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談東北亞史十五
(2009-05-03 09:21:56)
下一個
前195年-108年的東北亞人群和族群(續五)
大連地區從西周至戰國的考古學文化,引用考古學家的觀點,是該地延續至晚商(下限可能到商周之際,這麽短的時間考古學分辨不出來)的雙砣子三期文化發展蛻變而來的。這和我們關注的焦點“二次撿骨家族叢葬”葬俗,並沒有因文化麵貌的提升而中斷這個現象是一致的,表明此地的原雙砣子三期人群並沒有大規模移動,而且也沒有喪失標誌性的特征。這是我們大家所期待的結果,可以讓我們繼續探詢歳人的曆史。其實歳人的曆史,就是一麵鏡子,照出從西周至戰國整個大陸曆史的影像。
為什麽說大連地區從西周至戰國的考古學文化是最完美,最契合曆史的考古資料呢?因為前文總結的那幾個考古資料的要點,可以和曆史一一印證。我們高屋建甌,來快速瀏覽一下這段時間的曆史,同時和考古資料比對。
西周立國,引起了人群的大遷徙。主要表現在由勝利同盟大肆封建而導致的新移民的遷入,和部分不甘心的失敗者鬱悶而遠走他鄉。
勝利者的封建,和曆代王朝一樣,主要是因親和因功兩種,兼有安撫先朝遺民。參與建國的姬姓既是功臣,又是王親的,自然大封特封,如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管蔡是封地名字,二人因叛亂而被奪爵)、康叔(衛候)等。沒有軍功的王親,也有不少就封,如成王的弟弟唐候(後來的晉候),周公的兒子成王的堂兄魯候。召公被封在燕(候)。召公和王族隻是遠親,但有軍功,遠到什麽程度,我們以後討論討論。還有不少象召公一樣的同姓,但沒有什麽軍功,也得到了封建的機會。異姓中主要是有軍功的薑姓,著名的有齊(候)、申(候),其它還有呂、向、許等。比較鬱悶的是楚國,他們歸附姬周時間比較早,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隻得到一個子的爵位,早年在河南湖北交界的丹江建國。為安撫遺民所封的諸侯有武庚的邶(很快因叛亂被奪爵,不知什麽品級)和微子的宋(公)、箕子的朝鮮(按史書記載是候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姬周封建了曆代帝王的後裔,做足了道德上的功課,可考的是封帝堯之後於薊(公),帝舜之後於陳(公),大禹之後於杞(公)。以後姬周又陸續分封了一些同姓諸侯,如有名的鄭伯,其實是周宣王二十二(公元前796年)封的,去平王東遷已經不遠了。周公也值得說一說。這個人很特別,有點象後來的“皇父攝政王”多而袞,他自己當時是實際的王朝管理者,本人可能沒有封地,有公的頭銜,也許象多爾袞一樣有廟號,後來被奪了。而兒子伯禽(魯候)有封地,這已經是王的派頭了。
後來,還有一些沒有爵位的封賞,如趙國的先祖造父(贏姓,“父”是一個不入流的尊稱),在穆王伐徐的戰爭中立功,封在趙,趙這個地方,一開始的時候肯定在王畿之內。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周在千畝之戰中敗於薑戎,導致造父(趙)之後流落到晉國,得到收留,又從基層幹起,最後混到了戰國七雄。秦國的祖先非子,在孝王時封在秦這個地方,也沒有爵位,被稱為“附庸”,地點初步考證在甘肅張家川縣。平王東遷時,麵對鋪天蓋地而來的西戎,順水推舟,賞了兩個伯爵給非子的後人,一個是秦伯,一個是梁伯。秦伯的封地是岐山以西,梁伯在關中靠近潼關。都是空頭支票,被飲馬渭水正酣的戎人占著,要他們自己去拿回來。這兩支贏姓後人,做了200多年的苦力,那一個高興啊,空頭就空頭吧,終於可以再次位列諸侯了。秦趙是一族人,而且是近親,非子這支在沒有受封以前,一直受到造父這支的蔭庇。這兩支贏姓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後來秦趙兩國在長平殺得天昏地暗,令人唏噓。
這些分封得諸侯,有族人的,一般舉族就封,如齊薑(候),從西方跑到東方。楚子也是舉族篳路藍縷跋涉到丹江流域。還有一些原地就封,如薊,本來就在渤海西岸這一帶,杞也是這樣,本來就在河南杞縣一帶,不過是領個頭銜。但許多姬姓就封,基本上是孤家寡人去當地統治土著,比如唐叔虞,所統治的是懷姓九宗。魯伯禽,統治的是殷六族。姬姓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周初七十一個有記載的諸侯,姬姓就占了五十三個,加上岐周、灃鎬、王城成周這些地方,都要近衛軍把守,肯定是姬姓子弟多了。所以也沒有那麽多人好派出去。隻可惜被統治的一些土著和殷遺民,從此失去了留下記載的機會,各方麵的情況都很模糊,子孫認錯祖宗的比比兼是。
西周封建以後,在王權威懾的範圍之內,秩序其實是相當得井然。西周初期的主要軍事使用方向,文武成三朝,都是河北河南交界處的殷地,和山東曲阜周圍的殷地。這兩個地方,前文接觸過,一個是商朝的王畿,一個是嶽石文化人群商化以後聚居的地方,是商朝後期最鐵的力量。周公結束武庚叛亂,齊魯兩個諸侯國立穩腳跟,打開局麵以後,就沒有什麽事了。第三位王,康王,是西周的全盛時期。
西周第四位王,昭王時,主要對江漢流域用兵。這是西周曆史上的轉折點。西周遭遇了重大軍事失敗,損失了六師的帝國精銳。昭王本人也死在戰場上。從點滴曆史記錄來看,這次周朝是敗於江漢和洞庭水戰。從此西周對南方采取防禦措施,黃河汾河流域的諸侯紛紛被掉往南方,在漢江北岸封建,屏番周室,所謂“漢陽諸姬”。昭王的軍事失敗,導致東南方向的秩序發生問題。西周第五位王穆王時,東南方的徐國國君徐偃王挑戰姬周王權,穆王采用以退為進的策略,先承認徐偃王的地位,後來又以突襲的方式,結束了徐偃王的短暫王權。穆王時,還對西方的犬戎用兵,得到戰術上的勝利,俘獲並奴役一些狼鹿圖騰民族。
穆王伐西戎,結束了姬周和西方允姓戎和薑姓戎之間的聯盟關係,導致以後姬周和西戎的長期衝突。這時姬周已經無力東顧,但東方的各諸侯國已經成了氣候,也沒有什麽大的事情。穆王伐西戎時,智囊們都勸說不要,因為西戎是周的荒服,就是進貢國的意思。但穆王大概是思念西王母過頭了,不聽勸阻,結果種下禍根。可見西周之亡,前有穆王種豆,後有幽王得瓜,都是欲望若出來的。西周最後還是敗在西戎手下,並喪失岐周灃鎬,東遷至洛邑。
說了這麽多,大家會發現,西周的戰爭,早期全部都是東方,南方,東南,這些地方或者是商朝的鐵杆力量,或者是商朝時也沒有王化的方國,反抗意識強烈。晚期全是西方和西北方,卻是由於穆王的戰略錯誤引起的,也事出有因。唯有北方和東北兩個方向,300餘年,風平浪靜,波瀾不驚。是北方和東北方的軍事力量不行嗎?其實平王東遷,王道剛剛中衰,山戎就馬上發難,從北方越過燕山軍都山,進攻燕齊等諸侯,狄也馬上開始越過太行,伐邢衛等國。可見山戎和狄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軍事力量不行是解釋不通的。再看看是因為屏番周室的諸侯國強大,山戎和狄不敢妄動嗎?也不是這樣。例如直接和狄接壤的霍晉兩個諸侯,整個西周時期,隻是在自己幾百裏的封地內發展。而和山戎等東北亞方國界邊的燕邢,西周時期,基本沒有什麽發展,儼然象一個殖民孤島。個中緣由,引人深思。根本的原因,是這些狄和山戎,與周室的關係非同一般,這個都被曆史學家忽略了。等到周室衰落,諸侯相侵,這些個狄和山戎實際也僅僅參與了這個遊戲而已,大家都在玩啊,難道還要生產許可證?但他們參與這個遊戲,卻在曆史上留下了“敗”筆,嗬嗬,真是雙重標準啊。他們也不是什麽訛傳的遊牧民族,一樣的農耕文明,頂多多養了一點家畜,這又不是什麽罪過。薑子牙早年還隻放羊,不喂豬呢,多養點家畜何罪之有?具體分析,放到以後探索東北亞其它族群時再揭示。
總之,西周這300年,東北方各諸侯、方國、部落聯盟完全是各自安寧的在發展,雞犬相聞,炊煙嫋嫋,一派和諧世界的景象。真是奇怪,難道古人有共產主義級別的道德水平?實際是因為西周是有製度的,大家都要按照遊戲規則玩,不象春秋戰國,誰的拳頭大,誰有理。北方和東北方這些個族群,實際都認同和遵守這個製度,這裏是王化的地域。這也就不難理解,位於大連半島南部的這個曲刃青銅文化,為什麽300年也始終在遼東半島以蓋州、岫岩、鳳城起向南至海的地理範圍之內自我發展。西周封建之製,候國400裏,我們來用google量量這個地界有多大,嗬嗬,滿打滿算,東西不到250公裏,南北不超過50公裏。
秩序和平靜,在周王室的衰落之後,都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