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徘徊在上古時代

曆史就是遠古的世界; 想象就是時空的隧道; 思維就是不滅的靈魂; 開始吧,讓靈魂穿越時空,回到亙古...
正文

樂談東北亞史之前195年-108年的東北亞國際形勢 【七】

(2009-05-02 13:31:55) 下一個
【七】

終於該論論挹婁了。

挹婁也是出現在魏略、三國誌魏書和後漢書中的,這個表明在東漢和三國時期,挹婁是存在的。考慮到兩漢交替之際(公元初),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東北亞區域內有劇烈的人群衝突,其時衛氏早已滅亡,烏桓已經內附,鮮卑仍然沒有南下,夫餘和勾驪等都是在蛻變成長的階段,一切看起來都波瀾不驚,所以不妨設想前195年-108年挹婁也是存在的,而且主要還是居住在東漢三國時期的地域之內。這個推定在以後論述人群特征的時候,會加強。

挹婁也應該理解成兼有族群和地域之意,在沒有論定挹婁這個地域內的人群成分單一的情況下,暫且假設並不是單一的。挹婁這個地域,大抵得名於這些人群中叫挹婁的一群。這個被特指挹婁的人群,在一個小地域之內,成分有可能是單一的。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地域。

前文論述北“沃沮(地)”時,其實談到了挹婁。三國誌魏書和後漢書交待,挹婁在北沃沮北麵,在夫餘(後世強大以後的,在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鬆花江上遊地區)的東北麵,但與北沃沮接,去夫餘千餘裏。挹婁和北沃沮,沒有象南北沃沮之間一樣,有長達800裏的距離。挹婁的地理特征,簡略些講,包括地域廣大,多山險,濱大海,同時應該水係發達。

怎麽理解這些地理特征,並推斷挹婁的位置呢?其一、因為地域廣大,又靠海,結合東北的的地理,挹婁應該是東麵臨海了。這個應該理解為挹婁這個地域臨海而已,並不是挹婁的居民都是沿海居住。對沿海居住的居民,史書(三國誌、魏略和後漢書)往往會點出,就像在描述南沃沮居民那樣,說其“背山向海”。實際上,史書中反而說挹婁居民多居於山林中;其二、在描述挹婁和夫餘的衝突中,史家提到“其人眾雖少,所在山險,...,卒不能服也”,參考夫餘的位置,那麽挹婁的西南部應該多是山地,還比較險要。第三、據描述,挹婁多居於山林中,經常夏天時乘舟襲擾靠海的北沃沮的居民。居於山林,可以讓我們排除挹婁是以海為生的海盜,其是河盜的可能性比較大。而河流一般是從山地流向海,而不是相反,所以挹婁襲擊北沃沮群眾時,從上遊到下遊乘水流之利的可能性多一些。要知道北沃沮居民也不是旱鴨子,他們中至少有一部分以海為生,出海捕魚時,還去過海外女兒國呢。結合前文推敲北沃沮位置時所談,挹婁的地域可能包括圖們江和(或)綏芬河流域。

縱上所述,挹婁這個地域大概包括今吉林省和黑龍江省東部交界的山區以至於海的地帶,圖們江流域或綏芬河流域或二者兼有,應該包含在內。史書講挹婁“未知其北所極”,那就是挹婁幅員遼闊,可能到北極了吧,現在推斷的這個挹婁是不是太小了。我是這樣考慮的,因為我們在探討一個接北沃沮,相對靠近夫餘,成分上相對單一的挹婁,所以還是暫且保守一些。史書又講挹婁“其人眾雖少”。對比一下當時南沃沮地界隻有區區5000戶,史家都舍不得說少,如果我們把挹婁地域劃得太大,把印第安人都包進來了,就對不起諸位先賢得判斷力了。

當然在我們定義的這個“小”挹婁地域以北的今烏蘇裏江黑龍江流域,除了三江平原古代也是沼澤之外,還有不少可以居住的地方,存在和挹婁類似的人群的可能性也很大,隨著考古資料的豐富,可以逐漸擴大挹婁的地理範圍。但再往外延伸而擴大範圍,就存在很大風險,在沒有曆史記載的情況下,僅依靠考古資料,很有可能把異質的人群錯誤劃入挹婁人中。看看現代俄羅斯遠東地區居民族群的分布情況,就可以大概理解我的做法了。在今俄羅斯境內,沿太平洋海岸,從其濱海邊疆區,往北一直到堪察加半島,楚科奇自治區的廣大地域內,生活著許多人口較少的部族。這些部族在人種上都是蒙古人種,習俗上也很類似,曆史應該都很古老,但又跟空白一樣,不知在何時從何地遷徙而來,在曆史書上沒有留下確切記載。而這些民族的語言又種類繁多,在語言學上難以梳理合並而認定人群。所以我們的謹慎得提高挹婁這個群體的純潔性,以便保證史書和考古資料彼此能夠驗證,對以後得分析有莫大好處。

挹婁這個人群的習性,留待以後描述。

林林總總,差不多到小結的時候了。讓我們用google的視野來複習一下前195年-108年的東北亞國際形勢。從現代地理學的東經120度起,從西往東並由北至南,到東經135度止,一一列舉東北亞地區的政權、方國、部落聯盟、部族,和一些約定俗成的地理概念。

當世之時,東北亞地區:最西邊的北部是臣服於匈奴,生活於大興安嶺南段東南坡的烏桓部落,南部是漢朝的右北平郡和遼西郡。

往東,北部是大興安嶺北段兩側的鮮卑部落;往南是嫩江流域的沼澤地帶;往南是古歳國的北部地區;再往南從西往東是漢朝的遼東郡,衛氏朝鮮,古歳國的中部南部山區;再往南是真番和臨屯;再往南是韓王或辰王之地;在往南是倭。

稍稍往東,靠近日本海的狹長海岸,北部是地理上的南沃沮的一部分,南部是古歳國的南部瀕海地方。

在古歳國的地域內,北部的長白山北麓可能雜處著一些夫餘人,東南部的山區和瀕海地帶可能雜處著一些貊部落。

往東,北部是挹婁,南部是北沃沮。

往東,是三江平原的沼澤地帶。

【小結後記】:

如果有時間,我會繼續把人群和民族方麵的描述和思考寫完。然後再截取東北亞的更古老的曆史片段,主要結合考古資料和有限的文獻,寫一或幾個類似於前195年-108年的東北亞國際形勢的東西。此外,我想這是一個序列,除了東北亞,還有其它幾個地域,是研究曆史的“key areas”。這樣把這寫地域和曆史片段的輪廓弄清出了,對我自己理解中國上古史有很大的好處。

試試吧,但不知道要多長時間。例如東北亞這些,是三年以前的想法,但時至最近才有時間寫寫,而且隻寫了一部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