隨筆 回鄉記 2
(2006-10-24 07:05:33)
下一個
回鄉記 2
今年國內東部一帶的氣溫偏高,即便是在十月中旬的北京,還有很多人在夜晚時穿著短袖的。
秋天正是在穿著上最讓人眼花繚亂的時候,各種夏秋冬裝紛紛登場,招搖過市。我發現,現在國內人在穿著上是更注重服飾的得體,然後才是花樣和品牌的選擇,這跟十年前相比,顯然是在穿著上更加突出了自信和個性。穿著的個性化,是自信的一個征象。
我對女士們的穿著印象不深,部分原因是因為不懂得欣賞。對於女士,我一般隻關注她們的長相與身材,即便她們穿得再怎麽高雅亮麗,對於眼光粗俗如我者來說,也隻是一種視覺審美上的浪費。
我的那些女同學,女朋友們(不是情人的那種),差不多都是三十以上、風韻猶存的徐娘,她們似乎都很注重打扮,而且畢竟也都打扮了十來年了,因此氣質和品位都是顯而易見的。我想,你與其去誇讚她們的穿著,倒不如不動聲色地告訴她們,她們比以前更加年輕了。因為女性之所以注重穿著,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凸現自己的年輕漂亮,不像男士們,大部分是為了襯托麵子。
忙碌的大街上,似乎永遠是年輕女性的天下。她們穿著大膽,花枝招展,給擁擠的人流,增添了不少的亮麗色彩。而歌舞廳裏那些小姐們的打扮,仍然免不了俗豔,她們的服飾就像一朵朵炫目的假花,了無生氣。我想,這可能是職業的需要剝奪了她們的個性的緣故。因為她們的服務對象是不苛求個性的。
記得在我離開國內的時候,也是這個時節。那時的男士們,動不動地就要在脖子上紮一根花裏胡哨的布帶子,不論什麽場合,也要在外麵套上一件不太得體的西服,那幾乎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征。有的人甚至連袖口處的商標也舍不得扒掉,唯恐別人家不認得跟他身份一致的那個牌子。而現在大家在穿著上看上去雖然顯得隨意得多了,不過個性特征也更明顯了。朋友們聚在一塊的時候,絕少有人去談論、攀比各自衣服的牌子,也不像從前那樣,相互間懷著輕蔑或者崇敬的心理,用挑剔的目光,肆無忌憚地打量著別人家衣服的品位,以此鑒定對方到底混得如何如何。從這一點來看,人們的生活顯然更加個性化了。
各種服裝店布滿了大街小巷,服裝店裏服裝的花樣琳琅滿目。而隨處可見的“大出血”,“跳樓價”等等觸目驚心的招牌,則從另外一個方麵顯示了國內服裝業的空前發達。大街小巷似乎都被服裝包裹著。唯一讓人不知所措的是各種服裝的價格。大多數商店裏服裝的標價,看上去實際上隻是虛設的,並沒有多少的真實性。比如一件標價八百元的服裝,一個精明的顧客,可以將它殺到一百元,而如果碰上一個冤大頭,可能六百元就樂顛顛地穿走了。我家人給我的一件短袖衫,標價是一千兩百多,也不算什麽名牌,質地也沒有什麽突出之處,擱在美國,頂多也就是二十來美刀的樣子。
所以幸好我沒有時間去買衣服,不然的話,大出血、要跳樓的人肯定是我,而不是那些胸有成竹的商店老板。不過話說回來,真要讓我正兒八經地去逛商店,我情願去跳樓。
1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