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20)
2011 (77)
2014 (69)
2021 (1)
“中產富翁”正在重塑著美國的未來
舒怡然
2008 年, Russ Alan Prince 和 Lewis Schiff 合寫了一本頗具影響力的書,《 The Influence of Affluence, How the New Rich Are Changing America 》。在該書中,作者打造了一個新詞“中產富翁”( Middle-Class Millionaire ),這個新詞很快在美國流行起來,它得到了許多經濟學家的認可,甚至有人宣稱,中產富翁將會成為驅動美國經濟發展的一股新生力量。
那麽,哪些人才屬於中產富翁呢?按照 Prince 給出的定義,中產富翁是指那些擁有 100 萬至 1000 萬美元可投資淨資產卻仍然在為生計而工作的人。根據調查,這一富翁群體多為小企業主,也包括高收入的職業群體,象律師、醫生、等等。在過去二十多年裏,美國中產富翁的人數隨著經濟的繁榮在迅猛增加,目前約占美國人口的 10% 左右,而且顯示出逐年遞增的趨勢。
Prince 和 Schiff 在 2006 年對將近 4,000 個屬於中產富翁的美國家庭做了調查,根據調查的結果,他們對中產富翁的價值觀、生活態度、以及生活方式等進行了總結,並歸納出中產富翁的八個特點:
1. 中產富翁都屬於勤奮工作一族,他們平均每周工作時間長達 70 小時,每年花在度假上的時間平均為 12 天。而一般美國中產階級每年的度假時間平均為 19 天。可見,中產富翁比起一般的中產階級要辛苦得多,他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工作上。
2. 充分利用人際關係網是中產富翁取得商業成功的關鍵。有 62% 的人認為,結交許多朋友,擴展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能夠使他們在生意場上運作自如,並尋找到更多賺錢的機會。
3. 敢於冒險,貴在堅持。有 90% 的中產富翁坦承,他們曾經在其職業生涯或生意場上遭遇過失敗,但是他們靠堅定的意誌和有效的手段去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終究會度過難關。
4. 立誌自己做老板。在中產富翁中有 80% 的人擁有自己的公司,或者是在合夥人製的公司裏占有股份。給大公司或政府打工,是處於普通中產階級層次中的許多人的夢想,因為這樣的工作相對穩定,收入也還不錯。但是,中產富翁的人更喜歡冒險和富於挑戰性的工作,這樣也才會有更多成為富翁的機會。
5. 做事的目的性明確,就是為了賺錢。調查顯示,有 74% 的中產富翁承認,他們在選擇職業時,把是否能夠得到應有的經濟回報作為重要的標準。
6. 不把自己當富人。大多數中產富翁並沒有把自己看作富人,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認為他們最多也就是個上層中產階級。這種認知理念,使得他們在生活方式上講究節儉,家庭財務規劃趨於保守和收斂。他們絕不會亂花錢在沒有必要的家庭開支上,當然更不會花自己的銀子僅僅為了“炫富”。
7. 強調家庭價值觀。絕大多數中產富翁都把重視家庭列為第一位,他們強調的是道德規範、責任感、家人之間的相互關愛、以及孩子的教育。有半數以上的中產富翁認為,孩子在學業上的成績反映了作為父母的成功。有 75% 的家庭是根據學區選擇居住的房子,隻有 14% 的人對政府表示出信任度。這與普通中產階級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隻有 16% 的普通中產階級家庭願意把孩子的學業成績與自己的聲譽聯係在一起看待。一半以上的普通中產階級家庭在選擇住房時,是根據與工作地點是否靠近來做抉擇,而不是首先考慮學區。
8. 虛心學習,與時俱進。有一半以上的中產富翁願意花錢請人,幫助自己提升專業技術水平或管理水平,為個人職業長進或企業事業的發展指點迷津。
中產富翁一般都選擇很晚才退休,或者根本就不退休,一直工作到無法工作為止。以前,我曾寫過一篇《美國人為什麽要工作到這麽老?》,也談到了這個問題。給人的印象是,中產富翁是一群隻知道工作,不懂得享受的工作狂。現實生活中,當然不是人人都要仿效他們,或者象他們那樣對待生活。但是,許多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都已經意識到,在今天,一個經濟麵臨整體滑坡和衰退的美國,大力提倡中產富翁的這種勤奮克己、努力進取、節儉過日子的精神,的確是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產富翁雖然已經躋身於美國富人的行列,但他們依然堅守著普通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念,靠自己努力工作和奮鬥去贏得財富,可以稱他們為打工族的百萬富翁。他們的成功也是對美國人的普遍價值觀的最好的詮釋。
中產富翁數量的與日俱增,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美國富人家庭僅占全美家庭總數 1% 的量的概念。
由於中產富翁願意也能夠嚐試新鮮事物(包括產品、服務、生活環境等等),他們將成為未來這個世界如何改變的風向標。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Milton Friedman 曾指出的那樣,變革的時代,就是富人為窮人工作的時代。亦如該書的兩位作者 Prince 和 Schiff 所言,中產富翁階層正在影響、引導和重塑著美國的社會、文化和商業麵貌,也正在重塑著美國的未來。
寫於 20011 年 7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