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國觀感(2)—熱浪席卷紫禁城

(2017-09-09 13:52:41) 下一個

回國觀感(2)—熱浪席卷紫禁城

怡然

 

我們到北京時,恰逢六月底,按常理還沒到酷暑季節。可走出機場,雖然還是清晨,我已經能感覺到那撲麵而來的熱浪。熱浪是沉悶的持久的,有來了就不想再走了的姿態。

第二天雖然很早就趕到故宮,但還是沒能躲過滾滾襲來的熱浪。人流如潮的遊客,使熱浪的溫度輕而易舉地飆升至百。放眼望去,不管是午門還是太和殿,到處是彩旗招展人聲鼎沸。有金發碧眼不遠萬裏的洋遊客,也有滿臉黝黑千裏迢迢趕來的山裏人。大家都懷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來一睹浩蕩皇城的風采,來探尋千年古文明的蹤影。所有的漢白玉台階都戴上了黑乎乎的橡膠罩子,毫無疑問,這是對國家文物的保護。再堅硬耐磨的大理石,也扛不過上憶隻腳的踩磨踐踏。可當年正是踏過那些光滑琉璃的漢白玉台階,讓我體會到了這座皇城的莊嚴博大。然而,這些都已成為久遠的記憶了。

喧囂熱鬧成了故宮的主旋律,這裏找不到一個寂寞的角落。往左轉是人頭攢動,朝右轉還是人頭攢動。我的兒子女兒有些失望,這個故宮與他們在美國世界曆史課上講的,怎麽有那麽多不同呢?我說,你讀的是曆史裏的故宮,這是現實裏的故宮。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啊。他們倆不說話了,讓他們震撼的恐怕不是故宮的雄偉壯觀,而是在裏麵川流不息的滾滾人流。

其實,這也不是我記憶裏的故宮。故宮去過不止一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陪我姐姐遊故宮,那是八三年的盛夏,驕陽似火,可並不悶熱。天藍得剔透,偶有雲朵飄過,微風拂動,便覺得清爽心怡。那時的故宮遊客不多,我們的腳踏過了每一道門檻,從午門一直走到神武門,從太和殿一直神遊到禦花園,珍寶館鍾表館一一訪過,連珍妃井都走近看了個究竟。

幾十年過去,故宮已是今非昔比。每一道門檻都有了圍欄,警示遊人不得入內。門口還放了醒目的牌子,欲看仔細,請訪問故宮博物院網站二維碼。想想不辭勞苦曆經千萬裏旅程,還莫不如在家裏打開網站看微信來得清楚明白,這是不是有點諷刺意味呢?

故地重遊,再也無法找回昔日的感覺了。那個籠罩於肅靜空寂氣氛之下的紫禁城消逝了,還有那種彰顯尊貴浩蕩的皇家氣質,也一起消逝了。

坐在家裏,書寫剛才發生的事情,窗外已是秋意濃濃。夏日裏彌漫於紫禁城的熱浪,當時令我難以忍耐,如今卻離我愈來愈遠了。北京也該是秋高氣爽的季節了。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種溫度,與季節無關。生活在這城裏的人,無論酷暑還是寒冬,久而久之總會習慣這城市的溫度,因為習以為常,自然就少了些抱怨,而多了些寬容。老天如此,人又能奈何呢?

寫於2017年9月9日星期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warara 回複 悄悄話 北京印象:人,熱
DanaD 回複 悄悄話 我是88年去的故宮,看了你寫的,把我再去的欲望滅了。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夏天回國就是很辛苦啊, 到處人特別多,學生放假旅遊的。

秋天是最好的季節。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8964那天到處關門,我們去頤和園,那安靜得就我們幾個人,陽光特別好,空氣特別靜,從沒見過如此美麗的頤和園。我家那位說:故宮沒什麽東西,空空的,沒勁兒。就是999個空房子。

叫故宮博物院,不如叫皇家建築博物館。曆史博物館也是,裏麵沒什麽東西,就是有也不吸引人。。
有個專業叫curation, 展覽策劃專業。中國真需要這個專業的人,當然中國的政策是最束縛人的,有頭腦也沒辦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