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沂隨筆

會集幾年來在網上或中文雜誌上所發表的文章,主要是一些隨感飄緒和對科學哲學人生的思考感悟,以便與大家分享。
正文

“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

(2012-06-25 18:49:05) 下一個
在今天的世界上,生活中,思想理論的作用無處不在,幾乎重要到無以複加的地步。科學思想理論的發展使得人類可以登月潛洋,發明各種機器技術,人類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進步,同時大規模殺傷武器也可以毀滅整個人類和地球。社會思想理論可以引起社會變革,天翻地覆,血流成河。以宗教教義,愛國主義,人道主義以及任何主義的名義進行的戰爭也都是思想。因此Krishnamurti 說思想是forever渺小的好像不好理解, 其實他是說當有限的思想理論試圖了解無限的真實/真理時,它就變得非常渺小。他同時說思想發明各種各樣的Utopia/理想國/政體來試圖解決人類的問題,但由於思想的局限片麵性,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會引起另外的問題,在思想的範圍內永遠解決不了人類所麵臨的問題。佛教在談到以思想來麵對無限的真實/真理時, 也是同樣的說法:“窮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理論是灰色的”,因為它是有限的,片麵的,基於過去的,機械的,無生命力的,無實體的,僅是一個用來理解真實的抽象的工具符號語言圖像。即使理論在某一方麵正確預測描述了真實,比較實用,它也仍然不是當前鮮活的真實,正像一個城市的地圖和它所繪的城市不能等同一樣,一幅樹的畫或照片不是那棵真實存在的樹一樣。

和我們父輩老師們相比,我們這一代人是非常幸運的,雖然經曆了文革,沒受正規的中學教育,但趕上了改革開放和中國科學的春天,受到了正規的大學教育,並隨著出國潮來到科學發源地的西方國家留學做科研。那時大家可能都多多少少受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激勵和影響,想做一個科學家,做出重大發現或發明創造有價值的技術。幾十年過去了,能實現這種夢想的可能隻是少數人。還隱約記得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中說數學是科學上的皇冠,而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西方科學思想認為自然界遵循各種定律,而這些定律是由數學公式表達的,後來我們知道這些定律都是相對的,有一定的適用範圍,也就是很有用的工具符號而已。然而數學在科學發展中的巨大作用仍使一些科學家驚奇於它的“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in describing reality"而認為自然界是由數學語言寫成的,認為數學定理在自然以外的柏拉圖式的理念世界有真實的存在,這種想法甚至仍然是今天理論物理學界的主流。

現代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Roger Penrose 這樣說:“I image that whenever a mind perceives a mathematical idea, it makes contact with Plato's world of mathematical concepts.... when mathematicians communicate, this is made possible by each one having a direct route to truth...because each is directly in contact with the same externally existing Platonic world! All the information was there all the time. It was just a matter of putting things together and 'seeing' the answer....In their greatest works, mathematicians are revealing eternal truths that have some kind of prior ethereal existence."。 我的數學本來不好,又做生物研究,數學用的不多,對這種說法感到很神秘。愛因斯坦並不同意這種看法,佛教則明確地說一切思維邏輯語言公式符號都沒有獨立的實體存在。後來讀到了佛教徒Mathhieu Richard 和天文學家Trinh Xuan Thuan對這一問題的詳細深入的討論:The Grammar of the Universe, in《 The Quantum and the Lotus: a Journey to the frontiers where science and Buddhism Meet》。這堅定了我“ 理論是灰色的”沒有獨立實體存在的信念,數學也不例外。現代理論物理學界追尋描述世界的最後公式(M-theory)應該是徒然無功的。

象現代理論物理中一些看起來很奇怪不象是科學的理論反而大興其道,成了主流,也和認為數學代表了真理有關。 例如Parallel Universe 理論,宇宙學家亞力山大.維勒金說:“有非常多的平行世界,在那裏,戈爾(美國前副總統,後來在與小布什的總統競選中落敗)是美國的總統,而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搖滾巨星貓王)還活著。”. Stephen Hawking (霍金)也設想自己到了另一並行宇宙。然後,所發生的一切就如他在科幻小說《星際旅行》中所經曆的一樣:霍金和牛頓、愛因斯坦玩撲克,瑪麗蓮.夢露坐在他的旁邊。“任何一個想得到的故事都會在其中的一個宇宙中發生,”霍金說,“肯定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其中我和瑪麗蓮.夢露結婚了。也有另一個故事,在那裏克婁巴特拉(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貌美,有強烈的權勢欲望,一開始是愷撒情婦,然後與安東尼結婚,安東尼潰敗後又欲勾引屋大維,未遂,以毒蛇自殺)成了我的妻子。” 這些東西聽起來很荒謬不合常理,又無法用科學實驗檢驗,但因為是從數學公式推導出來的,不但有人相信,反而成了主流。

數學家物理學家認為數學定理在自然以外的柏拉圖式的理念世界有真實的存在是因為重大的數學發現常常是他們百思不得其解,而在做其他的事情時突然中靈光一閃,得到了他們苦苦追求的東西,新得到的公式理解或方法似乎完全超出他們本身的能力,不是從已知的世界來的,而象是從一個柏拉圖式的理念世界來的。其實數學家的這種靈感和藝術家的靈感類似,都來自神秘的創造性,人的創造性從哪裏來?佛教認為它來自無處不在的人人本具的靈知/菩提/自性/佛性, 每個人都在日用這個靈知而不自知,但這個靈知在每個人所發揮的作用卻因每個人的思想習慣傾向而不同,而發生了扭曲變態,變態越少,智慧越高。科學家對一個難題百思不得其解,在現有的知識方法中找不到答案,不得不暫時放棄做其他事情,而在野營或散步時(甚至在夢中)並沒有特意思考這個問題而突然靈光一閃,看到了答案,這時因為此時原來的思想在百思不得其解後暫停,對靈知的扭曲變態解除或很少,本有的靈知便給出了答案。看看大科學家的傳記,幾乎重大的科學創新突破都是這樣來的,不需要假設一個獨立於人/自然的理念世界。但這個靈光一旦變成公式理論思想,就成為過去了,就變成機械的,灰色的了。

生命的最後的,根本的源泉和動力來自於靈知/菩提/自性/佛性,它“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靈知在每個人所發揮的效力卻因每個人的思想習慣傾向而不同,思想習慣傾向對其造成的扭曲變態越少,智慧之光既越能通透廣大。要想使“生命之樹常青”,就需要減少僵化的思想習氣,讓心對Truth 變得sensitive 和 vulnerable, 這樣來自本體自性的活水才可使“生命之樹常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