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微堂

藥山有路勤為徑,醫海無涯心作燈
正文

中醫虛實辨證的理論基礎和應用

(2011-12-12 02:27:20) 下一個

中醫深受道家傳統理論影響,認為人的健康有賴於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功能的平衡(天地人三位一體,中庸之道)。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是諸多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了有效維護機體各項生理機能的平衡,人體重要生理指標和功能都具有雙向調節功能,就是我們所說的正調節和負調節。這種雙向調節既可見於在微觀分子水平,也可見於宏觀生理水平。比如說,生物大分子蛋白的合成和降解是調節生物活性分子(包括催化酶,激素,免疫因子等)水平的關鍵;信號傳遞的開合關閉是調節細胞分裂和繁殖的控製中樞;其它像我們熟知的血糖,血壓,電解質,神經傳遞,運動都需要平衡調節。

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多是人體某一個或者多個機能的失衡。也就是說平衡的破壞是致病的原因,而治病的根本是找出失去平衡的部位和原因,並利用灸療藥物各種手段幫助機體恢複平衡。中醫的虛實辨證的本質就是對機體生理平衡偏差的分析。正如上次所說,如果平衡被打破的原因是因為物質的多餘,功能的亢進,一般歸類於實證;如果平衡的破壞是因為缺失或者功能不足,我們就把這個狀態描述為虛證。根據這個原則,血糖的升高可以看作是實證,下降可以看作是虛證。

那麽為什麽會有迷惑,覺得你一會說是虛,一會又是實,虛虛實實讓人摸不著頭腦?難道學中醫的必須把人搞糊塗好騙錢?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因為人體本身的複雜決定的。

為了簡化問題,現代生物醫學研究需要把很多東西獨立出來進行研究分析。像上麵的血糖問題:在營養學研究中,我們考慮的主要是食物中糖類的攝取和利用的平衡;在代謝研究中,主要考慮單糖與糖原雙向轉化(儲存和分解);在內分泌研究中,主要考慮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平衡。可是,這些係統和調節並非是單獨存在,血糖的平衡有賴於營養,代謝和內分泌調節的綜合平衡,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最終造成血糖升高或下降。如果病人血糖異常,我們必需綜合考慮,具體分析是哪個環節是主要問題。

假使三個病人(A,B,C)同樣的血糖檢測偏高,如果單就血糖平衡而言,我們可以說都是實證(因為升高,多出是實證);如果進一步分析血糖升高的原因,假設患者A是飲食不當,攝取了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患者B是因為胰島素分泌偏低;患者C則是因為腫瘤造成胰高血糖素偏高,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病。在這個意義上,這三個患者的虛實辨證就發生了變化,不再一致。比如說,患者B的血糖不平衡是由於胰島素缺失,這時表麵上的實證(血糖升高)與體內某種缺失有關(虛證),患者B就可以歸類於標實裏虛。

在上麵的例子中,我們隻是考慮了一種平行運作,但是人體不但有平行作用,有縱向作用,有分岔,有岐路,更有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在我們麵對一個病人時,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虛實辨證會比想象的更加複雜。這裏再討論一個例子。

在分子遺傳學上,基因的突變,可以分為獲得性功能突變(Gain of function) 和功能缺失突變(Loss of Function) 兩大類。第一類基因突變,突變後基因編碼的蛋白獲得了原來沒有的心的功能;第二類突變,突變後基因編碼的蛋白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如果用虛實辨證來看,也是一對虛實對應的平衡。假設受X射線照射後,細胞內編碼一個信號傳遞蛋白分子S1發生了gain of function突變,也就是說S1蛋白有了原來沒有的功能。就S1蛋白本身的改變來說,可以看作是實證(根據上麵虛實定義)。

如果把細胞放大成人體,細胞信號傳遞係統就是它的神經係統,控製著細胞的運動,繁衍和行使特殊生理功能。神經信號的傳遞是通過神經細胞膜電位的極化和去極化來進行(又是虛實雙向調節?),細胞內信號傳遞也可以依賴蛋白分子的電子分布改變進行,具體說,可以通過蛋白分子中特殊位點上羥基磷酸化進行。特殊位點上加帶磷酸基後,蛋白表麵電荷分布改變造成三維結構的改變,從而改變了這個蛋白分子的親和力或者催化活性具有活性後的蛋白S1可以特異性的結合蛋白S2,然後S2到S3,依此類推,信號一級一級傳導。

因為信號傳遞係統對細胞正常活動至關重要,每個步驟都要受到嚴格調控。一般來說,這個羥基的磷酸化受特殊磷酸激酶和磷酸酶控製,磷酸激酶負責在需要時,給S1加上磷酸基;磷酸酶則負責在S1完成使命後,降解磷酸基。這裏一對作用相反的酶(又是一正一負,虛實對應)保證信號在需要時,也隻有在需要時,才可以從S1傳導S2。而且,因為S1具有催化活性,一個分子的S1可以激活成千上萬各個S2,信號被一級一級放大,一個微觀分子信號可以轉變成肉眼可見的宏觀反應!人體是不是很複雜,也很奇妙?

上麵說到S1因為基因突變而獲得了原來沒有的新的功能,那麽這個改變對信號傳遞會有什麽改變?對細胞本身可能會有什麽影響?對我們的組織器官會不會有不良作用?

假設這個基因突變使得S1具有了自體催化能力,也就是說,在沒有上級指派的磷酸激酶,它的特殊位點上的羥基也可以磷酸化,那麽S1在沒有上級信號的情況下,可以自行激活S2;假設S2的激活在分子水平上打開了轉錄因子P的合成,而P是一個轉錄負調控轉錄因子,P的增加關閉了細胞分裂調控因子K的合成。如果K是細胞分裂的一個重要監察開關,K的缺失會造成細胞分裂失去控製,細胞繁殖的失控可以產生腫瘤。

這裏簡化一下:S1開,S2開,P開,K關,細胞分裂控製關,細胞繁殖開,腫瘤開。

如果“開”代表實,“關”代表虛,那麽這個病人的腫瘤是實證還是虛證?是不是有虛有實,虛實夾雜?所以從中醫來說,同樣的病,有的是實證,有的是虛證,同樣一個人也可能有虛有實。

有同學說,這些我懂,但是與中醫無關啊。中醫看病,號號脈,看看舌,問上幾句話,能看到分子信號開關?當然不能。這裏隻是舉個例子說明虛虛實實是實際存在,是人體複雜機理的體現,不是中醫故意編造出來騙人。那麽中醫虛實辨證靠什麽?

受曆史條件限製,中醫不可能在分子細胞水平上分析人體機能的不平衡(但是這不代表中醫理論與分子細胞分析矛盾,如果把分子細胞水平的診斷看作是一個證,一樣可以應用中醫理論辨證分析問題),但是中醫注重整體,對疾病發生在人體整體水平以及器官組織上的變化作了大量觀察和分析,總結出了諸如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八剛辨證,髒腑辨證等等有效分析手段,而虛實辨證的概念可以與這些方法結合使用。比如說,由於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疾病歸於實證,而氣虛不足引起的問題可以看作是虛證。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運用何種方法,在哪個層次上分析問題,對虛實的結論並不是隨意而定,而是必須有根據,這是中醫辨證的關鍵。這個根據可以是實際體證,舌證,或者脈搏,也可以是病人描述和病曆。

上次有同學提到,中醫應該是“辨症” 不是“辨證” 。理由是看病不就是辨別病症嗎!其實這是對中醫辨證的理解不完全。比如說,性別年齡不是一個病症,但是一個體證。曆代中醫學家對不同性別在不同年齡疾病的發生作了大量統計分析,所以一個病人的性別年齡可以幫助醫者判斷病因,病理。比如就男女差別來說,中醫認為女子病多在血,男子多在氣,這是因為考慮男女生理不同;老年人多虛證,年輕人多實證,這是考慮到人體各項功能,包括免疫,消化等,都會隨年齡而減退。當然,隨著現代生活條件的改善,這種差別也許沒有以前那麽明顯,但大多仍然適用。同樣的道理,不能把這些絕對化,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必須綜合考慮各項因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