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Net Present Value 進行房地產估價的優點和局限性
(2012-03-25 07:45:24)
下一個
用Net Present Value 進行房地產估價的優點和局限性
首先,要感謝將Net Present Value (NPV 或淨現值)方法引入討論的老大和壇友們。我舉雙手讚成用各種不同方法,包括計算NPV,在購房前對房子進行估價。況且,NPV的免費計算器,網站上到處都是,閑著也是閑著,算算無妨;第二,我想要說的是,地主們要堅決打破對NPV的神秘感!
NPV不是壇裏的老大發明的,它隻是眾多估價計算方法的一種,那就一小學,頂多是初一的數學題。而且其用途主要不是在於房地產的估價。會用NPV,不一定就是Top 1%的投資大師,就可以說投壇裏99%的壇友無知。即使不知道NPV,也沒啥大不了的,地主的日子也決不會因此變得很悲慘。
房子的NPV或淨現值可以簡單的表述為:房子現在買入成本(負值)+通脹調節的總預期租金淨收入+通脹調節的預期房子賣出淨收入。如果淨現值小於0,則認為不可以接受。
對於地主們來說,這個式子寫成下麵這樣就更加直觀:
(通脹調節的總預期租金淨收入+通脹調節的預期房子賣出淨收入)應當 〉現在房子買入成本
這個簡單的式子,地主們哪個不知,哪個不曉?這就如同,地主沒學鳥語的時候,隻知道吃的是蘋果,若有人問,你沒吃過Apple吧?地主還以為Apple是啥天堂裏的人生果呢,其實,這Apple,地主們天天吃。
值得一提的是,在書本和網上計算NPV的公式裏的Cash flow(現金流)是有假設前提的——即假設所有的資產交付結算都是以現金方式計量的。也就是假設非現金項目為0,所以這Cash flow的意思其實就是Net Income。在租金淨收入計算時要包括按揭中以非現金形式付進本金的部分,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僅包括現金項目,而不包括非現金項目的現金流概念。當老師的,如果忘了說這個前提,愛鑽牛角尖的學生是會把老師搞得很鬱悶的,結果學生也沒撈到好處,分數被打得極低。
毋庸置疑,計算NPV的最大優點,就是它把通脹因素加入了估價計算。這是十分好的,是要充分肯定。那麽,怎麽對通脹進行調節呢?
如果,預期年通脹率為4%,那麽今年的10000元的購買力 = 明年的10400元 = 後年的10816元 = 大後年的11249元。
其計算通脹的乘數為(1+0.04)Y。這個Y次方為年數。比如,大後年的11249元是用10000X(1+0.04)3得來的。這個是初一數學吧?用不著微積分。
那麽反過來,要想知道到大後年的11249元等於現在的多少元,你就乘法變為除法, 11249 / (1+0.04)3=10000。這就是書本和網上的式子裏見到的那個樣子。
這個看起來有點花裏胡哨的通脹調節,可以打個包放到一邊,別去管它是如何算的,網上的計算器可以代勞。現在,談談在購房前用NPV對房子進行估價的局限性:
1) 把買入成本作為NPV的第一項,這對於將來不出賣的項目,由於缺乏最後那個大頭,整個NPV很難大於0,因此對反映好壞失去敏感性。
2) 未來通脹率是變化的,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也難以估計。通脹率估計的不確定性,帶來NPV計算的不確定性。壇子裏有老大5年前就說馬上要惡性通脹了,結果現在的利率還在40年最低。不是國軍無能,是共軍太狡猾,預測不了的。
3) 若幹年後的房子的賣出價格無法估計,導致NPV計算的最後那一項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這一項的數目是個大頭,不同的假設,可給出完全不同的答案。比如,今天的房價是20萬,那5年後設為30萬,50萬,還是15萬?很不確定。
4) 在未來通脹率,未來房價,和預期租金淨收入這三項之中,租金預期淨收入是唯一能有點靠譜估計項。但是由於打算持有房子多少年無法確定,所以總的租金預期淨收入這一項,可隨持有房子年限長短,而不同。還有,相對於其他項,租金預期淨收入分量太輕——身子掉到井裏靠耳朵是掛不住的。
5) NPV計算,用的是投資和回報的加減法概念,隻知道回報的絕對數而不知道相對數。比如計算出的NPV是正1萬,這是多還是少呢?——不知道。因為若投資額為1千,這NPV是太好了。假如投資額為10個億,這正1萬的NPV是太糟了。當然,有一些補救的辦法,如計算IRR, ROR等,但又有牽扯同樣的和其他的問題。這裏不討論了。
總之,對於地主們, NPV是很多計算方法的一種,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大家算算無仿,迷信則不必。一覺醒來,該幹嘛幹嘛。
和一些壇友一致,我本人覺得最重要的指標是三項:Cap Rate (告訴你盈利空間有多大), Cash flow(告訴你持有過程中是否能得到或要倒貼現金,這是一個健康指標,不是盈利指標), 和Return on equity(告訴你投下的錢的回報率是多少)。尤其是最後一項,是我決定是否出手的最重要指標。
僅以此文,對自己的有關這一問題的看法作一小結,記錄下來,供自己以後參考。定有不妥之處,見笑了!
——萬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