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需要什麽樣的友誼?
最近讀了幾篇文章,都是關乎友誼的。猛然想起N年前,我也曾寫過一篇《友情是一條流動的河》,當時還頗覺得意,可現在讀來不免有些矯情膚淺,通篇表達的無非是一種失落的情感。朋友漸行漸遠,友情也愈來愈淡。禁不住發出了如此的感歎,恒久的友誼會真實地存在嗎?
古今中外關於友誼的論著不乏其數,然而真正說得透徹的並不多。馬爾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公元前106——43年)是古羅馬很有才華的政治家和哲學家,也是非常著名的散文家。他的《論友誼》堪稱經典,把友誼分析得如此細致一幹二淨,也真是非他莫屬了。
讓我們來看看,西塞羅是怎樣論述友誼的。在《論友誼》中西塞羅這樣寫道,友誼勝過親戚關係,因為親戚可以是沒有感情的,而友誼決不可能沒有情感的投入。親戚沒有感情依然是親戚,而友誼沒有感情就不成其為友誼了。
我傾向於認為,除智慧以外,友誼是不朽的神靈賦予人類最好的東西。假如有一個人,你對他絕對信任,什麽事情都可以跟他說,就像和自己談話一樣,還有什麽比這更令人愉快的呢?如果沒有一個人能夠與你分享快樂,那麽你的成功不是失去了其一半的價值?另一方麵,如果沒有一個人比你自己還著急地為你分憂,那麽你有了災難就會難以承受。
友誼的好處很大也很多,它無疑是一個絕好的東西,因為友誼能使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能給我們以力量和信心。可以說,一個人,他的真正的朋友就是他的另一個自我。
友誼的動因
“友誼”這個拉丁詞(amicitia)是從“愛”這個詞(amor)派生出來的;而愛無疑是相互之間產生感情的原動力。關於物質上的好處,常常會發生這樣一種情況,甚至那些用虛情假意博得別人好感和出於不純潔的動機贏得別人敬重的人也能得到這種好處。但是,友誼就其本性來說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就其本身而言,它是真誠的,自發的。因此,我覺得,友誼是出於一種本性的衝動,而不是出於一種求助的願望;出自一種心靈的傾向,這種傾向與某種天生的愛的情感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出自對於可能獲得的物質上的好處的一種精細的計算。
在思考友誼這個主題時,主要需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希求友誼是不是因為脆弱或貧乏的緣故?也就是說,友誼的目的是為了互惠,以便相互取長補短呢?還是盡管互惠是友誼自然帶來的益處,但友誼還有一種更初始的原因,這種原因從時間上來說更加久遠,從性質上來說更加崇高,而且更直接地出自我們的本性呢?
所以如果有人認為友誼是出於一種脆弱感,以便使自己能夠得到某人的幫助,那麽我隻能說,他是把友誼的動機看得低賤了,並且以為友誼不是出自一個高貴的門第(如果允許我這樣表述的話)。如果實際情況果然如此,那麽一個人越是覺得自己窮,他就越會向往得到友誼。然而實際並不是那麽回事,因為當一個人最自信的時候,當他因具有美德和智慧而感到很充實,無需求助於人,完全能夠獨立自主的時候,也是他最喜歡結交朋友,最珍重友誼的時候。
當人們認為他們在那些與其能親密結交的人身上看到了美德和善時,他們就產生一種愛慕之心,這是不足為奇的。我並不否認,確實得到些好處、感覺到一種樂意為我們效勞的願望,以及密切的交往,都能使愛慕之心變得更加強烈。當這些因素與我前麵所說的那種心靈的最初衝動結合在一起時,就會迸發出一種奇異的愛慕之情。
雖然友誼也的確會產生物質上的好處,但是我們互相愛慕的原始動因並不是為了得到這些好處,正象我們慷慨行善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感恩一樣,我們不是把行善看成是一種投資,而是順遂了我們慷慨豪爽的天性。同樣,我們把友誼看作是值得企求的東西,也不是希望日後能得到回報才對它感興趣,而是相信友誼能給予我們的東西自始至終包含在情感之中。如果友誼是靠非友誼的因素來維係的話,那麽,這些因素的任何變化都會導致友誼的解體和破裂,而本性是不可能改變的。因此我們說,真正的友誼是永恒的,指的是建立在人的本性基礎上的友誼。
信仰“利害關係”理論的人摧毀了友誼之鏈中最有吸引力的一環。因為使一個人感到愉快的與其說是由於朋友而得到的實利,不如說是朋友的一片愛心;隻有當朋友的幫助是出自真誠的愛心時,我們才會感到愉快。如果認為貧窮是尋求友誼的動因,那就完全錯了。通常最慷慨、最仁慈的正是那些最有錢財,尤其是最有德行(德行畢竟是一個人最好的支柱),因而無需別人幫助的人。
如何對待友誼
我們可以確定這樣一條友誼的規則:勿要求朋友做壞事;若朋友要你做壞事,你也不要去做。因為“為了友誼”這個托詞是一個不名譽的托詞,是決不會得到原諒的。
在友誼中,讓能進忠言的朋友發揮最大的影響;產生這種影響的忠言不但要坦誠,而且有時如果情況需要的話,還要尖銳;而當朋友作這種勸告時,就應當聽從。
把友誼從生活中驅除出去就等於把太陽從天空中摘走,因為友誼是不朽的諸神賜予我們的最好最令人愉悅的恩惠。
物以類聚這句話用在友誼上是再恰當不過了,那麽人們馬上就會承認事實確實如此:好人愛好人,好人喜歡與好人交往,好像他們之間有一種天生的血緣關係。因為人的天性是最喜歡追求,或者更確切地說,渴求與其相似的東西。
在友誼中必須注意的那種真正的限製是,兩個朋友的品格必須是純潔無瑕的。彼此的興趣、意向和目的必須完全和諧一致,沒有任何例外。
人們所尋求的、能保證友誼永恒不變的品質是什麽呢?那就是忠誠。任何缺乏忠誠的友誼都是不能持久的。而且,我們選擇朋友時還應當找那種性格直爽、友善且富有同情心的人,能和我們一樣為某一事物所感動的人。所有這些品性都有助於保持忠誠。你決不能依賴一個老謀深算、城府很深的人。
朋友猶如美酒,愈陳愈醇。有一句俗話說得很對:“對一個人隻有長相知,才能與其結為生死之交。”在友誼和親屬關係中,正像具有任何優勢的人應當與不太幸運的人平等相處一樣,不太幸運的人也不應當因為自己的才智、財富或地位不如別人而生氣。
隻有那種成熟的友誼才是永恒不變的。因為性格的不同會導致旨趣的不同,而旨趣的不同最終會使得朋友之間關係疏遠。
友誼的另一條有益的規則是,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分寸的善意而妨礙了朋友的大事。每個人之所以愛自己,並不是因為這種愛可以得到某種回報,而是因為他對自己的愛是獨立於其他任何事情之外的。但是如果這種感情不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那麽就永遠也得不到真正的朋友,因為真正的朋友就是另一個自我。
由於愛慕而結合在一起的人們,首先知道控製住那些奴役他人的感情,其次喜歡以平等和藹的態度對待朋友,彼此傾心相助,決不要求對方去做任何有悖於美德和公正的事情,並且不僅相互關心和愛慕,而且還相互敬重。我主張“敬重”,因為如果沒有“敬重”,友誼就失去了它最光燦的“寶石”。
朋友之間常常需要勸告,甚至責備。隻要它們是出自好意,都應當欣然接受。如果直言的結果是招致忌恨,從而破壞友誼,那麽,它就會給人們帶來麻煩;但實際上順從給人們帶來的麻煩則更大,因為姑息朋友的錯誤會使朋友無所顧忌地走向毀滅。但是,最該受責備的是那種拒納直言而最終卻為奉承所害的人。
在任何情況下虛偽都是不好的,因為它會使我們辨不清真假。但是它對於友誼比對於其它任何東西更加有害,因為它能完全摧毀真誠,而要是沒有真誠,友誼也就虛有其名了。
美德是友誼的基礎
真正有美德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是希望被人認為有美德。這種人最喜歡別人奉承。當別人為了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而有意地奉承他們時,他們則把這種無聊的戲弄看作是自己確實具有某些值得稱讚之處的證據。因此,一方不願意聽真話,而另一方則喜歡說謊話,這根本不是真正的友誼。
美德,也正是美德,它既創造友誼又保持友誼。興趣的一致、堅貞、忠誠皆取決於它。
你們必須接受這樣一種觀點:美德是第一位的,沒有美德就不可能有友誼;但除了美德之外(而且僅次於美德),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是友誼。
西塞羅關於友誼的論述,可以說是麵麵俱到了。讀罷經典,掩卷沉思,有種別見洞天之感。西塞羅這裏強調的友誼,注重的是精神層麵的友誼,現實中不是人人都有這一層次上的需求。實際上,每個人對於友誼的渴求是不一樣的。就象喝酒,有人喜歡濃烈的,有人偏愛清淡的。比較認同他的一個觀點,一個人真正的朋友,就是他的另一個自我。所以,人必須學會和自己和諧相處,做自己的朋友。友誼如同珍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對於那些敷衍的充滿世俗需求的酒肉朋友,本來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友誼,這樣的朋友多一個少一個又有何妨呢?
西塞羅對於友誼的幾點忠告,一語道破真諦。人總是渴求同類,這是本性使然。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旨趣相投才會有彼此的欣賞與共鳴,這是友誼恒久的根基。為什麽朋友走著走著就散了,因為相似的東西願意彼此分享的東西越來越少,淡了遠了是尋常事。熱情可以假裝一時,卻裝不了一世。與其敷衍牽強,莫不如相忘於江湖。
西塞羅告誡說,保持友誼永恒不變的最重要的品質是忠誠,這話千真萬確。喜歡通吃的人,怎麽能有摯友?和人人都是知心朋友,這樣的“知心”未免廉價。或許人對於友誼的期許不盡相同,在有些人看來無所謂的舉動,對另一些人來說就意味著背叛。交友需要慎重,不然交往越深,傷害越重。
使友誼持久的另一個品質是彼此的敬重。朋友之間在人格上的平等相待,是維係友誼的基石。友誼因性情相投彼此愛慕而生,任何雜質都會令其黯然失色。
最後來談談美德。西賽爾認為沒有美德,便沒有友誼。德行是為人之根本,一個德行不善之人,不會把友誼當回事,自然也就不可能享受友誼帶來的美好感受。
說到底,友誼是件奢侈品,是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友誼於人生,如同錦上添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高尚的友誼可遇而不可求,往往隻存在於有崇高品行的人之間。他們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在乎,欣賞,忠誠,可以推心置腹。他們並非有利益關係--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一旦為朋友付出了也絕不會思恩圖報。
一般人會把僅僅是見過麵認識的人,同過學同過事或老鄰居什麽的稱為朋友。所以友情的定義是因人而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