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故有“民以食為天”,“飲食不可一日廢之”之說,華人講究食療曆史悠久,曆代名醫對膳食重要性有許多論述:如“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食物入口,等於藥之治病同為一理,合則於髒腑有益,而可卻病衛生;不合則於人髒腑有損,而即增病促死。”……
隨著飲食養生知識的普及,人們的膳食營養保健意識日益增強,不僅對怎樣吃感興趣,而且對吃什麽更健康甚至可預防和治療疾病尤為關注,食療養生讓人們既可從飲食中得到保健醫療的效果,又能在醫療中品味美食佳肴,得到輕鬆愉快的享受。
傳統膳食結構
食物種類繁多,成份各異,要合理搭配才能發揮其養生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膳食結構提倡食物來源多樣化,具有廣雜性、主從性和匹配性,形成了以穀物、豆類為主;進食足量蔬菜;以動物食物作為補充;兼食水果的傳統膳食結構。
這種膳食結構適合人類消化道的生理結構和人體全麵的營養需求,保證了飲食的均衡,有關傳統膳食結構有如下精辟論述:
● 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
● 五畜適為益,過則害非淺;
● 五菜常為充,新鮮綠黃紅;
● 五果當為助,力求少而數;
● 氣味合則服,尤當忌偏獨;
● 飲食貴有節,切切勿使過。
葷素均衡
從現代研究資料來看,穀類食品含有糖類和一定數量的蛋白質;肉類食品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肪;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故需合理搭配。
在菜肴的配伍上,應注意葷素結合,葷食(魚、肉、禽、蛋等)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大量熱能,但過量則會損害人體。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膽石症、肥胖等,均與高脂肪飲食有關。
素食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還能疏通腸胃,促進消化。素食中的纖維素,遇水後會膨脹,形成致密的網絡,能在腸腔內吸附無機鹽和有機酸,並進一步吸附水分,進而調整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因而多食有纖維素的食物,如豆類、玉米及蔬菜中的芹菜、卷心菜、大白菜等,可以預防腸炎和腸癌的發生。
葷素搭配,最好蔬菜的總量超過葷菜的一倍或一倍以上。現代營養學家認為,新鮮的蔬菜、幹果、漿果等食物的生物活性極高,是延年益壽的良好食物。
性味均衡
食物是最好的醫藥,中醫曆來強調“藥食同源”,“藥療不如食療”。
食物的性能與中藥一樣有四性、五味。四性即寒、熱、溫、涼;五味即酸、苦、甘、辛、鹹。不同性質的食物,可以不同程度地起到類似中藥的治療效果,如:
● 梨子味甘,性涼,是清補脾胃,止咳化痰,養陰潤燥之佳品;
● 西瓜性寒,味甘,功用解暑熱,除煩渴;
● 綠豆性寒,無毒,可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 大棗性溫,味甘,為補脾益胃,養血安神之常用藥,也是常吃之佳果;
● 羊肉甘,溫,大熱,補虛祛寒,效同人參;
● 大蒜性溫,味辛,是常用調味品,但有良好的解毒殺菌作用,能治療腹瀉、咳嗽等症,有天然的廣譜抗生素之稱;
● 生薑性微溫,味辛,有發汗解表,溫肺止咳、溫中止嘔之效用。
因此食物同中藥一樣,必須平衡組合,才能保證五髒之氣平衡。五味過偏則五髒失衡,產生疾病。
寒熱均衡
在日常膳食中偏食溫類食物,或偏食寒涼類食物,都會對人體的體質與性格產生影響。
常見的溫性食物有大棗、酒曲、黑豆、辣椒、橘子、李子、桃、羊肉、鯉魚、蝦等,這些具有補虛勞、祛寒冷,益氣血,暖腰膝等作用。
常見的寒性食物有小米、綠豆、蘑菇、白菜、番茄、冬瓜、西瓜、蓮藕、馬蹄、梨、螃蟹等,具有清熱解毒、消煩止渴、滋陰涼血的作用。
小兒飲食
沈萍醫師指出,飲食調配還應根據人的體質和年齡差異不同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如小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必須有充足的營養以保證其健康成長,食品的營養價值既要“高”又要“精”,以利於吸收、消化,但不能過多,以免損害脾胃或造成營養過剩,特別是零食不能過多過雜,魚肉雞鴨不宜過量,否則造成欲速不達。故應掌握好營養的全麵、均衡、適量原則。
老年人飲食
老年人由於處於氣虛血瘀、髒腑功能減弱、消化能力有限的狀態,因此在飲食上盡量做到三為主、三少吃:
● 清淡為主,少吃厚味;
● 溫熱為主,少吃生冷;
● 熟軟為主,少吃粘硬。
婦女飲食
婦女經產期,其生理特點為氣血虧損,身體虛弱,故飲食上宜多吃一些補氣養血的食品,如:大棗、小米、雞鴨、蛋類、魚肉、紅糖、龍眼等以保證經產期的營養供應。
不同體質的飲食
另一方麵,不同體質的人飲食也應有差異。
體胖者多痰濕,飲食上宜多吃清淡和含纖維素較多的食品如青菜、瓜果、韭菜、芹菜、粗糧等,少吃肉類食物,以健脾,利濕,減肥。
體瘦者多陰虛,津少,易生內熱,飲食宜多吃甘潤生津之品如粥、奶、蛋類及水果等,也可吃海參、銀耳之類補養。
陽盛體質者,體內熱氣較盛,有喜涼惡熱的特點,飲食上宜多吃清熱養陰,清淡之品如蔬菜、水果、綠豆粥、荷葉粥等,少吃辣椒、薑、蔥、蒜、羊肉之類。
新加坡飲食
飲食順應氣候變化,才能保養體內陰陽氣血,不同的地理環境,對食物結構也有較大影響。
新加坡地處東南亞,一年四季皆夏,暑邪極易傷津耗氣,故日常膳食應為清淡飲食、清補飲食和清涼飲食。
夏季進補宜選用滋陰、清淡之品以補益元氣,清熱解暑。可選用鴨肉、瘦豬肉、雞肉、山瑞、綠豆、豆花水、冬瓜、番茄、西洋參、太子參、薏苡仁、茯苓、淮山等,以食補為主,藥補為輔。
另外本地多雨濕重,易致汗出不暢,周身困乏,甚則骨節痠痛。可選些淡滲利濕的食物,如薏米、白扁豆、冬瓜、蓮藕、花生、雞蛋等,也可選些健脾化濕的中藥,如焦白術、製蒼術、陳皮、藿香、佩香等煎湯服用。
總之,需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因時、因地、因人製宜,均衡飲食,寓醫於食,必能增強體質。
熱帶食譜
清補涼
材料:黨參、薏米、蓮子、百合、銀耳、玉竹、沙參、淮山藥、芡實、枸杞子、蜜棗各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所有材料置砂鍋內,加水沒過藥麵,大火燒開,改小火煨成。
特點:味道可口宜人,實為家常夏補食品。
功效:清熱解暑,補脾益腎,涼潤心肺。
山楂豆腐
材料:豆腐850克,山楂糕30克,豆油50克,澱粉10克,白糖、蔥、薑、蒜、醬油、鹽適量。
做法:
1. 把豆腐、山楂糕切成小塊。分別放入熱豆油鍋中煎透;
2. 用蔥、薑、蒜末來熗鍋,再投入煎好的豆腐塊、山楂糕塊;
3. 用剩餘調味品兌好汁,倒入鍋內,用澱粉勾芡,調勻出鍋即成。
特點:口味酸甜,鹹中微辛。
功效:山楂性味甘酸,消食健胃,活血化瘀,可防治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
海帶燉鴨
材料:鴨1500克,水發海帶400克,料酒10克,精鹽4克,蔥末10克,薑2克,花椒2克,胡椒粉2克。
做法:
1. 將鴨洗淨,剁成帶骨小塊。海帶洗淨,切成菱形塊;
2. 鍋內放入清水,將鴨塊下鍋,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末,加入蔥薑片、花椒、胡椒粉、料酒和海帶塊,改用中火燉至鴨肉爛,再撒入精鹽拌勻,出鍋裝盤。
功效:中醫認為,鴨肉性寒涼,脂肪低,海帶性味寒鹹,營養全麵。夏季食用海帶燉鴨,既可增加營養,又可祛熱。
銀耳肺羹
材料:銀耳25克,新鮮豬肺1付,蔥5克,薑3克,鹽5克,料酒15克,胡椒粉1克,清湯1500克。
做法:
1. 將銀耳泡發洗淨。
2. 洗淨豬肺,瀝幹切塊,沸水氽透,撈出洗淨血水;
3. 砂鍋注入清水,放入蔥,薑,料酒,豬肺,銀耳,大火燒沸後,小火煮爛,加入鹽、胡椒粉,出鍋即成。
功效:滋陰生津,益氣養肺。對慢性支氣管炎,肺源性心髒病有一定治療作用。
山藥小米粥
材料:山藥100克,小米100克,甜杏仁10克。
做法:
1. 將小米淘洗幹淨,甜杏仁泡透,山藥去皮,洗淨後切成小塊;
2. 鍋上火,加入適量水,放入小米,杏仁煮至熟後,再加入山藥塊煮成粥。
特點:粥稠味香。
功效:中醫認為,小米味甘鹹,性微寒,具有滋養腎氣,健脾胃,清虛熱的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肺,脾,腎經,具有健脾胃,補益肺氣,滋腎固精,治消渴,止泄瀉的功效。
降脂肉湯
材料:瘦豬肉150克,枸杞子15克,何首烏20克,草決明15克,山楂15克,丹參10克。
做法:瘦豬肉洗淨切塊,其餘藥物洗淨,全部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活血降脂,減肥健美。
主治:適用於肥胖、高血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