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國應對中美貿易戰的一項主要國內措施是降低人民幣匯率,從而降低出口到美國和西方的產品價格,維持出口總量,防止出口下滑帶來的生產過剩危機。筆者早在中美貿易戰爆發的第二天就撰文指出,在過去一個多月,人民幣匯率已經降低5%,這足以抵消中美貿易戰美國第一項措施影響,維持了出口量和出口順差。其原因很簡單,美國政府對我國340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就等於增加了我國這部分出口到美國市場產品25%成本。我們降低5%人民幣匯率,等於降低所有出口到國際市場,包括美國市場產品5%成本,就能夠保持對美出口產品總量。到9月初,人民幣匯率已經比一個多月前低5%,比三個月前的人民幣匯率差不多低10%了(參見央行網站每日公布的匯率)。這足以保持最近美方對我國2500億美元商品征收10-25%關稅引起的出口減少問題。
然而,人民幣匯率下降,必然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使人民幣購買力下降,國內消費能力下降,一樣引起生產過剩。以進口的計算機芯片為例,人民幣匯率在年初時約為6.2元/美元,在國外市場進口的價格為100美元的芯片,其進口成本為620元,當匯率降低10%,也就是匯率變成6.82元/美元時,其進口成本就增加為682元,在國內的銷售價格就應同步上漲10%了。我國進口商品量占終端消費品總量的比例很大,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統計公報為例,零售總額為36.63萬億,而進口貨物價值為12.46萬億,約占三分之一。雖然它們中很大部分是生產資料,它們的價格上漲,一樣要傳遞到最終產品價格上。也就是說,匯率降低10%,按比例估算,將使物價上漲3.4%。美國和西方各國政府確定的物價上漲率是控製在2%左右,超過3%就算嚴重通貨膨脹了。
今年以來,我國國內物價明顯上漲過快,央行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降低基礎貨幣發行量。按照國家央行每月發布的資產負債表,最新的8月底基礎貨幣量比最多的3月份還少1萬多億元,減少了3%以上。與去年同期比,僅增長了不到3%。這與最近20年來,每年大都超過10%的貨幣增長率無法相比。要知道,自1995年以來的20年裏,央行依據外匯儲備發鈔,在貿易順差較少,依據外匯儲備發鈔的增長率達不到10%時,國家長期從美國和西方借高利率貸款,轉而用於購買美國和西方國債,每年給西方奉送的利息就高達上千億元[62],以便保證貨幣發行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而今年,貨幣發行年增長率不到3%,考慮到央行現在是購買商業債券發行貨幣,不僅不需要付出,而是得到利息,央行降低貨幣發行量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對付過高的物價上漲率。這都充分說明,降低人民幣匯率帶來了嚴重的物價上漲。本來生產過剩,必然導致物價下跌,美國30年代的大蕭條,由於對外貿易占比很小,就是如此。然而,中國卻因精英們降低匯率,反而導致物價上漲。
物價上漲帶來的問題,就是居民手中的貨幣貶值,能夠購買的東西就自動減少了。在生產保持去年水平基礎上,就必然導致生產過剩增加了。而實際上,我國每年的生產能力和生產量都在繼續增加,從而加重了生產過剩。
由於國內市場遠大於出口到美國的市場,其帶來的生產過剩恐怕也遠大於美國貿易戰帶來的生產過剩。最近半年來,國內物價明顯上漲,食品和日用品價格都相繼攀升,導致很多工業商品消費下降,企業經營困難,債務猛增。著名企業家,四通公司創始人段永基在上個月召開的50人論壇上發言指出[90],“目前的經濟形勢從我接觸的民營企業,感覺到的是形勢日趨嚴重、信心大減,四個字‘哀鴻遍野’”。 10月24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國工會十七大作經濟形勢報告時指出:” 當前發展麵臨的困難和外部風險挑戰增多,經濟運行穩中有緩、穩中存憂,下行壓力加大,不少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市場預期和信心受到影響”。這都說明,降低人民幣措施來應對貿易戰帶來的生產過剩,是很失敗的,它雖然能夠維持出口,卻引起國內消費能力大減,一樣導致嚴重的生產過剩型危機。
1929年美國和西方遭遇嚴重的生產過剩型經濟危機,各國都大幅度增加關稅,保護國內市場,以便減少進口,增加國內產品銷售。美國和西方各國政府應對貿易戰和危機的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大幅度降低匯率。當時黃金是國際貨幣。1933年羅斯福上台時,就發布法律,強製要求老百姓將黃金交還銀行,換取美元紙幣,可不久就讓美國官方美元兌黃金價格,從1盎司黃金兌換20.67美元增加到35美元[91],相當於美元貶值70%。等於讓美國政府從美國老百姓手裏免費拿走了數千噸黃金,超過當時和現在除美國之外各國政府的黃金儲備。等於從老百姓手裏拿走了大量資金,降低了國內購買力,從而加重了生產過剩和經濟危機。美國在整個30年代大都處於嚴重的失業和經濟危機狀態,直到1938年,失業率還高達20%;按照美國當時的報紙報道,有大批老百姓餓死,到1941年美國參戰征兵時, 40%青年體檢不合格[92]。這說明用降低匯率對付貿易戰引起的生產過剩,是完全失敗的措施。這也是當時美國與英法等國對德意日法西斯采取妥協退讓綏靖政策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麵,筆者早已分析指出,降低人民幣匯率,是單方麵給美國政府提供收益,就是讓美國不付出任何代價,就獲得了加征的關稅,而它們都由中國老百姓承擔。
按照美方統計,去年中國出口到美國商品共5000億美元,加征25%關稅,就可以獲得1250億美元稅款,如果中國用低人民幣匯率應對,維持出口到美國市場產品價格不上漲,從而使出口量不下降,就等於讓美國政府免費獲得1250億美元,且沒有付出任何成本,都是純粹的利潤。而美國出口到中國1300億美元,即使完全停止,考慮到成本占很大比例,利潤隻占一部分,而且主要是企業的,政府通過稅收所得就更低了,因此,美國政府通過發動中美貿易戰,所得仍然比貿易戰前增加,它們都是中國提供的,是匯率降低帶來進口商品價格增加,由國內消費者增加的支出提供的。人民幣匯率降低10%,進口商品價格就增加10%,從而推動了國內商品價格的上漲,老百姓就需要更多的支出保持原有的消費水平。如果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都增加征收25%關稅,而中國隻能降低人民幣匯率來應對,就等於讓美國政府每年從中國老百姓頭上征收的這些關稅,從而讓美國政府每年從中國人頭上獲得上千億美元稅收收入。8月初,環球網發表文章,嘲笑特朗普上台發動貿易戰,不但沒有實現減少逆差的目標,反而讓美國逆差增加了,卻不知,美國的真正目標不是特朗普公開宣傳的削減逆差的目標,而是借貿易戰獲利。否則美國早就可以以操控匯率指控來限製其他國家采取這樣的對策,實現他們的目標了。
因此,中國當前應對貿易戰的兩項措施之一,降低人民幣匯率,不是反擊美國,而是免費給美國奉送更多的經濟利益。這也是美國不斷加大貿易戰範圍,從7月6日征收340億美元商品到9月24日增加到2500億美元的主要原因。
低貨幣匯率本是美國精英拿胡蘿卜和大棒推銷的毒藥。每當一個國家遭遇經濟危機,向美國精英及其控製的機構,如世界銀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求助時,美國就會要求求助國實施華盛頓共識政策,否則就不會提供貸款給求助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受援國提出的經濟改革方案的三個主要要求之一是降低匯率[93]。東南亞拉美金融危機爆發,各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時,當時該組織就指責各國匯率高估,要求降低匯率。華盛頓共識第五條政策[94],就是公開要求他國政府幹預匯率市場,實施低貨幣匯率政策,其推銷的理由是可以通過擴大出口,增加生產。問題在於增加生產,並不一定等於增加本國老百姓福利,而低貨幣匯率政策,已經嚴重損害國民利益了。讓中國降低匯率,就等於讓西方貨幣升高匯率,實質上就是與西方實際實施的匯率政策是相反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統計數據表明,西方各國都是實行高貨幣匯率的[95]。
匯率偏低,導致出口產品價格下降,出口增加,從而增加外國貨幣;同時進口價格偏高,使進口產品價格增加,從而減少進口,也推動增加外匯儲備。我們的人民幣匯率明顯過低,年年大量貿易順差,使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就是證明。貿易的本質是物物交換,低貨幣匯率就是政府強製降低物物交換比例,拿更多的物資換回較少的物資,同時增加拿物資換西方印製的貨幣欠條。按照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德的理念[96],“國際經濟政策的基本問題之一,是找到有效的方法以使一個國家收支為大量盈餘或嚴重赤字的國家能夠恢複它的外部平衡”。低人民幣匯率也明顯偏離了米德的觀點。雖然美國政客經常威脅,要求中國提高人民幣匯率,卻從沒采取實際行動。另一方麵,卻是采用胡蘿卜加大棒,要求各國實施,包括中國實施低人民幣匯率政策[97]。人民幣低匯率,美元就是高匯率。美國要求我們低匯率,而它采用高匯率,這說明,美國推銷的政策與美國執行的之策是相反的。德國學者格茨·阿利在《希特勒的民族帝國:劫掠、種族戰爭和納粹主義》(譯林出版社2011年1月版)中告訴我們:操縱外匯兌換率是掠奪占領區財富的主要方法。當時德國占領的法國區法郎對帝國馬克被貶值四分之一;捷克克朗貶值三分之一;被占俄國的盧布最不受待見,貶值470%。利用匯率政策,納粹政府以極少的帝國馬克換取極多的當地貨幣,隨即大肆收購物資,一部分供養駐軍,一部分運回國內抵消通脹,等於讓被占領區的居民拿更多產品換比以前少的德國產品了。
等到對手的經濟適應了新的低貨幣匯率了,美國精英又會指責對手操縱匯率,要求提高匯率,威脅對手在其他方麵讓步。當真正的貿易戰打響了,美國精英卻往往忽略了對手降低匯率的對策,這是曆史上曾經經常采用的對策,是學術界眾所周知的對策,然而卻是最愚蠢的對策之一,就像這次中美貿易戰,已經過去100多天,美國精英們絕口不提中國降低人民幣的應對措施。正是因為中國采取降低匯率的方式應對美國的貿易戰,使美國單方麵獲利,不能真正反擊美國,才推動美國進一步加大加征關稅的範圍。
應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的正確措施是調整分配。我國消費僅占產出30%左右,不到美國和西方一半,其根本原因是普通勞動者收入占產出比例太低,從改開前69%逐年下降,到最近幾年下降到隻有41%,同樣不到美國一半,而且分配嚴重不均。大部分產出都被資本家拿走,主要被控製了產業鏈的美國和西方資本家拿走。如果我們能借鑒美國和西方的經驗,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資,讓普通勞動者收入增加,就能增加國內消費,從而解決生產過剩問題。此時我們不但不需要降低人民幣匯率來擴大出口,而是增加人民幣匯率,擴大進口,同時減少出口和增加出口價格,這必然讓美國和西方物價上漲,讓西方消費者付出代價,推動美國和西方民間對其政府施壓,才能真正推動美國精英停止貿易戰。例如,10月14日特朗普接受CBS王牌欄目60分鍾訪談,回答繼續貿易戰理由之一就是物價並沒有上漲[98]。
由於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很多產品是不可替代的,如計算機芯片等,此前美國宣布對中興公司禁售,就導致中興公司無法經營,不得不接受美方要求,接受美方處罰,同時讓美方派人監督公司經營,就是很好的證明。因此,中方對美國商品征收25%關稅,對美方出口到中國產品的影響很小。另一方麵,近年來,美國製造業一直在萎縮,最近幾年,已經基本不生產工業消費品了。到2017年,製造業雇傭的勞動力僅占美國11%,比美國政府雇傭的勞動力還少近一半;製造業產值也僅占美國國內產值11.6%,而對中國出口僅占美國製造業6.8%,如以美國統計的出口到中國產品額,則僅有5.7%,也就是說,即使完全停止對中國出口,也僅影響到美國0.6%經濟。這也說明,對等對美國商品征收關稅,並不能對美國經濟產生明顯影響,相反卻增加進口產品物價,帶來國內物價上漲。
以上分析,並不需要很高深的經濟學理論。精英們之所以采用單純有利於美國和西方的政策,不敢針鋒相對地采取措施,讓美國付出代價,其根本原因是不敢得罪美國和西方,擔心西方公開敵視中國,重新經濟封鎖中國,甚至對中國發動戰爭。精英們希望西方能夠接納中國稱為西方一員[99],從而可以和平發展。問題在於,西方聯盟內部就矛盾重重,對外壓力較小時,內部就戰爭不斷,而且戰爭強度和廣度都遠超其他國家,例如一戰和二戰。二戰美國動員了1200萬軍隊,占人口10%,如果加上軍事物資生產,則占人口30%,占勞動力50%以上;而中國最多不過在1%左右。二戰後,麵臨蘇聯和第三世界國家的覺醒,不得不聯合起來,組成聯盟,掩蓋了內部矛盾。幻想加入美國陣營,就能夠避免矛盾和鬥爭,不過是幻想。正是因為單方麵對美妥協退讓,讓美國不斷獲利,才是美國不斷加大貿易戰力度的根本原因。這就象日本侵略中國,中國不抵抗,讓日本幾乎沒有付出代價就占領中國東北,從而不斷擴大侵略範圍一樣。
精英們就是幹的如此蠢事。
=====================================================
這段話是什麽意思啊,為了多發行人民幣,就要向西方借錢,還要還利息,市場人民幣多了,物價必然上漲,通貨膨脹,為什麽這麽做啊,博主能說的詳細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