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徘徊在上古時代

曆史就是遠古的世界; 想象就是時空的隧道; 思維就是不滅的靈魂; 開始吧,讓靈魂穿越時空,回到亙古...
正文

樂談東北亞史十八

(2010-01-06 10:50:52) 下一個
前195年-108年的東北亞人群和族群(續八)

在東北亞序列中對歳人的揭示,隻是冰山的一角,更令人歎為觀止的曆史冰山將在以後的寫作中浮出海麵。簡言之,歳人對我們每個生活在中國甚至東亞的人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隨著有關歳人的揭示告一段落,我在考慮,下一個應該浮現的“冰山一角”應該是哪個人群?辰以及“辰人”逐漸進入我的視野。“辰人”的叫法相當突兀,盡管他們有一個我們更加熟悉的名字,但在這個階段,還是暫時稱呼他們為“辰人”吧。

辰在傳統的有關東北亞史的古籍中,出現在後漢書,三國誌和魏略裏,彼此的記載相似,但互有補充。以後漢書為例,有兩段原文是這樣的:

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地合方四千餘裏,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辰國也。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辰王,都目支國,盡王三韓之地。其諸國王先皆是馬韓種人焉。
...

初,朝鮮王準為衛滿所破,乃將其餘眾數千人走入海,攻馬韓,破之,自立為韓王。準後滅絕,馬韓人複自立為辰王。
...

關於辰的記載非常有限,而且和“韓”混合在一起。我們暫且借助“韓”來談談“辰”,但韓和辰在我認為是分離的,以後才會認真分析韓。從這些有限的記載,緊扣原文的話,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一,“韓”地,在後漢書,三國誌和魏略這些史書成書的年代裏,甚至在這些史書所記載的東漢至三國時代,是指今朝鮮半島南部區域,約方四千裏的地域。在這個時段以前的某個時期,該地域是被稱為“辰”地的。直接的證據為“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辰國也”。
二,居住在“韓”地的人群,大致被分為:馬韓,辰韓,弁辰三種,也被稱為三韓。在三國誌中,弁辰也被稱為弁韓。地域上,馬韓在韓地的西部(包含西南部),辰韓在東部,弁辰在東南部。大致對應於今韓國的西部(含西南部),東部和東南部。其中,馬韓和辰韓及弁辰的差別稍微大一些,辰韓和弁辰較為相似,但仍然有區別。
三,此時,“韓”地存在一個政權或部落聯盟,但叫做“辰”,首領稱“辰王”。該政權之所以自稱為“辰”,隻是恢複了他們以前的名稱。但從外人的角度,他們仍然被冠以“韓”的稱呼,所以“辰”是自稱,“韓”是他稱。
四,這個自稱“辰”,他稱“韓”的聯盟,應該被理解為較為統一的政權,盡管未必是集權的,但存在類似西周的體製,是可能的。直接的證據是“共立其種為辰王,都目支國,盡王三韓之地”,有都城,有區域內統一的王,體現了一定的政權性質。

在原文的基礎上,有一些推論:

第一,“辰”和“韓”這兩個名稱,在出現在今朝鮮半島南部的時間先後問題上,經曆了“韓”到“辰”,且稱之為第一次改變,然後又從“辰”到“韓”,且稱之為第二次改變,最後又返回“辰”的過程,且稱之為第三次改變。先談第二次改變,從“辰”到“韓”。朝鮮末代君主箕氏準被衛滿驅趕,從今以平壤為中心的朝鮮半島西北部地區,經海路南遷,進入半島西南部,建立了一個“韓”政權。範曄的後漢書明確指出,這個“韓”所在的地方,以前是叫做“辰”的,所以第二次改變成立。第三次改變,從“韓”到“辰”,是指後來箕氏失去政權後,繼起的政權“複自立為辰王”。很明顯,新政權恢複了以前的稱謂,叫自己為“辰”,所以第三次改變成立。這兩次改變應該沒有什麽異議,仔細讀文獻,得到這樣的推論是自然的事情。

關鍵是第一次改變,為什麽有這次變化,為什麽是從“韓”到“辰”,都需要仔細斟酌。這要從箕準南遷後,為什麽要稱韓王談起。箕準稱“韓王”,無外乎可能有兩個原因,一,他在南遷以前的政權叫做“韓”;二,他進入的地區,至少曾經叫做“韓”或居住著被稱為“韓”的人,地名很多時候是因為人群而產生的,這個現象以前在討論沃沮的時候碰到過。

前者可以“晉室南渡”和“宋朝南遷”類比,王朝從北到南,盡管經曆的重大變故,但並沒有失去道統,繼續了晉和宋的社稷。箕準稱“韓王”,如果屬於這種情況,責意味著箕準的老祖宗箕子在商周交替之際,東遷至今大連地區所建立的政權,叫做“韓”,而不是“朝鮮”。這無疑是令人震驚的假設。首先,首次記載“朝鮮”這個政權的史記,成書時間距離箕氏衛氏政權更迭,箕氏南遷的時間不遠,而司馬公明確以朝鮮稱之,這個國號應當可信。其次,古典史籍中,從未留下任何蛛絲馬跡表明箕氏從西周初期就建立的政權叫韓。“韓”這個名字,無論當今中國,朝鮮和韓國的學者,如何否認,一定是和中國曆史上的“韓”起源相同的,這一點,會在以後詳細論述。史記韓世家中記載,春秋時晉國六卿之一的韓氏,姓姬,受封韓原而得“韓氏”,這個韓原,在今陝西韓城附近。所以在曆史記載中,“韓”作為地名,在大陸內部出現的曆史,遠遠早於在半島出現的曆史。司馬遷和班固在描述“箕氏朝鮮”時,如果它的國號是“韓”,應該會有所交代的。再次,如果箕氏的政權叫韓,則韓趙魏三家分晉時,當世將兩韓並立,以中原韓國位列戰國七雄的實力,斷不肯接受國號上的重疊。即便是中原韓國的祖先,在位列晉國六卿的時候,實力也超出一般的諸侯國,也不會跟在別人的後麵,接受“韓”的稱號。最後,箕氏的“箕”和“韓”也扯不上關係,所以也不存在箕氏以“氏號”為“國號”的可能性。綜上所述,箕準在南遷以前的政權叫做“韓”,可能性很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