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母在,不遠行

(2009-10-18 02:36:45) 下一個

“父母在,不遠行”這是中國的一句老話。意思是說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子女都要留在父母身邊盡孝,最好不要輕易離開他們。

我想不論是中國和外國,不論是什麽文化背景,子女孝敬父母都是一種美德。

當然,“不遠行”也不是絕對的,我想天下哪一個父母都不願意因為自己還健在,不願意自己的子女出外去發展,都不希望自己會成為子女的拖累。至少在我的周圍,沒有見過這樣自私的父母。

相反我倒是見過不少,在父母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卻由於各種原因而沒能在他們的父母身邊。而他們父母那種孤苦無助的情景,讓人看了著實讓人不忍而墮淚。

我們單位是一個不大的事業單位。也許是因為知識分子比較集中,在前些年出國熱的時候,盡管他們的子女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還是想望方設法,花費幾乎所有的積蓄,把子女送到國外去留學了。

一去多少年,等他們學有所成的時候,他們的父母有的甚至都已經成了耄耄老人了。這時候彵們父母最需要的是他們能留在自己的身邊,陪伴自己安度一個晚年;但也是由於種種原因,能做到這一點的子女並不多。

好一點的每年還能請個探親假回來看一看,而且看完了還得馬上趕回去,給父母留下來仍然是遙遙無期的期盼。

我的鄰居就是這樣一對老夫妻,兩個人年齡都快八十了,雖然我們住在同一棟大樓裏,在平時卻很難見到他們的麵。間或見著麵,也是他們夫妻二人一個人拄著拐棍,一個人拿著馬劄在院子遛彎或者買菜。讓人感到他們生活確實有點艱難。

不過他們還好,總還是老夫老妻相依為命,互相有個照顧。每當他們的女兒從國外探親回來之後,兩位老人馬上精神煥發,就是看他女兒的眼神也是笑的。等他們的女兒一走,精神和神態卻又全變了。而他們的女兒隻看見她在身邊時她父母的心態,所以心裏還一直認為父母過得很好;可就在她最後一次離開之後,兩位老人就相繼去世了。

另有一對老夫妻是兒子在國外,大約有十幾年了。因為我曾經當過他們的小領導,他們的兒子應該跟我也挺熟悉。雖然聽說他們的兒子也回來過;但我卻從來沒見過。而且這一對老夫妻跟我平時關係也不錯,即使我退休了之後,他們有什麽事還都願意跟我說,可是他們從來沒有跟我講過他們兒子的事。

後來那個老頭在前年突然去世了,隻剩下老伴一個人了,在辦他老頭後事時,我也沒見他們的兒子回來。

老頭走了之後,家裏就剩下老伴一個人了,生活更加艱難,我曾勸過她既然兒子不能回來,就顧個保姆吧。

老太太不懇,自認為:“才七十多歲,還行。”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突然好多天沒人見過她。鄰居擔心她出什麽事,就找單位行政科開了她家的門。

開門之後,才知道老太太在幾天前就離開人世了,要是不開門別人誰也不知道。

人事部門費了好多事,才找到他們兒子的地址,通知他趕緊回來處理後事。

他兒子不能馬上回來,因為季節的關係,就委托單位先火化了。

一切後事處理好了之後,他們兒子才從國外回來。

據說,老太太在老伴去世前,就把留給兒子的遺囑寫好了,在遺囑裏告訴兒子說:很想你,希望在離開這個世界前能見你一麵;但知道你在外也不容易,見不到你很遺憾;但這不怪你。

我和你爸沒有什麽遺產,隻有這套住房留你了。如果你在國外混不下去,就回來吧,你就不用愁沒房子住了;如果你不想回來,就把它賣了吧,再添點錢買套房子吧。

除了這些之外,別的什麽都沒寫。我不知道:當初老太太在寫這份遺囑時是什麽心情呢?我想她也許是在哭,也許是想再寫點什麽,實在寫不下去了。

其實,現在許多老年人的心裏大都是“擔當生前事,誰計身後墳”,不在後事的操大辦,而在意的是最後的生死一別。

近兩年,我曾先後兩次來澳大利亞,有幸接觸到了許多中國留學生,我也發現:許多留學生都是努力的,而且也都是很艱苦的。特別是有些人的家境,在國內還是挺不錯的。來到國外留學畢業後,可以說他們經曆了在國內沒有經曆過艱難,如果就這樣兩手空空而返,覺得有點不甘心。所以,他們有的索性就留在這裏給麵包坊打工、給社區送報紙等等。

我聽說:在國內一個研究生,絕對不會放下架子來幹這種工作;在這一點上,這些同學和國內那些大學畢業後當個教師、甚至當了個村官,就覺得委屈了自己的人相比,應該算是一好樣的。

我想:有過端過麵包,送過報紙經曆墊底的人,在國內工作肯定會幹得更好。

當然,這其中也有許多留學生在畢業後,有了好工作,並且移了民。我想這些留學生,本身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了,就應該想想自己的父母。假如你已經不能回國在父母身邊盡孝,也應該想辦法把年邁的父母移民移過來,盡一點兒女的責任。

在澳大利亞我碰見了許多老人,在和他們聊天時,有的老人都是子女已經給他們辦了移民。

有一位76歲的老人很高興的跟我說:他已經辦移民了,每天都要到社區免費學英語。

聽他這麽一說,我倒覺得澳大利亞政府想得很周到,還專門為這些人開辦免費學英語的學習班。

接下來再一問:“您是投奔兒子還是閨女來的?”

大概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回答說:“投奔閨女來的”。

他們這麽一說,我想起了杜甫一句詩:“信知生女好,反是生男惡”,心裏覺得:信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