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十月書屋”與“艾敬老邊餃子”

(2014-04-17 18:45:57) 下一個


北京記憶係列之一

 

“十月書屋”與“艾敬老邊餃子”

 

怡然

 

對於那條街的記憶是綿長且紛雜的。街不長,記憶卻很長,街有頭有尾,記憶卻無邊無沿。


那條街變得好快,亦如二十年前的北京,不變才叫奇怪。幾天不出門,街上就又添了新門麵。不自覺地嘀咕一句,“什麽時候蹦出來這一家,神不知鬼不覺的。”

新門臉好,好就好在一個“新”,喜新不厭舊,何必太糾結。先抬腳跨進去再說,看個究竟也好。

這一間是個書屋,名曰“十月”。問掌門的小姐,為何起這個名字。她笑一笑,“十月開張的,還能叫‘九月’不成?”話雖不多,言之有理。以此類推,這條街麵就該從一到十二,比比皆是了。好在不同的人,腦袋裏裝著不一樣的思路,不然,還哪來這條街的紛繁雜遝五花八門呢?

閑話少說,來書屋自是來找書看的。撩了一眼擺放在書架上的書,全是嶄新的,好象從來沒人碰過。伸手剛要去拿本書翻翻,猛一抬頭,才看到書架上擺著一個架子,上麵幾個大字十分醒目,“無意買書者,請勿翻閱!”剛抬起來的手,恰好懸在了半空,拿也不是,放也不是。

以前在國營書店,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警示。上了架的書,不就是給人看的嗎?不看,怎麽知道買還是不買?賣書的小姑娘看出了我的尷尬,就湊近來說,“您隨便看,那個牌子是給不怎麽自覺的人準備的。”

噢,敢情人家已經把我劃為自覺者的行列,就衝著這份信任,我也得買本書才對啊。

“這是誰的好主意呢?”還是忍不住想問問。

“當然是老板的了。也是沒辦法,我們旁邊是兩三家大學校園,學生隻想看書,又不願意掏錢。”

噢,窮書生蹭書看,就如同孔乙己,“竊書不能算偷,讀書人的事”。看來書讀多了不光長知識,也長鬼心眼。犯了錯,還打馬虎眼。

書是要使人心動,才會有買的欲望。不然,買回去也隻能做壓箱底的貨了。不買就不要逗留太久,心裏這樣想著,便舉步要走。賣書的小女孩趕緊說,“架上的書是大陸貨,我這裏還有存貨,想看看不?”

存貨?怎麽聽上去象走私品似的。好奇心使然,自然想看看。“都有什麽啊?”

“有《廢都》,《白鹿原》,好看,都是禁書,新華書店買不到的。”小姑娘祈盼的目光,似乎在催促著我。“可這些書,我都看過了。”

“這還有呢,《宮廷秘史》,絕版的。”別看女孩兒人不大,貿促推銷還蠻在行。

“哎,你就不怕我是公安的密探?”我笑問她。

“嗯,我最會看人了,您肯定不是。要不然,怎麽敢給您看這些私貨。”

“還是小心一點好啊。”末了,從書架上隨意拿了兩本新詩集,也是個交待。打動我的不是書,是那個賣書的小姑娘。

“十月書屋”真是清淨,是不是那個警告牌使人卻步,就不得而知了。

馬路對麵卻是出奇的喧囂。大喇叭放著流行歌曲,是哪個當紅歌星的呢?想起來了,是艾敬的“我的1997”。我不熟悉艾敬的歌,但門臉上那幾個大字倒是特別引人注目。“艾敬老邊餃子”,怎麽艾敬還擅長包餃子?模糊地記得,老邊餃子是東北沈陽的特色風味,艾敬是沈陽人,所以就有了把他們連在一起的理由。

不去管那麽多,還是進去嚐嚐老邊餃子是個什麽味道。一推門,才發現門旁樹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今日不營業”。可是,不開張為何把音樂放得震天響?艾敬成了一個活脫脫的廣告。

“十月書屋”的寂靜,與“老邊餃子”的躁動,一冷一熱,很不和諧。但它們相安無事,各行其事。書是要讀的,餃子也是要吃的。

與“艾敬老邊餃子”就那樣擦肩而過。後來便是匆匆打點行囊,離京赴美,到底也沒機緣去嚐“老邊餃子”了。聽說北京現在開了好幾家“老邊餃子”館,隻是再也沒誰和艾敬搭上邊了。

那條街依舊會熱鬧,不用想象,在北京找個安靜的地方,倒是件難事兒。不知道那間小小的“十月書屋”是不是還在那裏,還有賣書的小姑娘呢?現在她無需再存那些“私貨”,可以大大方方地擺到書架上了吧。

寫於2014年4 月11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舒怡然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apler123' 的評論 :

遺憾至今沒嚐過老邊餃子的味道,下次回國一定補上這個。我說的這一家離小月河也不遠。
謝謝光臨!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在外麵眾多餃子中,老邊餃子是我認為在市麵上最好吃的餃子。原來我住在北京海澱的小月河邊,樓下就有一個老邊餃子,幾乎每周都去吃,那是20年前的事情,不知這個餃子店是否還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