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品味,哪兒的小吃最好吃?
怡然
不知道怎麽搞的,這居然也成了一個問題,而且成了一些圈子裏的熱門話題。說說看,哪兒的小吃最好吃?中國這麽大,人多嘴雜,眾口難調。到底誰說話才算數?美食家也不敢說自己就是權威。
微信裏看到一篇長文,標題是“北京小吃為什麽難吃?”,作者做足了功夫,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寫了近萬字,想挖掘出北京小吃難吃的根源。從滿清旗人入京阻斷了漢人吃文化的發展,到北洋軍閥混戰導致民不聊生,人們連吃飽都成了問題,還哪有心思琢磨什麽精美小吃呢?
雖然文章分析得頭頭是道,但飛來的砸磚已是高樓萬丈。有人說,那豆汁兒鹵煮火燒,要多難吃有多難吃;可另一位馬上反駁,那是因為你根本不懂如何品味,豆汁是我的最愛。吃貨談論起吃的心經,誰能說服得了誰呢?
不過要尋得這個問題的答案,一點也不難。常言道,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中國各地的風味小吃,究竟哪兒的小吃最好吃?去年帶兒子女兒回國,大江南北轉了一圈,也吃了一圈。從蘇州的綠楊餛飩梅花糕生煎包,吃到上海豫園的小籠湯包寧波湯圓;從西安的賈三灌湯包biangbiang麵,吃到湖南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糖油粑粑。回到美國我問他們,告訴媽媽哪兒的小吃最好吃。倆人幾乎異口同聲地說,“肉夾饃!”
我睜大眼睛,不相信。“再想想,去過那麽多地方,就隻有‘肉夾饃’好吃呀?”
倆人認真地想了想,“嗯,還有小籠包子。”他們說的是上海城隍廟的小籠蒸包。
肉夾饃是西安有名的小吃,以前並不知道。那天旅遊團大巴把我們帶到半壁坡遺址,車剛好停在一家餐館門前。店裏賣早點,買了幾個肉夾饃,純瘦肉的那種,比一般的要貴幾塊錢。兒子女兒吃完,大呼好吃,於是又去買了幾個。說來這肉夾饃還是有點特色,它既非餡餅,也不是包子。是把切成小塊的烤肉夾在烤得酥脆的麵皮之間,就這麽簡簡單單的,口感卻很好,香而不膩。我在美國這邊的中國餐館,從來沒見過有賣肉夾饃的。超市上倒是有賣小籠湯包的,居然也掛著上海小籠包的招牌。吃起來味道的確差不了太多,就是少了那麽點新鮮感。
我曾寫過,小吃,吃的是個鄉情。這裏麵沒什麽道理可言,以情論理,豈不亂套?讓江南人去愛上蘭州拉麵,不比讓中國人癡迷漢堡包更容易。同樣是包子,北京的慶豐包子與上海的小籠湯包,味道終究還是不一樣的。鹹和甜、濃和淡,粗曠和細膩,品味的就是這番不同。味覺的偏愛是一種習慣,凡事成了愛好便很難改掉了。
以前回國,小吃絕對是一種思念。想象著那些五花八門的吃食,竟然會激動不已。誰想到對吃的這份渴望也會日漸消退的。見別人為此事爭得酣暢爭得淋漓,轉而羨慕起他們來。好吃或是不好吃,倒也在其次了。
寫於2017年3月3日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