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個開心。

天南地北,虛虛實實,過去未來,隨便說說,想那說那。--- 也不全是瞎掰,信不信在你。
個人資料
遍野無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飯吃“八成飽”,還是“八成熟“?

(2025-11-22 07:52:48) 下一個

沒有誰說“八成飽”該怎麽計量。大概意思是,隻要不顯得餓就行了,不要隻圖嘴上的享受,吃到嘴裏也煩膩才停止。

八成熟,又是啥意思?就是說做飯時不要過分“過火”。要進一步談論這個八成熟,就需要說說生和熟有什麽區別。當然每個人都知道飯菜是生是熟。那麽除了調味外,從生到熟,原來的食材有了什麽變化?

食材從化學角度看,可以分為兩大類,澱粉和肉。澱粉的主要成分是糖的聚合物(高分子)。 聚合物就是把很多小分子的糖分子(分子量大約180)通過化學鍵連起來的,具有分子量可高達幾十萬到上億的大分子。聚合物有直鏈的有分叉的。肉則是氨基酸的“聚合物”。為什麽對氨基酸的聚合物我要加個引號,因為這個聚合物由二十種氨基酸連接起來,其中比例各不相同。糖主要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氨基酸則可以用來修複或增長人體器官,例如肌肉。

正常的澱粉和肉都是不容於水,因為它們處於“有組織”狀況。所謂的有組織是說他們按照各自的生物特定的方式排列/纏繞(先稱為“晶體”),因為要發揮它們本來的生物功能。因此它們很難被人體吸收。人體要吸收利用這些澱粉和肉類,需要首先把它們分解為小分子的單個氨基酸或者單糖。這個分解的功能由人體中的各種酶完成,酶是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質。也算很大的分子。

把食材從生到熟,就是通過高溫,使得澱粉/肉類的組織結構發生變化,破壞它們的晶體,這個過程叫做變性。相當於把纏繞整齊的線簇,放鬆摻開成一堆線團。變性後的澱粉和肉就可以通過身體中的酶,把它們剪斷為一個個小分子。這樣人體才能吸收利用。除了高溫,變性還可以通過其他過程完成,例如醃鹹蛋,泡菜,改變酸堿度等等。

高溫是不是把所有的大分子都變性為“線團”。不是。例如大米和麵條,煮的時間越長,其澱粉成為線團的程度越大,這樣人體對其利用的效率越高。所有相撲運動員為了增肥不是僅靠吃大量米麵,而是靠煮的稀爛的米麵。對於饑餓仍然是主要問題的地區和人群,做飯最好時間長一些(熟到底),人體對有限食材的利用會高一些。

說到這兒,應該已經明白“八成熟”是啥意思了。如果希望減肥又忍不住吃的享受,八成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爛飯,硬飯,稀飯(同樣適用於麵食)的利用率大不相同。如果五成熟能被胃接受又味道可以,也是可以考慮的。有人吃生肉生米也可以消化。其實很多人都會部分消化生米生肉,雖然酶的工作效率很差,因為身體中的酶隻能在“線簇”的表麵上工作剪切。(不像線團那樣,酶可以深入到澱粉內部哢嚓哢嚓。)

另外,米飯做好馬上吃,和放冷後再吃,利用效率也不一樣。因為米中的澱粉會收縮,會部分再結晶,讓其利用效率變低(當然對減肥有用)。

附帶說說增糖指數(GI),GI是相對同樣重量的葡萄糖食用後血液中的糖含量在一定時間內,增加的百分數。當然以葡萄糖為100。血液中的糖分是變化的。例如剛吃完飯和早上起床後的糖含量肯定大大的不同。有糖尿病的患者最怕的是糖分波動過大。最好有什麽辦法讓同樣的“糖源”逐步緩慢的釋放葡萄糖。這樣,同樣的糖總量(原來的總澱粉),隨著時間均勻的釋放,不至於血糖波動太大,將是患者的佳音。

其實“八成熟”的概念也是可以利用的,因為同樣(飯量)的澱粉變性不徹底,釋放的糖元會很緩慢(因為酶的工作效率變低了),可以降低升糖指數GI,至少減少了血糖的大波動。至於是八成熟還是七成熟,還是因人而異吧。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