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徘徊在上古時代

曆史就是遠古的世界; 想象就是時空的隧道; 思維就是不滅的靈魂; 開始吧,讓靈魂穿越時空,回到亙古...
正文

樂談東北亞史十九

(2010-01-06 10:52:53) 下一個
前195年-108年的東北亞人群和族群(續九)

那麽,箕準稱“韓王”的原因,就隻能是箕準進入的地區,曾經叫做“韓”,或居住著為數不少的被稱為“韓”的人。“韓人”居住在半島南部這個命題,通過這種排除法,其實可以成立。但我們需要嚴謹再嚴謹,考古學等方麵的證據會在專門論述“韓”時給出,現在把進一步的論證工作暫且擱置一下,而想當然的認為剛剛的這個排除法,已經很充分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箕準為什麽要改國號?經過思考,以下幾條原因應該可以考慮:

首先,“朝鮮”這個稱號,在箕準失敗後,已經被衛滿占據。我們看到,史記和漢書,繼續稱乎衛滿的政權為朝鮮,稱衛滿為朝鮮王。可見衛滿並沒有給屬於自己的政權取一個新的稱號,而是鳩占鵲巢,順理成張的當起了“朝鮮王”,所謂史記雲:“朝鮮王滿者,故燕國人也”。更要命的是,衛滿繼續使用“朝鮮”這個稱號,從史記的記載看,受到了當時的漢天子的授權。如此,徹底斷送了箕氏繼承“朝鮮”正統的念頭和合法性。沒有辦法,天威所至,莫敢不從。

其次,箕準從半島西北部轉進半島西南部,隻帶領了“左右宮人”(三國誌語)或區區“餘眾數千人”(後漢書語),可謂孤家寡人也。這和晉室宋室南渡不可同日而語。晉室宋室南渡,伴隨著北方大量的士族庶族衣冠,流民,以及軍隊南渡,初期完全控製得了當地土著,繼承社稷毫無問題。而箕準則相形見絀,他必須尋找新的政治力量,來支撐他的統治。從箕準稱韓王看,他找到的新的同盟,是“韓”人。所以,箕準改稱號的行為,同時也是一種穩固和保全自身在新土地上統治地位的主動選擇。和箕準一樣聰明的曆史人物其實比比皆是,最令人困惑的就是周王朝的始祖“稷”,據說是“薑女”所生,但周王族又信誓旦旦說自己姓“姬”,這我就一頭霧水了,稷到底是“姬”姓還是“薑”姓?可見周王族當年為了獲得廣大薑姓(或姬姓啊)人群的支持,不惜在出身這等大節上,都大打折扣。所以,近代靠出生傳說推斷上古國家統治者族屬的研究方法,真是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再次,箕氏稱韓王,拉攏“韓人”,也是別無選擇。無論“辰”和“韓”是怎樣交替的,半島南部的主要人群,至少應該有“辰人”和“韓人”兩種。從箕氏在半島西南部的統治最終被“辰”取代,而且是有點象報複性的恢複以前的稱謂來看,“辰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箕氏的敵人。所以箕氏的最優策略,不但不是拉攏“辰人”,反而是聯合一切受壓迫的力量,建立統一戰線,無情的打擊“辰人”。“韓人”自然而然的進入了箕氏精心準備的“洞房”。

最後,如果一個假設能夠成立,整個推理就會相當完美。這個假設我先寫下來,留待以後專門討論“韓人”的時候論證。假設:在箕準進入半島西南部以前,“韓人”是相對的土著(沒有絕對的土著),“辰人”相對於“韓人”來說是外來者。外來的辰人征服了“韓人”,建立了“辰國”,“韓人”成為被統治和奴役者。這個假設,使後來箕準聯合“韓人”而壓製共同的敵人:辰人,變的更加你情我願。

好了,把推理和假設加起來,我們看到了在前195年-108年這個片斷以前和以後的未知時間長度內,今朝鮮半島的南部,經曆了“韓->辰->韓->辰”這樣的演變。還有幾點需要說明一下:

1,這種演變,隻是部落聯盟或政權名字的演變,兩群人是同時存在的。但這種演變,也折射處人群社會地位的相對變化。
2,史書上明確記載,箕準從老根據地撤退以後,是從海上攻擊了馬韓。而我在這裏一直說箕準攻擊了“辰人”,和古籍是明顯矛盾的,誰對?開個玩笑:我說我對,信不信由你。信史書,你就繼續陶醉在曆史迷霧裏茫然四顧或不可自拔吧。信我,就讓我們一起探索曆史迷宮,享受翻看曆史底牌的樂趣。嗬嗬,玩笑歸玩笑,言歸正傳。我的解釋是,史書在這裏所寫的“馬韓”,隻是一個地名,以及用地名來泛指的人群。史書說“馬韓”,並不是說“馬韓”是“韓人”,而是說當時住在現在叫做“馬韓”這塊地界上的人群。我剛才在推理中,一直避免用“馬韓”這個詞來作為地名,而是用半島西南部等來代替,就是為了避免歧義和望文生意,看見“馬韓”就說是“韓人”。
3,坦白講,“馬韓”這個詞的中心是“馬”,一如“辰韓”這個詞的中心詞是“辰”,而“弁韓”或“弁辰”的中心詞是“弁”一樣。這三個詞後麵均加了一個韓字,隻不過表明三者,在地域的意義上,都隻是一個曾經叫做“韓”並居住“韓人”的地界內的一個部分而已。
4,“馬韓”,“辰韓”和“弁韓”中這三個“韓”字加的,誤導人們近兩千年,一直以為這三個都是“韓人”,真是貽害千年啊。今天正式把這三個“韓”字去了,還以半島南部三個亞人群的本來麵目:“馬”,“辰”,“弁”。
5,我之所以講他們都是“辰人”,是有道理的:從“弁”被稱為“弁辰”來看,“弁”即使不是純的“辰人”,也融入“辰人”較早。史書記載二者相似性多於相異性,可以證明這一點。而“馬”,恰好是推翻箕氏“韓王”後,建立新“辰國”的王族所在的亞人群,也是都城所在的地界。稱號,王和都城都是“馬,辰,弁”三家共同推舉和商議的,那我們怎能不承認“馬”是“辰”?
6,當然,到目前為止,“辰”基本還都是廣義的說法。這個廣義的“辰”,包含了各自有差別的亞部分,至少可以分辨出“馬,辰(狹義),弁”。
7,“馬”看起來怪怪的,難道是一個和馬有關係的東東?嗬嗬,建議大家用方言讀一讀這個“馬”字,仔細聽聽音,有什麽感想?
8,“弁”是一個難題,暫時解決不了,但無傷大雅。
9,更重要的是,真正的“韓人”,經過“辰人”的一次入侵和一次複辟,淒然中,大量向海外遷移了,但仍然沒有徹底從半島南部消失。遺留下來的,一部分仍然堅持和保持著本身的特色,一部分則融合在“馬,辰,弁”中,失去了原有的特性。這個以後在分析“韓”的時候再談。剛才談到了“韓人”從今朝鮮半島南部區域,向海外遷徙,打開地圖看看,就知道他們主要的目的地,正是今日之日本。

前麵借助“韓”這個模糊的概念,為正題“辰”寫了較多的過門 。接下來就要進入正題了,首先需要解決的是“韓->辰->韓->辰”的大概年代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