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6)
2011 (122)
2012 (98)
2014 (42)
2022 (1)
兩件事湊在一起,看出大師果然有脾氣,真不是一般的拽啊。不知道貝多芬這個時期的性子這樣激烈,是不是跟他越來越嚴重的耳聾有些關係。不過說實話,這樣的性如烈火,很有些敢做敢當、拿得起放得下的豪氣,還是很令人佩服的。
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後來以“克魯采奏鳴曲”之名名揚天下。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克魯采本人一生都沒有演奏過這部作品,聲稱這部作品對聽眾來說“不可理解”。我倒覺得這大概是老克的小心眼:人家一開始不是題獻給他的,後來把別人甩了才來找他,這種二手貨的題獻,估計他很不以為然。這跟牛校不樂意接受第一誌願報另一牛校的學生是一樣的道理。
克魯采一生不屑於演奏的這部作品,幸好我沒有在十歲之前聽到,否則又會給我當年的各種不可實現的白日夢加上一條:我要學小提琴以及鋼琴!
克魯采批評“不可理解”的這部作品,幸好我現在聽到了:於是我麵前熨衣板上的衣物陡然變成了鮮花,馥鬱芳香充斥滿室,將我重重包裹;我的衣袂飄舉,足尖踩到輕靈柔軟的風;窗外灰白色的天空猛地染上嬌豔的蔚藍,這蔚藍色溢出天際,破牆而入,澄澈地、透明地滴進我心裏。我身邊尋常普通的一切,突然變得無限華麗輝煌。
謝謝,過獎了。歡迎常來玩:)
這個老克應該就是學生練習曲的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