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端粒延長基因的變異可能使一些人易患乳頭狀甲狀腺癌

(2024-05-13 16:08:49) 下一個

MAY 13, 2024
b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三種與維持端粒(染色體上的保護性 DNA 末端)長度有關的基因的特定變異可能解釋高達 4.5% 的乳頭狀甲狀腺癌。乳頭狀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癌形式。

該研究結果於4 月 29 日在線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該研究結果遵循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先前的研究成果,即非常長的端粒與某些癌症的發展有關。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症中心腫瘤學教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遺傳醫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及病理學教授、約翰霍普金斯端粒中心主任醫學博士 Mary Armanios 表示:“這項研究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導致某些人(包括家族中的多名成員)患上乳頭狀甲狀腺癌的因素。”

“現在,我們也許能夠確定哪些人可以通過密切監測這一群體中常見的繼發性癌症而受益。”

在 18 名攜帶三種端粒相關基因變異的人中,有 15 人(83%)患上了第二種癌症。最常見的癌症是黑色素瘤、肉瘤和淋巴細胞癌(如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他們的家庭成員攜帶相同的基因變異,也容易患上乳頭狀甲狀腺癌以及其他惡性腫瘤。

然而,阿瑪尼奧斯警告說,還需要開展更多的工作來了解如何解釋這些序列變異以及端粒長度的作用,並且遺傳谘詢和檢測最好留給患有乳頭狀腫瘤和繼發性癌症的人,以及有甲狀腺癌家族史的人。

Armanios 補充道,這項研究為證明長端粒和端粒延長是癌症發展的風險因素提供了更多證據。

每年,美國有超過 40,000 人患甲狀腺癌,是該國女性十大癌症之一。早期疾病幾乎總是可以治愈的。這些癌症中大多數(約 80%)是乳頭狀甲狀腺癌。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5%–10% 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在某些家族中具有遺傳性,並且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可能容易患上其他癌症。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結果表明,這種風險的潛在機製可能是更長的端粒。

科學家分析了來自 189 個家族的 200 名乳頭狀甲狀腺癌患者的五種與端粒維持相關的基因序列,這些患者均自願納入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登記冊。

在這 200 人中,約有四分之一患有遺傳性甲狀腺癌或甲狀腺腫瘤繼發性癌症,或是在年輕時患上甲狀腺癌的男性。他們發現來自七個家族的九個人(占 200 人的 4.5%)至少在三個基因(POT1、TINF2 或 ACD)中的一個上存在遺傳變異,而這三個基因與端粒維持有關。

在攜帶這些基因變異的人群中,科學家測量了他們的端粒長度,發現其中五人的端粒非常長——比 90% 的大多數人的端粒都要長——三人的端粒超長——比 99% 的人口的端粒都要長。

在另一組 270 名未納入遺傳性癌症登記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中,有 4 人(1.5%)存在上述三種基因的變異。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 Emily DeBoy、Anna Nicosia、Sandya Liyanarachchi 和 Sheila Iyer 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 Manisha Shah、Matthew Ringel 和 Pamela Brock 參與了這項研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