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感激月亮,更不忘太陽

(2010-11-21 12:16:09) 下一個

 

記得兒子長到八歲那一年,有一天晚上,在我給了他hugkiss之後,他忽然拉住我的手臂,非常認真地說:“媽媽,謝謝你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我一下子怔住了,一股熱流湧遍了全身。我忍住那就要流出的眼淚,問他:“能告訴媽媽,為什麽呢?”他充滿稚氣地說:“我能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兒,我感到特別快樂。要是我沒有來,就不會認識他們,也就沒有這些快樂了。”兒子的話雖然帶著孩子氣,卻讓我真切地理解了那句俗話---不養兒女不知父母恩。我記起自己遭遇挫折感時,曾經在心裏怨恨父母為什麽要讓我來到這個世界。麵對兒子那略帶稚氣的小臉,我感到慚愧。父母之恩,就是給予了我們無價的生命。對於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是人的最自然的情感。

在家裏,我每次做了一頓豐盛的大餐,兒子女兒在餐桌前總不忘了說那句話,“謝謝媽媽給我們做了這麽好吃的飯菜”,大概也是受了LG的啟發。有一次,倆人竟還編了一首兒歌唱給我聽(可惜我已經忘了歌詞)。每每這時我心裏便溢滿了幸福感,做飯的勞累也不知不覺地煙消雲散。

我看過兒子以前寫的一篇作文,其中寫到:我真的非常感謝爸爸,他不辭辛苦地帶我去遊泳,每個周末都帶我去中文學校,我讀kindergarten時,爸爸每天起大早把我送到學校(那是一所私立小學)。讀到這裏,我已經被兒子的那顆充滿感恩的心深深地感動了。孩子對於父母辛苦付出的感激,也成了父母無私奉獻的源動力,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的吧。

一談到感恩,這話題總讓我覺得有些沉重,因為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楚。在給予與感恩之間,我倒是寧願選擇去做前者,無論是對距離遠的人,還是對身邊的親人。給予是主動的,我自己可以掌控;而感恩則是被動的,做得是否得當,我自己無從知曉。況且,沐浴了別人的恩德,心裏總是會有歉疚與不安,這種感覺常令我感到折磨。

正是有了這種想法,在我爸爸媽媽來美國的十個月裏,我盡力不讓他們替我做什麽事。覺得他們老了,年輕時已經為我們做了很多,現在該是享享福的時候了。每天我都提早回家做晚飯,還要挖空心思琢磨他們喜歡的菜譜,盡量少吃皮薩餅(pizza)和斯巴蓋提(spaghetti)那些美國的快餐食品。周末和節假日要惦記著帶他們外出遊玩,怕他們感到美國太寂寞。等他們回到國內,人見人說他們老兩口的氣色真叫好。美國之行留給他們的記憶非常的美好,這讓我感到欣慰,我掉的那幾磅體重也是值得的。

想起了有這樣一則猶太故事,說有人問一位老先生,“您說太陽和月亮哪一個比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說:“應該是月亮比較重要。”“為什麽是月亮呢?”“因為月亮是在夜晚發光,那是我們最需要光亮的時候,而白天已經夠亮的了,太陽卻在那時候照耀,顯得多此一舉。”你或許會笑這位老先生糊塗,他這是“感激月亮,忘了太陽”。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否也曾有過類似糊塗的想法呢?

對於每天都關照我們的人,象我們的父母,先生和妻子,或者是經常給予我們幫助的親密朋友,我們已經習以為常,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並不覺得他們的關照與幫助有什麽值得感激。然而,若是陌生人為我們有所付出,我們就會受寵若驚,甚至是感激不盡。這與“感激月亮,忘了太陽”不是異曲同工嗎

當然,對於那些與我們素昧平生的人所給予的幫助,我們理應心存感激。我至今仍記得,初到單位報到時幫我搬家的那位司機,他並沒有那種人高馬大的體格,卻幫我把那些沉重的書箱子一件件扛到了三層樓高的宿舍。看著他汗流浹背的模樣,我感動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可他卻若無其事地說,“嗨,謝啥,一個人在外,挺不容易的,能幫個忙心裏也高興。”他那樸實的話語,讓我一直記到今天。

人生中,你會遇到許許多多這樣的好心人,一句體己的話,一道理解的目光。它們真如暗夜裏的月光,點亮你的心燈,使你溫暖,使你感動。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該感激月亮。

然而,太陽一直都在,人們就容易忘了它給的光亮。就象親人一直都在,人們也會不再經意他們給予的溫暖。一個被照顧到無微不至的人反而不懂或忘卻了感恩,大概是因為習以為常了吧。

感恩的季節話感恩,才發覺,不光要感激月亮,更不能忘記了太陽。常懷一顆感恩之心,自己內心充實快樂,也給他人帶去快樂,快樂自會駐滿人間。

寫於2010 11 21

 

 

這是曾經感動了千萬人的漫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