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精英經常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這回有報道說,
中國不符合“匯率操縱國”標準,美國又開始考慮改標準了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8_10_22_476399.shtml?s=fwsyfwrpbt
其實中國主流經濟界是在美國精英指導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參見:
匯率操縱與華盛頓共識 · 2015-09-18 ·發表於: http://www.wyzxwk.com/Article/jingji/2015/09/351606.html
所謂華盛頓共識,是美國政府對外推銷的十項宏觀經濟政策,可以簡化為三點要求,就是私有化、市場化和自由化。所謂私有化,就是政府不要控製經濟資源,讓私人控製,政府應將國有公司等經濟資源賣給私人;所謂市場化,就是政府不應通過行政命令調配和控製經濟資源,而應由市場來調控和配置經濟資源,就是通過市場買賣調配經濟資源;所謂自由化,就是政府不要幹預經濟活動,讓資本家可以自由地進行經濟活動。美國精英經常利用美國和其他國家經濟關係,以及利用所控製的國際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強迫其他國家實行這十項宏觀經濟政策。這十項政策中的第五項政策,就是關於匯率的,美國精英不再鼓吹自由化了,也是十項政策中唯一不符合自由化原則的政策,而是鼓吹有競爭力的匯率,也就是讓政府幹預匯率,使本國貨幣兌換美元的匯率低於市場匯率,讓本國貨幣貶值,使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被政府幹預而人為降價,以促進出口,從而促進生產增長。每當一個國家遭遇經濟危機,向美國精英及其控製的機構,如世界銀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求助時,美國就會要求求助國實施華盛頓共識政策,否則就不會提供貸款給求助國。東南亞拉美金融危機爆發,各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時,當時該組織就指責各國匯率高估,要求降低匯率,作為提供貸款的主要條件。
等到對手的經濟適應了新的低貨幣匯率了,美國精英又會指責對手操縱匯率,要求提高匯率,威脅對手在其他方麵讓步。當真正的貿易戰打響了,美國精英卻往往忽略了對手降低匯率的對策,這是曆史上曾經經常采用的對策,是學術界眾所周知的對策,然而卻是最愚蠢的對策之一,就像這次中美貿易戰,已經過去80多天,美國精英們絕口不提中國降低人民幣的應對措施。正是因為中國采取降低匯率的方式應對美國的貿易戰,使美國單方麵獲利,不能真正反擊美國,才推動美國進一步加大加征關稅的範圍。
例如,2010年3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進出口銀行年會上發表貿易政策講話時,要求人民幣進一步向“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機製”過渡。他同時表示,美國政府將在4月15日發布的財政部半年報告中,決定是否將中國劃為“匯率操縱國”。美國國會曾多次擬定立法草案懲罰中國日本等國政府操縱匯率,如懲罰性進口關稅。2013年1月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還就貨幣政策警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方恪守國際協議勿操縱匯率。2013年3月17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講話時公開表示:“中國多年以來一直對匯率實施嚴格管製和操控措施。”
美國精英還公開要求中國提高人民幣匯率。多年來,美國財政部一直代表美國政府持續向中國政府施壓,要求中國政府允許人民幣以更快的步伐升值,並讓人民幣根據市場情況更自由地浮動。
http://static.duwenxue.com/attachs/image/85/852
圖1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曆史
其實在改革開放之前,人民幣匯率比現在高得多,當時1美元隻能兌換1.5元人民幣,美國精英評估,這是與市場相適應的匯率,或者說市場匯率,但在美國精英看來,這顯然這是沒有競爭力的匯率。當時美國精英派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名自由派經濟學家弗裏德曼教授到中國遊說,於是,人民幣官方匯率就開始逐漸降低,到1994年降低到1美元兌換8.62元人民幣(上圖),不到改開前五分之一。
https://www.ccthere.com/picture/0,1509/23590_17062849.png
圖2 世界不同類別國家實際匯率與市場匯率之比 西方七大國指美、英、德、法、意、日、加拿大,數據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數據庫2014年版
如圖2所示,統計資料顯示,西方國家的匯率基本上略高於市場匯率,而發展中國家大都實行低貨幣匯率。由於實行低貨幣匯率,本國產品在西方國家市場上價格就人為壓低了,從而可以出口更多產品;而美元和西方貨幣兌換該國貨幣的匯率被該國政府人為升高了,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價格也就被政府幹預而人為增加了,從而降低進口。其結果就是增加貿易順差,等於拿財富換西方貨幣,國家就會儲備大量自動貶值賴帳的西方貨幣欠條。1970年以來,各國儲備的美元,從34億增加到現在10萬億美元,大都是發展中國國家。在貿易過程中,由於人為降低價格出口,出口商品換回的價值明顯比實際低,等於免費奉送了財富給出口國,從而損失了大量財富。我們估算,因低人民幣匯率,我國每年對外貿易損失超過1萬億美元。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餘永定先生就經常引用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院Phillips Swagel的觀點[1]:“如果真的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人民幣被低估了27%,美國消費者就是一直在以27%的折扣得到中國所生產的一切;中國就是在購買美國國庫券時多付了27%的錢。對此,美國人為什麽要抱怨呢?升值將使中國停止大甩賣,美國人將要為他們所購買的一切東西——從鞋到電子產品——付更多的錢。其他國家固然會買下中國不再願意購買的國庫券,美國人也可能會多儲蓄一些,但財政部和公眾必須支付較高的利息率。人民幣升值不但意味著美國政府的融資成本將會上升,而且意味著美國的房屋購買者必須為隻付息式按揭花費更多的錢。不要指望人民幣升值會給美國帶來更多的就業。人民幣低估確實造成了失業,但那是馬來西亞、洪都拉斯和其他低成本國家的失業。如果中國的出口減速,美國就要從那些國家進口成衣和玩具。“
“既然人民幣升值會給美國造成短期痛苦,為什麽還要逼中國升值呢?決策者當然懂得人民幣升值對美國經濟的不利影響。他們肯定也知道,大張旗鼓的施壓隻能使中國人更難以采取行動。但這會不會恰恰是問題的所在?一個沒有天真到相信真與善的人(a cynic)可能會希望:壓中國升值這種做法不是對不明智政治壓力的回應,而是一種狡猾的圖謀(devious attempt)。其目的是在犧牲中國利益的基礎上,延長美國從中國得到的巨大好處。當然,這一切也可能是無意的。但是,不管動機如何,美國行政當局找到了一個十分漂亮的辦法,使美國的好日子得以延續下去。”
參見:
http://www.strongwind.com.hk/pdfs/TuiJian/Swagel2005WhyPressureChina.pdf
http://www.aei.org/publications/pubID.22747/pub_detail.asp
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家薛兆豐撰文說,2005年時他曾經和美國經濟學教授戈登·塔洛克有過如下一番交談①:
在2005年,經濟學教授塔洛克(Gordon Tullock)在走廊拉著我問:“中國人隻想收藏美鈔,卻向美國提供真材實料的商品,這是為什麽?”我回答:“我知道中國人就是喜歡收藏美鈔。”塔洛克搖頭:“我想到的唯一解釋,就是中國人愚蠢。”過了兩個禮拜,我跑到塔洛克的辦公室問他:“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豈不也是很蠢?”塔洛克答:“美國政府是因為一些美國公司有意見,被迫向中國施加壓力。美國隻是說說,還沒做什麽;但中國是實實在在地把貨物運過來,以過高的價格收藏美元,所以還是中國人蠢。”我說:“美國這麽一施加壓力,中國人就更不願意升值了。” 塔洛克了解中國人愛麵子的脾氣(他曾是駐中國的外交官),聽了連連稱是。
其實國家大事,豈是用麵子來解釋的,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精英們相信西方推銷的華盛頓共識政策。財政部樓繼偉部長曾在2006年發表文章說[2],“客觀地分析,‘華盛頓共識’要求的三點(指私有化、市場化和自由化)其實在中國都實現了。中國的宏觀經濟一直比較穩定,財政政策也很謹慎,經濟的繁榮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決策的自由,即個人決策的自由,價格基本上決定於市場。國有經濟成分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也不高,隻有30%左右。……中國經濟也是非常開放的”。樓部長告訴大家,中國政府按照美國精英要求,實行了“華盛頓共識“政策,顯然包括了有競爭力的匯率政策。
美國精英要求中國政府幹預人民幣匯率,實行低人民幣匯率政策;中國政府的精英也很清楚,他們是按照美國精英要求,通過政府操縱實行了低人民幣匯率政策,但卻很少被公開報道。另一方麵,美國精英公開方麵則經常指責中國政府操縱匯率,要求中國政府升高人民幣匯率,還經常揮舞懲罰的大棒,卻從未真正實施,而中美主流媒體則大肆報道,更有喜感的是,中國政府精英會經常辯解,中國政府沒有幹預匯率,人民幣匯率不低。例如,2010年3月14日,溫答英國記者說,“我認為人民幣的幣值沒有低估。反對用強製的方法迫使一國匯率升值。”從整個畫麵來看,就是中美精英在合演雙簧,愚弄兩國的老百姓。難怪哈佛大學弗格森教授稱之為中美國。
在中美精英雙方合演的雙簧裏,中國單方麵給美國免費輸送了大量財富,形成了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中美國模式,美國人過上了不勞而獲的富裕生活,遠超殖民地時代,但中國精英卻成了經常受美國精英指責的對象,像個經常犯錯誤的小媳婦,隻能被動地為自己的行為辯解,這是為什麽?其關鍵還在於,精英們為什麽要堅持低人民幣匯率?他們的行為到底是愚蠢,還是另有考慮?
①薛兆豐:(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是賤賣中國》,中國經濟網,2010年4月11日。參見:嚴行方著,美元陷阱,山西經濟出版社,2012.12,第200頁,全文參見: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fhzl/20100401/1997572.shtml
1. 餘永定, 見證失衡——雙順差、人民幣匯率和美元陷阱. 國際經濟評論, 2010. 2010(3): p. 7-45.
2. 樓繼偉, 選擇改革的優先次序——二十年回顧與思考. 中國改革, 2006(11): p.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