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港的教育過程

(2010-03-27 08:45:17) 下一個
我以自己兒子做例子吧。
一、首先是幼稚園。
我直到孩子最後一年,臨升小學前,才從國內帶回來,一是要他學廣東話,二是要為升小學報名,通過幼稚園報名,簡單些。省心。
生下來,就送回去給媽媽養。好處是能夠學會普通話。我考慮,在香港,應該是學普通話機會少。所以讓他在普通話環境長大。廣東話嘛,小孩子跟著小朋友一塊兒玩,很快就融入了。
升了小學,學校也有普通話課,但本地孩子學起來,肯定比我們母語是普通話的孩子吃力。我們占個小便宜,輕鬆應付一門課。咱的普通話包拿A了呀!

至於挑幼稚園,孩子那麽小,舟車勞動大可不必。幾歲的孩子,壞又能壞到哪裏去!所以我就在家附近,隨意找間中英文幼稚園。那些花上萬元一個月學費的幼稚園,真教出神童了嗎?好像沒聽說。

二、升小學。
小學我做了一點鋪墊。先在蘇浙小學報了名。普通話教學為主。好處是學中文一定強。壞處是跟一群來自大陸的新移民孩子一起混,將來的社交麵窄。新移民有兩種,一種是很貧窮,一種是極富貴(做生意暴富者),這兩種人,我都不想孩子交往。有得罪的,sorry!
然後看政府抽簽,抽到家門旁的小學,覺得環境不錯,雖是普通小學,但好在住在康怡太古城的孩子為主,相信孩子也是中產家庭,都是知識分子父母,孩子質素有保證。於是進了政府小學。
放學回家就吃東西、寫作業,給他出一百道算術題(都是1+1=2之類,有助強化基礎算術。然後看一會兒故事書,有助強化語文能力。看一小時電視,有助增加他與同學溝通的話題,小朋友都看電視卡通嘛。差不多太陽西斜了,就讓他自己去樓下的公園和小朋友玩兩小時,晚七點回家吃飯,洗澡,看電視或看書,九點睡覺。
這樣,孩子年年全班第一,全級第二。
基本上,他的同學中,父母來自大陸的中產知識分子家庭的,都在前幾名。總之,一間小學校,一個年級假若有120名學生,分三等份,全級前四十名,就有資格報讀band 1 中學。(中學分band1、band2、band3。)所以,諸位在網上混的父母,相信你們都是知識分子,教孩子隻要用心,不必太費勁,孩子基本上都能輕鬆上名校中學。
父母有心教,才重要。

三、中學。
升中學,可以挑私校,可以挑政府學校。政府學校band1中學一定很好的。比私校強很多。
所謂的名校,聖St.字頭的,肯定不差。但近年香港的平民學校進步很大,很多狀元都出自普通中學。反而那些傳統名校越來越少尖子生。但名校的孩子,出來,還是一眼看得出的,他們受的教育,就是高雅、斯文、有禮、低調。不同一般。
平民學校成績好的原因,歸功於來自大陸的新移民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大陸來的父母,不像香港本地人那麽疏於管教孩子,對孩子讀書比較上心。所以很多新移民學生為普通中學爭了光。來自國內的孩子,除了英語以外,中文和數理化成績,都比香港孩子好,因為他們在國內學得比較深。國內的基礎教育也紮實。

聖保羅男女、皇仁這類中學,很多孩子在升大學前夕,就被英美名校吸走了。所以近年的高考成績很普通。反倒是冒出新晉的預科名校"恒生商學書院"、"莊啟程預科書院",連續三年的高考狀元,都出自這兩間學校。
中學改製後,恒商將變身為私立大學。莊啟程則改為與區內普通高中合並。
恒商每年設七個獎學金名額,每人獎120萬港元現金,給予升英美名校的學生,所以吸引全港尖子生入讀。好像升北大、清華也可以拿。所以,恒商的高考成績是全香港最好的。獲得A級成績的數量最多,全香港所有學校加起來,拿的A,總數等於一間恒商的拿A的總數。

如果想孩子直升英美大學,可以上馬鞍山的"李寶樁國際聯合書院",這是一間國際學校,招收外國學生。孩子在這裏讀書,最終目的是去英美升名牌大學。

聖保羅男女中學,要講一下,它很注重英語成績,會考4A,並包括英語必須A-以上成績,才勉強錄取,仍需麵試。
這間學校的孩子,喜歡去劍橋。

升到大學,那就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