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談談美國孩子爬藤與培養領導能力

(2011-07-02 07:42:11) 下一個

談談美國孩子爬藤與培養領導能力

舒怡然

周末去中文學校,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講座,其中很多是關於孩子教育方麵的。前不久就聽過這樣一個講座,邀請的是一位孩子已經在常青藤校就讀的家長,當然是向大家傳授爬藤經驗。偌大的教室座無虛席,看來甭管自己的孩子是否會去爬藤,這個話題卻是能夠引起大多數人興趣的。

說實話,那天的演講人講得真不錯,事實上他的講的內容已經不僅僅是教會孩子如何學習,怎樣跨入藤校,而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作為家長應該持什麽樣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去具體實踐這些理念。他談到的兩點很值得我們思考,第一就是如何激發孩子自我學習的動力( motivation );第二就是父母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應當扮演的角色。因為人家是親身體會,所以講起來有聲有色,非常吸引人。這不是我這裏想討論的主題,以後有機會會專門寫一篇來探討。

這個爬藤講座倒是使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一談到引導孩子爬藤,總是有這樣一種疑問或者叫困惑,那就是在我們這些華人家長一味地教導孩子好好學習,向藤校進軍的同時,是否會忽略了對孩子其他方麵的啟發教育,比如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領導能力”的培養?怎麽來看待這些問題呢?

(一)爬藤與培養孩子其他能力並不矛盾

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個事物都會有正反兩個方麵,鼓勵孩子努力學習,爭取進入好大學,與培養和發展孩子其他方麵的能力,並非一定是矛盾的,更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如果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還可能是互利互補相得益彰的。這完全取決於你怎麽去處理它們之間的關係,並充分去利用這種關係。

說到底,爬藤無非是想鼓勵孩子把學習搞好,好到極致。世界上不管做什麽,要想好到極致都是不容易的。彈鋼琴學到會彈幾隻巴赫、貝多芬、肖邦的曲子並不難,但是想到肯尼迪藝術中心開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就不是什麽人都能去的了。打網球去參加個地區比賽玩一玩,也許並不難,但是要想打到世界級水平,進入溫布爾登前八強,那就是鳳毛麟角了。不過想想看,我們能說因為反正也成不了朗朗,幹脆就不要學什麽彈鋼琴了嗎?因為這輩子也無法問鼎溫布爾登大賽,索性也就不要打網球了嗎?顯然,我們是不會也不應該讓孩子去這樣思維並如此行事的。

這裏麵有個度的把握。凡事做到最好固然不錯,但是即便最終無法達到最好,那我們也要朝最好的方向努力,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從這個角度講,無論如何,家長都應該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向最理想的目標奮進。這樣做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諸多益處,首先它會使孩子從小就有一種進取心,懂得一切都是要靠自己努力爭取才能得到的,天上掉餡餅的事是不會發生的。其次,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培養和塑造孩子個性人格的過程。無論是做數學題,還是練習英文寫作,不僅是在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更是培養他們確立忍耐性和持久性良好品格的絕佳契機。

上帝造就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喜歡數字,長於抽象思維;而有的孩子天生愛好文字,擅於形象思維。那麽,好的教育模式是力圖使孩子揚長避短,而最佳的教育模式則是使孩子揚長補短。通俗點說,就是要全麵發展。隻有那些為自己的未來確定了明確目標的人,才會致力於彌補自己個性上的短處,從而更加遊刃有餘地發揮自己性格上的優勢。所以鼓勵孩子有個長遠的奮鬥目標,無疑會促使他們更加自覺地完善自我,這確實是個一舉兩得的事。

(二)怎麽樣才算有領導能力?

再來談談大家經常談論的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什麽是領導能力?怎樣才算有領導能力?這恐怕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概念。細究“領導能力”這個詞語本身,它也並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誇誇其談,呼風喚雨,指手畫腳等品行。

記得去年冬天和兒子的班主任開家長會時,他也談到了這方麵的問題,他認為兒子已經到了不光是自己好,還要對周邊同學發揮影響力的時候了。他還有很多具體做法,比如讓有能力的孩子自己做關於某個主題的 slides ,並拿到課堂上象老師一樣給同學講解,與大家分享你的研究成果。我感到這樣的活動使兒子得到了綜合性鍛煉,既鍛煉了孩子的自學能力,也給了他們一個在課堂上演講的機會,是非常難得的。另外有一位美國家長也與我經常交流這方麵的感受,她一直很注意培養自己兒子的領導能力,比如做 project 的時候,她總是希望她的兒子牽頭。但同時她也生出了許多煩惱,因為她兒子課業基本功並不紮實,這也影響了他在 project 小組裏的影響力,因為大家還是佩服或聽從那些能出謀劃策點子多的孩子。

從我個人的觀察來看,美國人所謂的領導能力,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有著豐富的內涵。評價一個人有領導能力,不僅是指有組織能力,還要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接受新事物的應急能力,麵對挑戰性工作的來者不懼的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的獲得不是僅靠耍嘴皮子說說,就能輕而易舉地手到擒來的,它們是通過在學習過程中長期磨練的必然結果。這樣看來,一個人無論在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上有所鑽研,並不會注定就妨礙他 / 她的領導能力的發揮。相反,業務精良的人,會從技術層麵上使他們的領導能力更令人信服。

象前兩任的弗吉尼亞州州長馬克維納( Mark Warner ),在競選州長以前,就曾自己創辦了一家高科技移動通訊公司,其公司的良好運作和盈利,也為後來他競選州長提供了雄厚的資金來源。還有大家都知道的現任能源部長朱隸文,曾是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的物理學家。可以說,他在學術上的成就,對他現在有效地主持能源部的工作,無疑是個巨大的幫助。

所以,孩子在初等教育(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家長應當注重的是全麵培養,不可偏廢。比如數學能力,寫作能力,演講能力,藝術獨創能力,等等。要盡量讓他們去試一試,再下結論。不要先入為主,更不能以自己的偏見為主導。一旦認定了孩子在某一方麵具有優勢,就一定要鍥而不舍,力爭做到最好,這是無可厚非的。

(三)不努力學習的華裔後代前景會更糟

在我認識的朋友圈子中,基本上都是遵從這樣一個規律,那些上了好大學的第二代,他們得到工作的機會往往更容易,從事的職業也令他們自己滿意。而那些學校相對名氣不大的畢業生,求職的路上就顯得更加艱難。我想,這應該不僅是華人圈子裏才有的現象,對於美國人來說也大同小異。這就是美國的現實,我們無需否認。

我一直感到,從某種角度來看,美國是一個更講八股的國家。在招聘人員時,學曆高低及學校的名氣無疑是塊敲門磚,如果有了常青藤名校這塊金磚,即便你日後是個南郭先生,暫時也能渾水摸魚擠進去。我以前就此還寫過一篇“在美國遇到的‘南郭先生’”,對於這樣的現狀,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悲?因此才會有那麽多人,抱有如此強烈的名校情結,這也是客觀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一個典型吧。

麵對如此的現實,華裔第二代要想還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活出自己的個性風采來,除了努力學習,不知道還能夠打出什麽其他拿手好牌。大多數人會感到,我們無法與白人去比拚那些自己的弱項,如果再拿不出什麽硬性的東西(如好成績),恐怕前景會更糟。

努力學習並非一定得爬藤,這在前麵已經一再重申。努力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做到最好。努力學習也並非僅僅指自然科學,這是一種偏見,學習的內容應該是極其廣泛的。但是,無論學什麽,都應該讓孩子有個明確的目標,要做到自己最好的那一步。這樣的學習態度,會讓孩子受益一生,淺嚐輒止絕不是什麽好的品格。

寫於 2011 年 7 月 1 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