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

(2010-09-17 19:00:52) 下一個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

 

兒子開學後的第一個課題(project 就是製作一條個性化“領帶”,老師要求要把你與眾不同的個性展示在這條領帶上。當然,和以往一樣,不拘泥於任何形式,你可以畫畫,作詩,你還可以自己設計剪貼。但無論采用什麽形式,你必須告訴大家,你為什麽與眾不同?

哦,與眾不同,我真不知道在漢語裏它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沒準兒是個中性詞。記得上小學中學時,最怕老師在個人鑒定一欄寫上這麽一句話:“希望今後不要個性太強”。這句話在我看來有點不陰不陽的味道,什麽是“個性太強”?就是與眾不同,就是和大多數人不一樣,這樣的人在中國是不受歡迎的,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裏人緣也一定是不太好的。

當然,我從來沒有得到老師這樣的評語,主要是因為那時的我太想成為一名大家公認的好學生好孩子了,所以,那些“個性太強”的同學幹的“勾當”絕不會與我有緣的。回想起來,“個性太強”的那些同學,究竟幹了些什麽而成為與眾不同了呢?今天,當我人在美國這片土地上,去審視他們的所作所為,覺得那些實在是不足掛齒的。

比如說,一個女孩兒大著膽子穿件連衣裙到學校去,還把一頭長發放下來披在肩上,班主任老師看著就很不順眼,便說:“你也太有個性了!”是啊,看看別的女孩子,長褲短袖衫,最多穿件三八裙。還有,大家都梳馬尾辮,再不就是齊耳短發,你為啥弄個披肩發?明明是個性太強嗎?這就是那個年代啊,愛美是要付出代價的。

又比如,一個男生在課堂上,總是不合時宜地給老師提些蹩腳的問題,尤其是政治課和語文課,經常搞得老師下不來台,老師可不認為這位男生思想前衛,思維有創意,他覺得你這是承心顯擺,個性太強的典型表現。

所以,在中國,這“個性”強可真不是什麽好事,要麽是你愛標新立異,要麽是你思維超前,總而言之,是你不甘於隨大流跟大幫,總企望別出心裁的自我膨脹。所以,由此而來的與眾不同絕對是貶大於褒的。

在美國,情況則恰恰相反。我們都有感性認識,美國是一個比較強調個性化的國家,從工作到家庭,從大事到小事,它始終是突出個人個性的作用。從學校教育就可略見一斑。兒子學校裏,老師每次布置的課題,都會有多種選擇。文筆好的,你可以寫小論文;繪畫棒的,你可以揮筆作畫;口才好的,你可以做段短片,過一把現場記者的癮;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個性化“作品”,每個孩子都會從中增強自信心。

美國學校的課堂風格也有利於鼓勵孩子大膽提問,發掘其想象力和獨創性。老師絕不會因為孩子問了出格的問題,而對孩子另眼相看。更不會因此就下結論,說孩子“個性強”。不過,這句話要是在美國給用上了,那準是在誇獎孩子好的性格特征呢。

由此我想到,不同的教育製度和氛圍,會培養和熏陶出完全不同的個性化人格。中國式教育希望把人人同化,從某種程度上說,它並不鼓勵學生彰顯個性,甚至試圖抹殺那些嶄露頭角的個性。被這種模式教育出來的人,你想讓他有個性都得費點勁兒。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與眾不同的,即使是孿生姐妹兄弟,外表十分相像,但他們還是有著不同的內心世界。應該說,世界上就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兩個人。與眾不同是上帝賜給我們作為人的特質,我們本該保持發揚自己的與眾不同。隻有與眾不同,你才是你,我才是我,這個世界才會五彩紛呈。隻有與眾不同,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麵,也正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與眾不同,才有了今天這個萬花筒一樣的世界。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該盡可能地“與眾不同”才對。

2010 9 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藍天白雲915LQB 回複 悄悄話 是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