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

靜以養性,平以做鏡,深以承水。波濤不興,微瀾而已。
正文

引經據典的美國總統

(2009-12-26 17:51:43) 下一個

美國總統訪問中國,總要找機會引經據典一番,儼然已成傳統。

開風氣之先的是尼克鬆。尼克鬆1972年訪華,做所謂“破冰之旅”。毛澤東主席一派哲人風範,與尼克鬆談天說地,雲山霧罩,至於喝酒吃飯,則恕不奉陪,自有周恩來總理代勞。在周總理主持的晚宴上,尼克鬆起身祝酒,談到美中兩國關係前景,引用毛主席的《滿江紅》:“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博得滿堂掌聲。須知那是在1972年,全國人民都以“打倒美帝蘇修”為己任。然而,毛主席詞句一出口,美帝頭子頓時化敵為友,變得可親可愛。尼克鬆這一手,頗得“四兩撥千斤”之妙。

尼克鬆一炮打響,後任們紛紛跟進。

19818月,卡特到北京訪問。當時正是赤日炎炎似火燒,卡特走下飛機,似乎觸景生情,隨口便引兩句中國古詩:“今世,觸熱到人家。”主人聽得一頭霧水,不知典出何處。這個臉怎麽丟得起?外交部十萬火急,四處找高人請教,最後總算得知,這是晉人詩句,極為冷僻。美國國務院那位替卡特出招的老夫子,如果看到中國外交官們抓耳撓腮,一定會暗自得意。不過,這位老兄雖有學問,但實在透著幾分迂腐,不免“掉書袋”之嫌。說起來,卡特引用這兩句晉詩,必須以精準無誤的天氣預報為前提。如遇北京陰雨,這番功課就算白做,除非卡特還為刮風、下雨、冰雹分別備有中國古詩。

裏根19844月訪問中國,在國宴上致詞時引用王勃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國主人聽到這句詩出自美國總統之口,一定會生出滄桑之感。文革期間,中國自稱是“世界革命人民心中的燈塔”,阿爾巴尼亞則被稱為“歐洲的一盞社會主義明燈”。毛主席我行我素,有阿爾巴尼亞緊緊追隨,也算“吾道不孤”。當時,一首以毛主席語錄譜寫的歌曲,讚頌中阿友誼,唱遍神州大地,開頭兩句便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於是,這兩句唐詩深入人心之深,恐怕已超過“封資修”的“床前明月光”和“春眠不覺曉”。從街頭推小車賣冰棍兒的老大娘,到巷尾用小鐵耙揀破爛兒的老大爺,隻要你說出上句,他就能對出下句,而且完全是“如流”水準。豈料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個“知己”竟從頭號朋友阿爾巴尼亞變為頭號敵人美國。裏根一不做,二不休,在第二天的晚宴上再引易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西方的美國佬和東方的中國人“知己”而“同心”,北方的老毛子聽在耳中,心裏不知是何滋味。

老布什1989年春季訪華。他曾常駐中國,自詡中國通,於引經據典這一傳統節目,自然是有備而來。果然,較之其他各位前任,老布什的中國文化功底更見深厚,先引民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讚許中國改革政策澤被後世,再以李白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描述遊覽三峽情景,順當自然,生動貼切,確實比卡特的今世子”高明許多。

克林頓貴為總統,但不幸生在美國,手下沒有大臣以“總統也是人嘛”護駕,結果盡管拉鏈門沒有演成滑鐵盧,也已是灰頭土臉。1998年克林頓訪華,正好借機衝衝晦氣。西安舉行盛大迎賓儀式,號稱“仿古”,然而一眼看去,全是張藝謀風格,因此對這一“古”字不免存疑。不過,西安迎賓與張藝謀電影一樣,糊弄老外綽綽有餘,就算功德圓滿。克林頓麵對一片金碧輝煌,臉相莊嚴,引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似乎對中國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表示認可。在國宴祝酒時,克林頓借孟子的“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將中國人引為朋友,讓主人聽來很是舒坦。克林頓在中國人緣頗好,或許與此不無關係。

凡事都有例外。小布什數次訪問中國,不秀詩文,卻大秀自行車技,與他的牛仔作風倒也相符。

奧巴馬年紀雖輕,但甚為精明,眼見諸位前輩引經據典行之有效,他自然照辦不誤。今年11月,奧巴馬在上海談美中關係,引用孔子語錄“溫故而知新”,既點出美中關係以往曾有溝溝坎坎,又表明隻要以前車之鑒做後事之師,兩國關係便可望走上坦途。奧巴馬的引經據典饒有意味,贏得一片好評。

美國人一向講究實效,總統也不例外。他們在中國引經據典,既不是為附庸風雅,也不是為顯示淵博,而是為了以最簡捷有效的方式與主人拉近關係。中國人最講關係學,外番來朝,在這方麵往往無師自通,美國總統引用中國詩文,便是神來之筆。當然,總統們的“書袋”都是由美國國務院的秀才事先準備停當,隻消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去“掉”即可,類似諸葛亮的錦囊妙計。於是,客人說得痛快,主人聽得高興,記者有了素材,百姓有了談資,皆大歡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