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 理

人 為 何 許 人 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厄瓜多爾之旅(4)瓜亞基爾點滴

(2012-02-21 18:17:46) 下一個
瓜亞基爾是厄瓜多爾的第二大城市,是她的主要港口和商貿集散地。

     西班牙人到來之前,按照當地通常的說法就是前哥倫布時代,這裏是銜接美洲兩大文明印加文化和瑪雅文化的重要海上貨物貿易通道的樞紐。西班牙統治時期,給亞馬遜河起名的索羅亞是這個城市的奠基人。

那個時候,拉美的重心一個是北美的墨西哥,一個是南美洲的秘魯;相對應的是兩大古文明瑪雅阿茲台克文化和印加文化。而從經濟上相對應的則主要是這兩個地區的白銀礦產的重要基地。搞不搞收藏的都聽說過或是史書裏文學作品裏讀到過或是影視作品中看到過這墨西哥鷹洋,這在滿清的對外貿易和金融改革都有重要作用。

到了十九世紀,趁著拿破侖軍隊開進西班牙本土以及隨後多年內亂的機會,拉美大陸獨立運動風起雲湧,以玻利瓦爾為首的土生白人起義軍從委內瑞拉起事,一路從北邊向哥倫比亞,玻利維亞,秘魯推進;而聖馬丁領導的從阿根廷起義的部隊則從阿根廷,智利走來,從南麵同樣直逼西班牙南美統治的中心秘魯。1822年7月26日兩支起義軍在瓜亞基爾會合。史書記載,兩位軍事領導人關起門來進行會談,沒有第三人參加,所以不清楚兩個人具體談了什麽,怎麽談的,但是隨後聖馬丁離開自己的部隊,遊曆歐洲。玻利瓦爾隨後率軍繼續征戰,兩年後解放了當時的上秘魯,當地人隨後用他的名字作為國名,就是今天的玻利維亞共和國。從此,西班牙在南美大陸的統治即告結束。

在城市的河畔公園裏顯著位置矗立著玻利瓦爾跟聖馬丁見麵的紀念銅像。如今這裏是遊人必到的一個景點。

市中心公園裏的這個是主教堂,樹立的是一個玻利瓦爾的銅像。

第一次來的時候,印象深刻是樹上地下的蜥蜴,那時候對文革中時常使用的語言,“小爬蟲”和“變色龍”記憶猶新。那時是第一次見。

如今再次造訪,看到這些景致沒變。



我在1983年紀念玻利瓦爾誕辰兩百周年的時候,隨貴州歌舞團到這裏訪問演出的。那個時候,城市沒有室內表演場地,接待單位安排在當地最大的一家電影院來演出。演出前一日到得台前一看,傻眼了,因為電影院的舞台,掛的是銀幕,把銀幕吊起來一看,從牆到台口一共9米長,並且舞台還是斜的。台口不夠長,可以減幾組動作,簡化一下,這些在貴州山區裏常年演出的演員們到不犯愁,說土台子平地場院都演過,隻是斜台子第一次碰到,舞起來怕刹不住,衝向觀眾啦。燈光,音響都是外麵臨時雇來的人,也沒主意。倒是最後電影院經理過來了胸有成竹地說沒問題,他有辦法解決,眾人將信將疑。過了一會,他回來了,拿著好幾瓶可樂。全團20多人,大家說,這幾瓶不夠一人一瓶的呀,他詭秘地一笑,打開瓶蓋,往舞台地板上灑了下去,然後說,你們來跳吧,沒問題嘍。

舞蹈隊的小夥子們一試果然不滑了。正式演出也順利完成。那個年代可樂剛剛恢複進入中國市場不久,還是要外匯券購買的。沒想到它還有這麽一個功能。

今年再訪瓜亞基爾,特地找到這個影院,它就在鬧市街上,如今那影院已經跟上潮流,大電影廳沒有了,都改成40-50人的小廳了。而這個影院留下給我至今存疑的還有另外一個故事。

28年前,為了演出效果,在放映室的地方臨時裝了一個追光燈。我跑過去跟技術人員檢查效果,工作完後下樓,這時從放映室裏走出一個跛足的中年男子。中等個,典型的印歐混血,我跟他用西班牙語打招呼,他跟我回答中文“你好”。我感到奇怪,那個時候不像現在,學點中文的人遍地都是。我問他是不是有中國血統他否認,問他在哪裏學的,他說在中國學的,我覺得奇怪,他在樓梯上四望無人時跟我說,他原來是遊擊隊員,後來受傷了就不再幹了,說曾經到中國培訓過,地點在南京的一所軍事院校,那個時候學的幾句中文。我說你是怎麽聯係的呢,他笑笑說,假扮客商從廣交會進去的。幾十年過去了,是否屬實,無從核實,並且厄瓜多爾的遊擊隊活動很少,倒是在鄰國秘魯各路人馬曾經盛極一時,其中“光輝道路”遊擊隊領導人岡薩羅也說自己在華受訓過。

碰巧的是隨後一個月到巴西出差,邂逅前去推銷的廣交會集團的王總,我跟他聊起這段故事,他笑了笑說,自己也是從北京沒去幾年,不過知道過去每屆廣交會都是各路人馬匯集的地方。還講了一些另外鮮為人知的事情。

回想文革那個時期,中蘇思想意識上的對抗,使得世界上的那些左派組織都分裂成兩派,某某黨,某某黨(馬列)。在南美大陸上左派裏有親蘇派,親華派還有親古巴派。各派對武裝鬥爭還是議會道路有些爭論,對輸出革命倒是沒什麽異議。1965年2月格瓦拉訪華,當時的中央領導都見了他,

1967年7月9日格瓦拉在玻利維亞死去。他那戴貝雷帽的照片則成為各個社會製度下青年人叛逆的符號。而當時我們國家對格瓦拉的做法並不完全讚同。1971年總理有一個篇幅很長的講話,講到格瓦拉。可見鏈接,不在此占篇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