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20)
2011 (77)
2014 (69)
2021 (1)
韓國人如何在美國開食品店
舒怡然
十幾年前我剛來美國時,要想吃點新鮮的中國特色的蔬菜真的很困難。那時買菜唯一的去處就是寥寥無幾的幾家中國食品店。(當然如果不挑剔的話,美國店也有蔬菜可買)。說起中國店,在國外的華人都不陌生,馬上會讓人聯想到窄小的店麵,擁擠不堪的貨架,昏暗的燈火,甚至還有因為肉類海鮮類食品保管處理不當而散發出來的怪兮兮的味道。說起來這些倒也不是大問題,最要命的是,中國食品店賣的好多蔬菜,好象是放了有些時日,更新特別慢,搞得你本來是想買點兒新鮮菜,結果買來的菜卻並不新鮮。
但是現在,這種日子終於結束了,其主要原因是,在我們這裏韓國人開的食品店,如雨後春筍般比比皆是。韓國人的食品店一改亞洲人開店的傳統模式,他們多半是租用以前美國食品店的門麵,店麵寬敞明亮,衛生條件良好,雇傭韓國人或是西裔人為店員,服務稱得上周到全麵。
說起韓國人做生意,真的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們開的食品店,從一開始就是大手筆。首先,他們學習西方人的連鎖經營方式,他們的食品店大多數都是連鎖店。從商業經營低成本高效率的理念出發,連鎖店應該是最佳選擇。
其次,他們經營的食品品種齊全,能夠抓住來自各個族群的消費者。所以,有些韓國店幹脆就稱自己的店是international,真的也是名副其實。在韓國店裏,中國人能夠找到自己的韭菜,蒜苗,豆苗,醬菜,速凍餃子,包子,等等;韓國人也可發現自己的辣白菜,冷麵,還有各色各樣辣乎乎的涼拌菜;印度人能買到他們那些有特色的蔬菜(我經常誤認為那些是中藥);連阿拉伯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水果可買,那種我叫不上名字比椰子還要大一倍的家夥。韓國店的顧客除了少數族裔,美國人光顧的也不少,我兒子的幾個好朋友,他們的媽媽就跟我講,他們喜歡去韓國店,因為那裏的魚和蝦價格便宜東西也新鮮。
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韓國人在經營理念上摒棄了亞洲人一貫的想法,他們贏得起,也輸得起。說白了就是他們舍得“扔”。扔什麽呀?當然是扔那些不新鮮的蔬菜食品了。據我觀察,大多數的韓國店,蔬菜水果上貨的速度都很快,如果某一種蔬菜進貨太多,他們會馬上調低價格,以便以最快的速度甩掉這批貨物。他們不象中國人那樣,把蔬菜放得直到爛希希了才想起來降價。這也同所有其他亞洲人經營的食品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難怪近兩年來在我們這裏已經先後關閉了好幾家亞洲人的食品店(包括中國店),由此也看出市場競爭是毫無情麵的。
韓國人在做生意上表現出來的大氣,也可能與他們背後有風險投資有關。象食品零售這類生意本來是很難賺錢的買賣,但是,卻被韓國人給做活了,不能不說明他們還是很有一套管用的生意經的。至少他們的膽量和勇氣就值得欽佩。
由此想到了在其他生意場上,韓國人同樣表現出了這種膽量和氣魄。比如三星(Samsung)電視,前兩年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幾乎險勝索尼(Sony)。三星這個品牌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在美國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其成功的經驗當然是多方麵的。但是,一條最基本的經驗是,韓國人敢於冒風險投資在研究開發新產品上,使自己產品的知識產權含量迅速提升,這對於打造產品形象,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無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再看看中國人,涉足電視製造業並不比韓國人晚,但是,在北美市場上至今沒有屬於自己的品牌,象“長虹”“青島”這些牌子要到美國來,也隻能是掛著別人的牌子來賣。因為自主開發能力和知識產權等等問題,使得許多中國產品隻能屈居下位,這不能不說是中國企業的一種悲哀。
看著韓國店紅火,最高興的應該是家庭主婦們,因為我們再也不用發愁到哪兒去尋找地道的新鮮的物美價廉的中國食品了。瞧瞧這些要求還很高呢!
2010 年10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