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老人是如何度過晚年的

(2014-02-05 17:16:16) 下一個

美國老人是如何度過晚年的

 

舒怡然

 

我的鄰居是一對年近八旬的老夫婦。十幾年前,我們一起搬進了這個新建的社區。那會兒,他們老兩口看上去還蠻硬朗。老先生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可精神頭很足。每年的獨立節,他還饒有興致地操辦整條街的國慶節聚會。他總有很多新花點子,象自行車比賽,沿街小遊行,當然少不了人人都期盼的聚餐了。小孩子們玩得開心快樂,大人們也找到了聊天的好機會。

可是,老先生因為患有嚴重的關節炎,兩條腿不給力,行動不大方便,致使他的健康每況愈下。起初他還堅持自己開車去買食品雜物,到了最近幾年,他出門越來越少。平時的食品都是叫一家食品專賣店送貨上門。割草收拾園子的活也全部承包給了老墨。趕上冬天下雪,住得不遠的兒子孫子就過來幫老兩口清掃院子。若是雪下得太大,他們幹脆就雇人來鏟雪。

這樣一來,老兩口真可謂足不出戶。一年到頭,我很少能看到他們。隻偶爾見他太太出來拿信,或是把垃圾桶推到街上,等收垃圾的大卡車來拿走。我想象著,這樣一對老夫老妻,整天呆在一座大房子裏,過著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唉,這樣的日子,有什麽意思呢?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對老夫婦有四個兒女,其中有兩個就住在臨近的社區。每逢節假日,看看他家門前停的一輛輛車,便知道肯定又是全家聚會。兒孫滿堂,這是讓老先生和太太最引以為自豪的。老先生就曾對我說,他最明智的一件事,就是把房子買在這裏,離兒女很近,能夠經常見麵,互相照應。看來,養兒防老不隻是咱中國人的理念,美國人也有。隻不過,他們從兒女那裏希求的,更多是精神層麵的慰藉與支撐。

我不知道,有多少美國老年人象我鄰居這樣地生活。盡管美國有老人院,也有各種各樣的社區老年人服務中心,但是,多半老人還是選擇自己料理生活,間或得到兒女的些許照顧。

記得我在美國的導師,就是如此照顧他自己的母親。那時他象個空中飛人,定期往佛羅裏達那邊跑,就為了去看他年邁獨居的老母親。我導師脾氣有點怪,每次從佛羅裏達回來,我問他,和你母親在一起,度過了很愉快的時光吧?

哪知道,他卻脫口而出,“一點都不愉快,我去了,她就有了吵架的對象,我就是那個陪她吵嘴的。”

我不解地問,“那你還去,不是故意惹她生氣嗎?”

他卻哈哈大笑,“惹她生氣,總比沒人搭理她,叫她一個人孤零零地要好呀!”

我恍然大悟。人老了,若是連吵架都找不到人,那也是蠻可憐的呢。

我這位古怪的導師,就一直這樣虔誠地無怨地做他的空中飛人。想起來,他也還算是個孝子吧。他母親也隻有這一個獨子可以依靠的了,除此以外,她的晚年還有什麽呢?

不由得我再一次回味起那部著名的美國電影《金色池塘》,其中展現的那種老年心理與情感危機,大概是每個老人都難以逃避的。人老了,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孤獨。與兒女的理解溝通和溫暖的親情,會給孤獨的心點起一團火焰。

沒來美國以前,就聽說過那句耳熟能詳的話,“美國是兒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戰場,老人的墳墓。”而我眼見耳聽的大部分美國老人,卻都是這樣生活的。他們在經濟上是相對獨立的,不會有依賴兒女的心理。但在精神上情感上,他們同樣也需要有兒女情長的體恤撫慰。老年人身體的日漸不適,使他們更感到親情的可貴。人,終有一老。能有個安靜平和的老年,也是一種福啊!

 

發表在《世界華人周刊》美洲版,第103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舒怡然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三位網友的評論,祝你們周末愉快!
Y389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時代活到80歲以上很多的,當然如不注意健康就難說了。我在老人中心看到90多歲的,還自己排隊拿飯,上健身房鍛煉。這和以前大陸的觀念差別很大。記得母親才62歲時,為了謀一份工作,每天去很遠的師範大學當招聘教師,她在教室裏的相片就很老了,比現在我見到的許多80多的要差了。
day10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lmonte' 的評論 : 英年早逝不一定不是福氣。早去早回,虛度的年華少。關鍵是生命的意義,如果沒有找到,那才痛苦。
elmonte 回複 悄悄話 是啊,不過能夠老到80歲以上是福氣。前後左右看看,我有好幾個朋友英年早逝,不勝唏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