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苛責光誠挾洋自重,多維痛斥環球恬不知恥
王立軍和陳光誠這兩個中國社會的對立角色不約而同地逃進美國駐中國的領事館尋求庇護,因為他們都感到了人生安全遭遇到了巨大的威脅。他們兩人的行為遭到了兩種極端的評價。一方認為他們背叛了黨和國家的利益,給黨和國家的臉上抹了黑,令中國政府處境艱難,誠信蕩然無存;另一方則讚揚他們從各自的立場和認知為中國帶了新的改革動力和機遇,是一種英雄般的壯舉。我想是不同的立場、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人們上述對立的認知。但不論哪一方的評論都令人對中國在近30多年改革開放中的“崛起”產生了巨大的疑問。
那麽,我們究竟應該怎樣評價他們的行為及其後果呢?我想,一個評論者隻有從他們兩人各自的遭遇而不是評論者自己的立場、情感和價值觀出發才能形成正確的認知;反之則會使評論者的言論受到自我立場、情感和價值觀的蒙蔽而偏離真理的準則。簡單地說,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他們是什麽樣的人,然後盡力理解並確認他們在逃館前遭遇的或日後可能遭遇的是否是一種正常的人生經曆。這些基本認識將構成後續一切判斷的基礎。因此,如果他們的遭遇不正常,是什麽原因或勢力導致了他們的遭遇。以簡單而直觀的眼光來看,我認為他們遭受的是非人的待遇,因而他們的逃館有著自己的正當理由,那些強加於他們那種遭遇的勢力就應該受到譴責。
不過,在最近的陳光誠逃館事件發生後,《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不曾譴責過強加於陳光誠及其家人的那種非法軟禁的犯罪行為,而是公開苛責陳光誠挾洋自重,給黨和政府出難題。這個評論就好比小時候的我在學校被強勢而又調皮的同學無理欺負了,《環球》不去批評欺負我的人,卻批評受欺負的我。我不禁要問一問《環球》:我值得你批評嗎?可想而知,《環球》的這篇文章發表後不久便受到來自多方麵的奚落、批評和責罵,盡管它很快因為承受不了壓力而不得不自動從網絡上撤了稿,這一無恥的行徑還是引起了《多維新聞》的強烈譴責,罵其恬不知恥。盡管備受外界指責,隨著陳光誠事件的進一步發展,《環球》依然不願自廢文功,最近又接連發表了其評論員單仁平等寫的兩篇的傑作,一方麵提醒陳光誠要清醒,另一方麵貶低其人格。
為了不至於忘記曆史上的這個小插曲,我將上麵提到的四篇文章收錄於自己的博客,以便今後查考和學習。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5/02/1754247.html
“陳光誠事件”發生後,中國媒體諱莫如深,不發一言。目前,唯有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挾洋能自重的時代早已過去》。挾洋自重的時代早已過去固然沒錯,但《環球時報》對王立軍和陳光誠為什麽都奔向美國使領館缺乏反思,其一味指責民間維權人士的作法甚不可取。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環球時報》這篇社評在互聯網上很快被撤稿。
近日圍繞山東臨沂盲人陳光誠的事情,美國等西方國家媒體出現驚人的報道量。這些報道紛紛說陳光誠已經“闖入”北京的美國駐華使館,並且向中國政府提出一些個人要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記者會上連續以“無可奉告”回答包括陳光誠究竟在不在美國使館等提問,美國領導人則避免提及陳光誠的名字。
陳光誠一段時間以來一直被形容為中國地方政府的“燙手山芋”,現在終於美國政府也變得十分難受了。陳光誠不是當年的方勵之,也不是不久前的王立軍,他的抱怨大多是一個村民針對基層官員的,所涉層麵很低,很多都讓清官“難斷”。他從臨沂跑進美國使館,很多具體的難題一下子變成了美國的。
如果美國政府把陳光誠的要求當成很正經的東西拿到對華談判桌上,大概他們自己都會不好意思。況且美國政府很清楚,具體“指揮”中國人如何如何做,這犯了幹涉中國內政的大忌,北京斷不會理睬它。
每個國家都積累了一些民怨,誰也都知道中國一些人上訪的複雜性,如果上訪失敗者轉去向美國駐華使館“上訪”,這決非僅僅是中方的尷尬,美方的尷尬隻會更多。
誰說美國政府真的有興趣幫助所有自認為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中國人?美國使館大概不想變成接待“告洋狀”的“信訪辦”,他們更希望向中國人宣揚“普世價值”,偶爾找一兩個有價值的典型“幫幫”。他們從未表現出願意卷入中國社會要多少有多少的具體糾紛之中。
無論最初是怎麽回事,陳光誠被西方輿論和中國一些人捧成“盲人維權英雄”,這像是給陳光誠本人造成了“他對美國的確很重要”的錯覺。他對自己個人在中國影響力的認識也脫離了實際,一些輿論對他的利用和忽悠似乎毀掉了他的判斷力。
中美關係不應該受陳光誠事件的影響,即將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也不太可能為了他單獨辟出時間,否則將是奇怪的。中美關係沒那麽小。
挾洋自重仍是一些失意中國人對解決問題的思路之一。其實這種想法已經很爛。今天的中國如此強大,外國政府能夠主導或者調控中國人做事方向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最近幾十年,一頭撲進西方懷裏而不顧及中國社會感受的人,沒有一個獲得他們期望的“成功”。
人權進步說到底需要一個社會的綜合發展和進步支撐,需要全社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細心雕琢。西方社會向中國輸送了人權觀念,中國對它總體上是接受的,在中國沒有該不該發展人權的思想對立,一些所謂的“人權對立”通常是對具體難處和矛盾朝人權方向的生拉硬扯。
中國進一步發展人權的動力來自中國內部,西方已無能力繼續在人權領域推動中國。西方自己的人權問題在越積越多,既無財力物力支持中國,也缺少在中國崛起並對其構成競爭的時候真誠幫中國出主意的胸懷。西方現在給中國出的主意經常驢唇不對馬嘴。“人權”現在更像是美國政府給中國添亂的口實,解決中國的問題非其所願。
在中國這樣複雜的大國裏,陳光誠的故事被簡單標簽化的程度反映了西方輿論的巨大能量,以及它們的胡作非為。過去陳光誠在臨沂基層,“錯”全怪到中國政府頭上。現在他據說進了美國使館,情況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我們很想看看,美國政府究竟怎麽做,才能讓陳光誠和西方輿論都“非常滿意”。
多維:《環球時報》恬不知恥“挾醜自美”大煞風景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5/02/1755113.html
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進入美國駐華大使館事件在北京時間5月2日有了突破性進展,在駱家輝大使的陪同下離開使館前往醫院,並與家人團聚。隨後美國務卿希拉裏發表的聲明中稱,陳光誠打算留在中國,並與政府就其未來達成了一係列共識,包括在安全環境下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陳光誠事件”發生後,中國媒體諱莫如深,消息大都被“一如既往”的屏蔽。唯有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在2日稍早發表題為《挾洋能自重的時代早已過去》的社論,以一種毫不顧忌事件本來麵目的狹隘思維,和中美雙方解決該類棘手問題上的積極協商姿態,把“自家”發生的醜聞,用一種恬不知恥的表述方法宣稱要看看“別人”是怎麽處理自己的尷尬事。但事件目前的處理結果,把《環球時報》這種無恥之極的思維模式狠狠的扇了一個響亮的巴掌。
該篇社論首先把陳光誠形容為中國地方政府的“燙手山芋”,現在終於美國政府也變得十分難受了。他從臨沂跑進美國使館,很多具體的難題一下子變成了美國的。社論聲稱,陳光誠不是當年的方勵之,也不是不久前的王立軍,他的抱怨大多是一個村民針對基層官員的,所涉層麵很低,很多都讓清官“難斷”。每個國家都積累了一些民怨,誰也都知道中國一些人上訪的複雜性,如果上訪失敗者轉去向美國駐華使館“上訪”,這決非僅僅是中方的尷尬,美方的尷尬隻會更多。
《環球時報》的這種論調“毅然”把家醜的罪責和難堪推給了美國。一位並無觸犯法律的殘疾維權人士被長期監視居住,並受到非人道的對待,在“自家人”根本看不解決希望時跑到“別人家”去尋求保護,這讓中國人本就忌諱的“家醜”一下子昭示天下。捅出的這個簍子讓中國的“大家長們”尷尬地臉上很無光,但沒想到自家的媒體居然是一副幸災樂禍的嘴臉,想看看“別人家”怎麽處理“自己家”的醜事,居然還要很想看看“別人家“究竟怎麽做,才能讓大家都感覺“非常滿意”。這真是天下奇聞,無恥之極了。素聞《環球時報》喜好借用愛國主義去“訓導”國民,但這種小家子氣的手法讓該報走入一種啼笑皆非的狹隘民族主義事小,誤導國民確是茲事體大。
環球時報的社論避重就輕,甚至是本末倒置。如真如它所說,陳光誠就是“低層麵”的小事,很多都讓清官“難斷”,何況一些人上訪的“複雜性”不好判斷。或許該文作者已經將胡錦濤的“以人為本”拋到九霄雲外了,以一種層麵低,清官難斷的心態認為這種小事不值一提。那為何讓這些小事最後卻變成了影響“國體”的重大事件呢,王立軍和陳光誠又為何不信任自己的政府接連跑到“別人家”尋求幫助和保護呢?用這種“鴕鳥思維”將事件的重要性降低乃至回避的心態不禁讓人汗顏。文章還聲稱“在中國這樣複雜的大國裏,陳光誠的故事被簡單標簽化的程度反映了西方輿論的巨大能量,以及它們的胡作非為。”難道事件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國地方政府和公檢法無法無天的“胡作非為”造成了今天的局麵嗎,這才是應該深刻反思的核心問題!
《環球時報》甚至在社論中信誓旦旦的宣稱“挾洋自重仍是一些失意中國人對解決問題的思路之一。其實這種想法已經很爛。今天的中國如此強大,外國政府能夠主導或者調控中國人做事方向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 挾洋自重的時代的確早已過去,但卻錯用了“挾洋自重”的概念,而這種概念恰恰是赤裸裸的義和團思維,沾洋逢罪的封建文革做派,欲把僅僅是為了維權,並無罪責的(北京的公安都承認陳沒有違法)的陳光誠推向另一個極端,將該事件的意識形態化。如果《環球時報》用這種封建文革化的思維向現代人傳達迂腐的觀點,那這份報紙就該進入曆史的墳墓裏了。
想必該報刊發此社論的出發點是以民族和國家大義來“幫助”中國政府散播一些有利於己方的輿論,把髒水潑向“敵對勢力”,讓政府和自己的“清官”不要背負過多責任,減輕事件對中國形象的負麵影響。但這個忙毫無疑問幫的太低能,用倒打一耙的陰謀懷疑論指責美國一手策劃了這件事,不顧事件的基本原貌和中美關係的大勢,反而卻證明了該社論的低能。《環球時報》在這個重大事件的言論緯度上可謂大煞風景,把中國的日益強大當作自己可以不顧的“臉麵”的資本。也許他們意識到了這個原因,這篇社評在該報的互聯網上很快消失,但影響已經造就。
不過是"兩岸猿鳴"?《環球時報》:陳光誠要清醒!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5/02/1756102.html
環球時報評論員:單仁平
在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中,陳光誠的支持者們大概比他本人更清楚,事情後來所涉及的,早已不僅僅是基層鄉村如何調整對陳光誠的態度。炒作者們致力於把陳光誠描述成絕對受迫害的盲人,並把他個人的事情上升為這個國家的縮影。
陳光誠在進入北京的美國駐華使館停留6天後,於昨天自行離開使館。這一波折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始的前一天出現轉機,顯示出中美雙方都不希望陳光誠事件幹擾兩國關係大局。
陳光誠的事情發端於中國山東臨沂基層的糾紛,在西方輿論甚至外交力量采取不正常的幹預後,逐漸陷入僵持。陳光誠被西方輿論和中國互聯網上的一些活躍人士捧為爭取人權的符號,他承擔的政治角色逐漸大得出奇,陳光誠似乎對扮演這個超級角色挺願意的。
實際上不管願意不願意,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除了配合這些政治力量的擺布,大多都別無選擇。
在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中,陳光誠的支持者們大概比他本人更清楚,事情後來所涉及的,早已不僅僅是基層鄉村如何調整對陳光誠的態度。炒作者們致力於把陳光誠描述成絕對受迫害的盲人,並把他個人的事情上升為這個國家的縮影。
西方一些力量和他們在中國的支持者們永遠需要與中國現行政治體製做鬥爭的工具,“有幸”或“不幸”成為這個工具的人和事,都會變形,被標簽化。做這樣的工具,可以不寂寞,也會有其他利益。當然如果他們做過了頭,也會付出代價。
有一點是很清楚的,那就是陳光誠的事情隻是中國社會前進路上極小概率的事件。它不會給中國社會的穩定帶來實質傷害,也不會影響中國人權事業的正常發展和進步。以後遇到這樣的事,中國官方完全可以更坦然些。
陳光誠事件值得總結,但借它攻擊整個中國的人權是無聊的,在中國也隻有閑得無聊的人和決心否定一切的人,才會參與應和。中國人權這些年的進步明擺在那裏,哪是一些輿論攻擊就能抹殺得了的?中國微博上一些“抱團取暖”的邊緣情緒代表不了中國社會的態度,中國大多數人的心裏,都對國家人權領域的進步有一杆公平的秤。
中國穩定的根恰恰就在基層。中國基層的問題最多,但基層一年年的向好趨勢明確無誤,樂觀主義遠比悲觀主義強大得多。盡管中國因為很大一些對抗點會不時出現,但它們總是被周圍的主流樂觀情緒淹沒,它們沒有在今天的中國現實中連成片的機會。
西方輿論常常找中國的一個茬,並把這個茬誇張放大,這次,陳光誠及其支持者與西方輿論相互利用,重複著抹黑中國的慣性。但這些人也隻能過一過口舌之癮,怎麽樣不了這個國家。輿論工具在西方人的手裏,他們這裏不罵中國就會那裏罵中國,這些罵聲有時可以給我們有益的提醒,但如果我們聽煩了,也完全可以把它們當成中國航船前進時兩岸傳來的猿鳴。
希望美國駐華使館謹慎行事,主動遠離與其職能不相符的活動。美國使館應把興趣放在博取中國主流社會的好感,而不是做中國極端情緒者們的精神倚仗。因為後一角色實為美國使館的不可承受之重。
陳光誠的事情會就此平息嗎?希望是。但中國國內和國外都有一些人未必願意。那就讓我們多看一些堂吉訶德式的妄想症好了。中國的崛起也是世間豐富多彩的舞台。▲
《環球時報》:陳光誠咎由自取!出爾反爾的小人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5/04/1759245.html
編者按:繼日前連續刊文指責到美國駐華使館上訪的中國民間維權人士陳光誠之後,《環球時報》再次發表評論《中國人權事業不能指望捷徑》,繼續為山東地方政府和官員辯護,無視地方政府和官員對陳長期的非法監禁和暴力行為,反而斥責陳光誠為性情多疑,出爾反爾的小人。
山東臨沂盲人陳光誠前天離開美國駐華使館後,事情的發展極具戲劇性。陳光誠稱他對美國使館“很失望”,他是“被勸說”離開美國使館的。他的最新要求是跟著希拉裏國務卿的飛機一起走,前往美國避難。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和美國國務院都極力否認威脅過陳光誠,也否認美國使館曾受到中國政府的威脅。美國官方稱陳光誠的想法“在十幾個小時之內變了”。
美國使館在接納了陳光誠之後,果然惹上了麻煩。2日還在電話裏對希拉裏說“我想吻你”的陳光誠,現在對美國媒體表示美國官方令其失望。美國官方成為媒體的抨擊對象。
陳光誠迅速同“救”他的美國使館鬧翻,顯示了外部世界與這位盲人溝通的難度。以往曾接觸過陳光誠的人對《環球時報》說,特殊的經曆使陳光誠非常多疑,不願意相信任何人,他的家鄉基層官員與他的各種溝通都無效,以至於僵持無法打破。眼前的事情似乎在驗證這種說法。
來自當地的消息說,陳光誠與鄰裏關係緊張。不難想象,陳光誠作為在外部有些名聲的人,當他利用他的名聲回村裏辦具體事情時,問題就會變得更加複雜。如果糾紛被上綱上線成人權衝突,就會有很大的發酵空間。
中國基層每天都有數不清的不滿和摩擦,如果想方設法掛鉤,它們很多都能跟“人權”沾上點邊。把它們的其中之一拿出來,看準一個合適的主角,做一些輿論包裝,再有美國及西方力量直接支持和推動,大概都能形成一個新的“陳光誠事件”。
這就是中國轟動世界的“人權事件”反複上演的真實背景。不是中國的人權形勢真的在惡化,而是中國的人權在不斷進步,但西方一些力量對找中國人權的茬更用心了,也更肯下本了,中國國內也有一些人更願意參與配合並且表演了。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
中國的人權事業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全社會一起朝它使勁就能立竿見影的。它必須也隻能與中國社會的綜合發展一起水漲船高。正因如此,最近幾十年是中國人權事業前所未有的發展和收獲期。
但如果西方決心不斷開辟、鞏固針對中國的人權戰場,中國做不到不在某些時刻被擊中。由於西方輿論喚起了一部分中國人對“絕對人權”不切實際的幻想,一些時候還會出現中外難分的“混鬥”,形成中國一方麵在快速發展人權,一方麵不斷被各種“人權事件”纏身的特殊景象。
不能說從“人權道德高地”直達中國某個基層的人權追究都是無益的。它們會開闊中國社會的眼界,並可能刺激中國人權事業的加快成熟。但另一方麵,它們會帶來大量社會治理的負效果,這樣的事情多了,很難說它們對中國社會的破壞性可以得到其正麵效應的彌補。
中國公眾必須對轟轟烈烈的人權至上鼓動保持清醒。人權不會從天而降,不會通過一個國家的政治決定而一夜生成。它在任何國家都是一項艱苦而漫長的事業。我們不應指望捷徑。
瞧什麽瞧?把他一家老小接到你家就是了!光說不做,有你這種假慈悲的人嗎?
話說陳光誠這倒打一耙還當真對美國政府很傷。我估計之後美國大使館不在考慮十分周全的情況下是不會再接受政治避難的人了。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環球時報連弱勢無助的維權盲人都不忘抹黑,早已失去人倫良心,令人發指。
我也替他和家人擔憂,以後的事情不會那麽簡單,但我想美國以及國際社會也不會坐看陳和家人繼續受難,該出手時還是會出手的;否則會令那些崇尚和追求民主的人們遭受很大的傷害。走著瞧吧。
陳光誠現在被安置在一所醫院,而各方麵的信息相互交叉互為矛盾,實在讓人替他的處境擔憂.希拉裏稱:"陳打算留在中國,並與政府就其未來達成了一係列共識,包括在安全環境下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看著這段冠冕堂皇的外交"共識"心中反而有點發怵,陳似乎被中美兩國共同的國家利益出賣了,隱隱感到陳未來的處境並不會比他一周前從山東老家出逃時有實質性的改觀---陳在強大的政府機器籠罩下隻是一顆微不足道的任人擺布的小小的棋子?但願我是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