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談東北亞史之前195年-108年的東北亞國際形勢 【一】
(2009-04-24 12:55:27)
下一個
【修訂小記】:較由“樂談朝鮮史一至四“和”樂談東北亞史五至九”組成的初稿,這次修訂做了以下一些工作。(“樂談朝鮮史一至四“和”樂談東北亞史五至九”發在世界軍事論壇:http://bbs.wforum.com)
A. 去掉了原“樂談朝鮮史一”,這部分主要描述了一下“朝鮮”和“韓”這兩個概念,然後描述了一下朝鮮語言。最初寫這篇東西,是想談談朝鮮史的問題,所以題目也叫“樂談朝鮮史”,但談朝鮮,不談曆史上和朝鮮糾纏不清的東北亞的各政權和部族,根本拎不清楚朝鮮,所以結合了東北的情況。這引起巨大爭議,主要是一些政治問題。所以原稿從第五篇以後改為“樂談東北亞史”,小標題也從“前195年-108年的東北朝鮮國際形勢”改為“前195年-108年的東北亞國際形勢”。這次整理,就著眼於東北亞了,把朝鮮作為東北亞的一部分,於是去掉了關於語言的部分。另外把小標題改為副標題。
B. 修改和調整了關於描述夫餘的部分。
C. 修改了一些行文中表述含混和錯誤的東西,改正了一些錯白字,但可能仍然有。
D. 重新加了小節序號。
E. 由於這篇小文,實際是我讀《史記》的筆記,文中采用的史料,主要是《史記》、《漢書》、《三國誌》、《魏略》和《後漢書》,所以在沒有特別交待的情況下,我在文中所指的“史書”或“史料”,就是指以上典籍。
樂談東北亞史之前195年-108年的東北亞國際形勢
【一】
看紛繁複雜的東北-朝鮮史籍,最令人頭大的就是層出不窮的國名和族名,記有肅慎、朝鮮、良夷、萁氏朝鮮、衛氏朝鮮、真番、臨屯、夫餘、濊、貊貉、鮮卑、烏桓、高勾驪、馬韓、弁韓、辰韓、慕容等三姓鮮卑、沃沮、挹婁、百濟、勿吉、靺鞨、渤海、女真、倭等等。新羅以後的朝鮮半島史很明確,而金朝以後的東北地區史也比較明確。這兩個時間點之前,在這兩個地界內,則有如一團亂麻。
沒辦法,隻好祭出科學之研究方法,先來個局部研究。我選取的第一個曆史切片是:前195年-108年。分別從政權和人群來描述。
衛氏朝鮮是史書中確鑿記載的第一個東北亞-朝鮮地區的政權,所以我從這個政權和這個政權所處的時間段開始。當然,漢朝有的右北平、遼西和遼東三郡,也在廣義上的東北亞地域之內,但就無需討論了。
前195年和前108年是兩個明確的曆史紀年,即中國漢高帝十二年和漢武帝元封三年,分別代表衛氏朝鮮立國的上限和下限。前195年,漢朝的燕王盧綰叛亂,後來盧綰奔匈奴,燕人衛滿奔萁氏朝鮮。前108年,漢武帝伐衛氏朝鮮,然後置樂浪、玄菟、真番和臨屯四郡。由於這段時間有明確的紀年,是一個研究同時代東北國際形勢的窗口。
衛滿反出漢朝不久,即鵲占鳩巢,推翻了萁氏朝鮮,建立衛氏朝鮮。初期的地域有鴨綠江至平壤(或稍南)偏黃海的地方,都平壤(王險城),地百裏。後期真番(先)和臨屯(後)臣服,地千裏。真番和臨屯的位置稍後再敘述。
衛氏朝鮮的西北邊,是漢朝的遼東郡。遼東郡和衛氏朝鮮的邊界,大置以秦長城(塞)為界,可以籠統的理解為鴨綠江和清川江之間的某個界限。
衛氏朝鮮代萁氏,史記沒有交待萁氏的下落。後漢書說:萁氏(準)敗入海,攻馬韓,居韓地,自號韓王。這個韓王的地界,是個難題。放之四海兼準的說法是:朝鮮半島南部某區域。從後漢書的記載來看,萁準進入的是辰地,後來萁準後代失去統治,馬韓人又(複)自立為辰王。所以馬韓的疆域是什麽,對理解韓王(萁氏)的地盤比較重要。
馬韓在三韓,即馬韓、辰韓和弁韓,中是重要力量,其一:後來馬韓的部落最多;其二:後漢書說萁氏韓王失去政權後,馬韓盡王三韓之地;其三:辰韓是馬韓割讓出給移民的,馬韓東邊的一片土地,而弁韓(辰)隻是在辰韓的南邊一個小區域。
所以,萁氏韓王的地界,無論集權程度如何,大概是三韓之地。但有一點需要說明,這個地方被稱為“三韓”,是萁氏稱韓王以後的事情,這個地界,萁氏稱韓王以前,叫“古辰國”。後漢書說馬韓、辰韓、弁韓(辰)都是古辰國的地界。所以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萁準攻入今朝鮮半島的南端的古辰國之地,稱韓王。萁氏後代後來失去統治權,土著馬韓人自立為辰王。推敲這裏麵的邏輯關係,所謂“三韓”這個名稱的來源,是萁準的“韓王”,但這個地方被稱為“韓”以前的名稱是“辰”。“辰”是個重要的名稱,以後還要討論。“韓”也比較有意思,以後也會認真討論。萁準為什麽要稱為韓王,真是蹊蹺。“韓”明顯是個漢字名,而且在漢文化圈裏,來源可考,是指陝西韓城這一帶地界。近代的漢江、漢城、韓國可能直接來自於這個“韓”。
總之,在衛氏朝鮮的南邊古辰國的地界上,有一個“韓”政權。
除了漢朝遼東、衛氏朝鮮、韓(辰)是三個確認的政權之外,此時的東北和朝鮮半島地域內,還有諸多的準國家或部落聯盟,加上一些內涵含混不清的以地域名稱來泛指的部落。首當其衝要解釋的是真番和臨屯,其次有烏桓、鮮卑、濊、貊貉、挹婁、沃沮、夫餘和勾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