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悄悄興起的不地道的“賺錢”遊戲
金仔是韓國人,開一有售酒執照的雜貨店還投資度假房產。他高爾夫打得不錯,曾教過我一兩次揮杆,再者我平時也向他請教一些投資度假房的事,算是我半個師傅。最近我問他,那個經常和他一起來打球的,也是開店的朋友J怎麽不再來了。他說,那家夥住的房子被銀行收回,他搬到他的另一處住宅去了。
我正準備想幾句時髦的話,來感歎一番現在的美國經濟和房地產是如何之糟糕之類。可是他接著說的話,聽起來,遠不是那麽回事。他說J的生意好好的,底子厚厚的,他那5000多平方英尺的宅子是幾年前買的,價格80來萬,貸款90%, 付月供沒有問題。那房子高峰時市值130萬,現在100萬應該還有,並沒有倒掛。但是,J這幾年先後在這房子上用各種方式Cash Back了將近50萬,該房上的債務總量將近130萬,已經造成實際上的資不抵債。所以,J在今年初就通知銀行收回房產,並停付月供,銀行遲遲不讓他進入foreclosure程序,所以他在那又住了半年,而且一分錢不付。金仔還說,J並沒有破產,隻是這一個房子被foreclosure了。錢照樣賺,生意照樣做,日子過得更好了。我聽得直發楞。
發楞和驚歎之餘,我告訴身邊的朋友,有的說,這樣的事他們也聽說過不少。甚至有的認為,這是一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賺錢”秘訣:房子不用賣,免除了很多費用和麻煩,但榨幹房子增值的每一分錢,然後把資不抵債的房子一腳踹給銀行。所以,不能天真地以為所有那些進入foreclosure的人,都是走投無路,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是故意的卸磨殺驢。我私下裏尋思,難怪這裏foreclosure的高端房,房主多為韓國人,是不是他們是把做小生意的腦袋用到算計銀行上了?
我想,J的另一處住房,說不定就是用那50萬買的。通過這次foreclosure,他打了一個雖然不地道,但是漂亮的翻身仗。你看,他花了8萬的頭款,加上後麵幾年的月供(相當於自己租自己的房子的租金,甚至都不能算作成本),卻從銀行那裏“賺”來了50萬,而且更重要的是,不用交一分錢的稅!
我感歎,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這樣的事銀行允許嗎?難道就沒有法律來監管這樣的惡意foreclosure的做法?難道他們不怕foreclosure造成的信用評級下降嗎?我孤陋寡聞,想不出個所以然。希望各位老大和壇友們,有空就談談你們的看法。
——萬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