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兒子讀《三國演義》提的問題難住了我

(2011-09-19 09:24:35) 下一個

兒子讀《三國演義》提的問題難住了我

舒怡然

 

                                         

 

今年暑假,兒子的中文作業是閱讀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這是馬立平教材六年級的要求。兒子從六歲開始學中文,遇到了兩位特別負責任的好老師,所以,我沒費多大功夫。他的中文基本上是在中文學校跟老師學的,隻是做作業時,偶爾要求我幫助一下。

可是,這個暑假讀《三國演義》,似乎對他有了一些挑戰。也難怪,就連我自己也從來都沒有完整地讀過《三國演義》。對三國人物諸如曹操、劉備、諸葛亮、周瑜、孫權等等的了解,多半也是借助於戲劇、電影和電視連續劇等大眾傳媒。所以,要求一個對中國曆史沒有太多了解的六年級的孩子,完全讀懂《三國演義》的故事,也的確是有些難為他了。

有天晚上,讀著《三國演義》,兒子忽然停下來問我,“媽媽,為什麽三國裏的人都喜歡砍人家的頭?砍完了,還丟在地上,讓那頭軲轆。”我聽了,渾身毛骨悚然,“別瞎說,哪裏有那回事,聽上去就血淋淋的。”兒子一聽我責備他,就生氣地說,“怎麽沒有啊,不信你自己聽聽啊。”他邊說邊讓我聽錄在CD光盤上的《三國演義》片段,我專心地一聽,哎呀,兒子說得沒錯,怎麽幾乎每隔一兩段就有這樣的描寫,要麽是張飛,要麽是關羽,把交戰的或俘虜的敵軍腦袋砍殺在地,還滿地軲轆,血肉模糊,讓人感到殺氣騰騰的。聽了幾段,兒子拿眼盯著我,那意思是讓我給他個解答。

我不假思索地說,嗨,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戰場上是你死我活的。兒子聽了我的話,就開始推理上了,這是他的一個習慣。“那麽說,中國古人就是整天在砍頭,你不砍我,我就會砍你,是這樣嗎?”

“哎喲,兒子,你可不要這樣推論,《三國演義》是小說,說的事情有點誇張,真實的也未必就是那個樣子。”兒子聽了我的話,將信將疑地接著說,“你怎麽知道那不是真的?老師說,那可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他的這句話倒是提醒了我,對呀,可不敢瞎說,那是曆史哦。

又過了幾天,兒子已經快把《三國演義》讀完了,他說又有問題要問我,那就問唄。這一次他好象已經想了老半天,不得其解,才不得不問的。

“我不明白為什麽諸葛亮去東吳聯合孫權打曹操,周瑜還要算計他?是不是中國古人都喜歡算計人?”我被兒子的問題給懵住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我回想了一下三國故事,不是從始至終都在講幾個人之間的爾虞我詐,互相算計嗎?也難怪兒子會生出這樣的問題。可該怎麽回答他呢?

還沒等我想清楚,兒子又發問了,“還有,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愛嫉妒,為什麽還要故意氣他?還‘三氣周瑜’,一直要把他氣死才算罷休,這樣做人不nice,我不喜歡諸葛亮!”

看兒子那生氣的模樣,我知道他是真的不喜歡諸葛亮了。唉,說實話,我也不喜歡諸葛亮,總覺得他無非是使了點小計謀小聰明,到底也未脫鄉野之氣。想不到小小年紀的兒子也不喜歡這位軍師,原因卻是那樣的單純。

這一下,我可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解答兒子的兩個“三國”問題了。和他擺擺龍門陣,說幾句大道理,諸如中國文化傳統之類的,他哪裏懂啊?就事論事,告訴他周瑜不該算計劉備和諸葛亮,既然是聯合抗曹,就該心懷誠意,不能表裏不一;反過來,諸葛亮也不該故意去氣周瑜,做人要有胸襟要大氣。這些他懂不懂呢?我也不敢肯定。

我忽然覺得,讓生長在美國的華人孩子,去讀懂中國的曆史,是個非常費勁又傷腦筋的事。不是嗎?這裏麵隱含著觀察世界的視角不同帶來的衝突,我們看似習以為常的事情,他們卻死活都無法理解。想想我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怎麽就從來沒有過類似的疑問呢?似乎中國式教育裏,也不鼓勵孩子有什麽疑問,尤其是對曆史的反思。哪怕那種反思顯得幼稚,但那畢竟是一個孩子獨立的思考啊。

兒子讀《三國演義》的幾個問題,還真的有點難住了我。我讓他自己去想一想,讀得多了,他可能會自悟吧。要讀懂一種文化,可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就行了,路還長著呢。隻是,我覺得馬立平教材在六年級就讓孩子讀“三國”,是不是早了一點呢?

寫於2011 9 1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