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海歸海不歸,海外華人永遠的心結

(2011-04-14 07:01:33) 下一個

海歸海不歸係列之五

(五)海歸海不歸,海外華人永遠的心結

 

談論海歸海不歸,如果僅僅停留在物質金錢利益的層麵上,那就未免顯得狹隘了。海歸還是海不歸本身,還蘊含著更深一層的意義,那就是人的心靈的歸屬感。

來美國之後,也結識了不少來自其他國家的新移民。感覺到他們雖然不象中國人這樣有著如此強烈的故國情結,但是多多少少都有一種源自內心的孤獨感。人無論身處何方,孤獨感總會如影隨形,人的本性注定了人生來就是孤獨的。但是海外華人的孤獨感卻是別有一番滋味的。

我經常想,是什麽會使身居海外的華人常常感到孤獨呢?人,就其自然屬性而言,生來本無區別。可是由於成長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麵,又給每個人穿戴上了國家民族的外衣,使我們都擁有了另一個身份。到了異國他鄉,我們總是懷揣著一種希望,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那個社會的一份子,而不再是外人,這就是大家常講的融入。想融入正說明了內心世界的孤獨,因為自己的文化不是這個社會的主體文化,因為自己的許多文化特質無法被這裏的多數人所認同。

與這種內心深處的孤獨感相伴的就是心靈的無歸屬感。如果身處同祖同宗的文化氛圍之中,也許我們也會有孤獨感,但絕不會沒有歸屬感,這便是區別所在。

我以前曾寫過一篇文章,談“海外華人的孤獨感與文化混血”,其中談到了文化的融合。說到文化,這個概念太大了,它保羅萬象。語言屬於文化,習俗也叫文化,價值觀念和信仰更得算文化。文化不是與生俱來的,文化是因社會需要而形成的。其中難免有思維上的矛盾爭執,更難免會有種種陌生,芥蒂,適應,從而達到集體的認同。我們每個人身上所具有的文化特征都是社會生活在我們身上長期刻下的烙印。來到另一個國度,我們已不是一張白紙,無法從頭再來。那麽我們該怎麽辦?是做文化邊緣人,還是做文化混血?

文化混血這是在多種族的移民國家(比如美國)中一種普遍的現象。其實,多種文化的混合交融這一現象,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之中,因為人類的各地域各種族文化一直都處於一種流動態勢,並且依附在時代的變更因素之中。

文化混血是一種新的身份,混血不等於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根基。恰恰相反,隻有保持了自己民族文化中那些值得保留的有價值的東西,才能在與別種文化的融合過程中,產生出充滿活力的變種。所以文化交融的關鍵是要懂得,什麽才是自己文化中的精華,什麽是自己文化中的糟粕。

我們在談融入另一種文化時,實際上也是在選擇性地進行著自我揚棄。追求與他人的另一種文化相同的部分,或者說希望與他人的另一種文化達到某種程度的和諧的同時,我們內心深處又有著無法掩飾甚至類似於抗拒這種文化混血的情感。也正是這種拒絕的心態,使我們保持著與他人的不同,而成為我們自己。

對於第一代新移民來說,我們始終都無法忘記和改變自己的民族特質,我們注定了隻能做文化混血。從人的心理層麵來討論海歸還是海不歸,那麽身體上的歸與不歸已經沒那麽重要了。因為,我們的心早已被烙上了中華印,無論你走到哪裏,那份中華情都無法割舍。所以不管是海歸還是海不歸,它總會牽動著海外華人的心弦,因為它實在是海外華人一個永遠的心結。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