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微堂

藥山有路勤為徑,醫海無涯心作燈
正文

吃素和吃肉的爭論,談酸堿體質和骨質疏鬆(2):百度百科的輿論導向

(2011-12-24 02:11:12) 下一個


酸堿理論的流行起於何如很難定論。不過可以肯定地說,酸堿理論的流行,百度功不可沒。在百度百科“骨質疏鬆”詞條下,對於骨質疏鬆形成的解釋如下:

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對骨質疏鬆症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實,人體的正常環境是弱堿性,即體液的PH值維持在7.35-7.45之間時,就是健康的。可是因為飲食、生活習慣、周圍環境、情緒等的影響,人的體液很多時候都會趨於酸性,尤其是在人體攝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等時,出於本能,為了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身體就會動用體內的堿性物質來中和這些酸性物質。而體內含量最多的堿性物質就是鈣質,它們大量的存在於骨骼中。那麽,在大量進食酸性食物的時候,身體就會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鈣質來中和血液的酸堿性,以維持酸堿平衡。因此說,酸性體質是鈣質流失、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通過改善酸性體質的途徑,預防骨質疏鬆就顯得尤為重要。專家指出,食用堿性食品是防止體液酸化,保持人體弱堿性環境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防止鈣流失的最有效方法。

老年人容易骨質疏鬆,有的人補了幾年鈣,還是骨質疏鬆,這就是酸性體質在作怪。酸性體質把人的血鈣中和,沉澱了,不管用了。血鈣低了,骨頭裏的鈣就會跑出來補充血鈣,結果又被酸性物質中和了,形成了惡性循環,所以酸性體質要想補鈣,必須先糾酸,改善酸性體質,補鈣才能成功。

預防骨質疏鬆

(1)控製飲食結構,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大多數的蔬菜水果都屬於堿性食物,而大多數的肉類、穀物、糖、酒、魚蝦等類食物都屬於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攝入比例應遵守1:4的比例。殼寡肽為一種動物性活性堿,能迅速排除人體體液偏酸性物質,能維持血液中鈣濃度的穩定,保持人體弱堿性環境是預防和緩解骨質疏鬆。

暫且不論這種觀點是否正確,沒有參考文獻,沒有責任編輯人,那麽有沒有人對內容負責?這個理論究竟是作者自己研究結果,還是引用別人文章?

檢閱文獻,可以檢索到一些關於血液酸堿和鈣磷代謝的研究報道。然而,絕大多數研究,特別是近期研究對這個理論持否定態度。作者對這個問題存在的爭論視而不見,甚至拒絕討論,避免提醒,讓人對作者的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持懷疑態度.

如果仔細研究這個詞條下的所有內容,會發現已經被不同作者編輯過。其中一些關鍵內容甚至前後矛盾。請對比下列膳食宜忌中的推薦食物。

膳食宜忌

1.宜供應充足的鈣質。要常吃含鈣量豐富的食物,如排骨、脆骨、蝦皮、海帶、發菜、木耳、桶柑、核桃仁等

2.宜供給足夠的蛋白質,可選用牛奶、雞蛋、魚、雞、瘦肉、豆類及豆製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