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吃什麽補什麽”看中醫的食療

(2010-08-25 09:11:25) 下一個

從“吃什麽補什麽”看中醫的食療

 

我對於中醫談不上篤信,但也談不上反感。少年時讀魯迅的雜文,他對於中醫的嫉惡如仇,多少在心裏留下了一些對於中醫的陰影。中醫於我說不上受益,可也沒有過身受其害的經曆。但是,中醫裏有一句話,卻讓我無論如何都褒揚不起來。這就是經典中醫學裏講的“吃什麽補什麽”。這句話在民間也廣為流傳,成為多數中國人深信不疑的養身之道。

按照中國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的論說,後天之人由於受環境的影響,生命總是一天天受到虧損,這種虧損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但總起來說分為陰虧和陽虧。所以人需要進補,即補陰和/或補陽,進補得當,可以使人延年益壽。而“補什麽”的標準就是根據“陰”與“陽”來確定的。確定了“補什麽”,相對地也就確定了“吃什麽”。

但“吃什麽”,名目就非常繁多了。按照“五行”,“五色”,及“五味”的分類法,補一種身體上的虧損,就有許多東西可吃。譬如對於脾虛胃虛者,光是補脾胃的粥就可羅列出幾十種,這當然比較麻煩,但中國人在吃上似乎是不怕麻煩的。到了後來,便發展出了吃的對象與補的對象之間的對等同屬專一關係,簡而言之,就是“吃甲補甲”、“吃乙補乙”。在這裏,古典中醫的“比類說”在選擇吃與補的對象時,無疑得到更為簡便的應用,而“以意用藥”也換成食療派的“以意為食”。假如一個人得了腎虧的毛病,那麽不用說豬腎、羊腎之類就是他補腎的最佳食物。依此類推,凡心、肺、脾、胃、肝等髒腑出現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這種比類的辦法,到其他動物身上取用相應的部位加以烹製,吃下去,從而達到食療補治的目的。

按照這種“吃什麽補什麽”的邏輯,那麽吃豬心補的是心髒, 吃豬肝補的就是肝髒,那吃豬腦呢,補的就該是腦子了,那人腦子豈不是變成豬腦子了!(玩笑話)

中醫裏講究食療,本來是無可厚非的,可以說也是中醫藥學的一大瑰寶。但是,生命科學和醫學發展到了今天,凡事總得有個科學依據,才能令人信服。“吃什麽補什麽”的說法顯然是缺乏足夠的科學根據的。

我們知道,中藥之取材多半來自天然,象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甚至連果皮,種子,核均可入藥;動物的血液,五髒,骨骼,皮毛等也可成為有用的中藥材;還有天然礦物質象朱砂,珍珠,天然銅等等也是可以用作中藥的。既然中藥來源如此之廣,所以說我們每天的膳食是在吃藥,也並不為過。

西藥講究的是有效成分,其實中藥也毫不例外,真正對人體病症產生作用的,也還是含在中藥內的有效成分。再進一步說到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如果目的意在食療,那也同樣是該對症下“飯”的。

僅從這個角度講,“吃什麽補什麽”就不那麽在理。比如有一陣子,北京流行打雞血,說是打雞血能夠補血。這話今天聽起來似乎十分可笑,但當時人們卻是篤信無疑的。雞血中的主要成分是什麽?打了雞血,就能補上人血嗎?這一連串的問題會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

人需要補血的原因多半是因為貧血,而貧血根據其起因的不同可以分成好幾種。例如,因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貧血叫作“缺鐵性貧血”;由急性大量出血所引起的貧血叫作“出血性貧血”;由紅細胞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叫作“溶血性貧血”;因造血功能障礙所引起的貧血叫作“再生障礙性貧血”。每一種貧血其臨床表現的症狀不同,治療手段當然有別,所謂對症下藥嘛。而相應的食補也要遵循同樣的原則。比如缺鐵性貧血可以多吃動物的內髒,牛肉,雞蛋黃,菠菜,紅棗,黑木耳等。這些食物都屬於富含鐵一類的食品,對於缺鐵性貧血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由此可見,吃什麽是要講究科學的,不能亂吃;而吃下去的東西到底補了什麽,就要看所吃東西的生物化學成分,以及它們在人體內代謝的結果了。說“吃什麽補什麽”顯然是忽視了食品的結構組成與其性能功效之間的關係,所以,它才顯得不是十分科學。

說到食療,不免又想起了另一個問題,就是食療的功效到底有多大,換句話說,食療能夠代替正常的醫藥治療嗎?但凡有一點科學常識的人,都會毫不含糊地說,這還用問,那不是明擺著的嗎?人一旦得了病,必須去看醫生或到醫院就醫。可是,對於那些迷信“吃能治好百病”,和盲目崇尚食療的人來說,要說清這個道理可得費一番功夫。

迷信食療的人有塊最基本的擋箭牌,就是那句俗話“是藥三分毒”,即使得了病,能不吃藥就不要吃藥,因為隻要一張口,就有百分之三十的幾率是在服毒。所以還是以食進補最為安全。沒錯,任何一種西藥都有其副作用,其實,中藥也同樣存在著副作用,隻不過很多情況下無法做對比實驗,沒有一個定量的概念而已。那麽食物就沒有副作用了嗎?食療就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嗎?也不盡然,這除了要看你吃的什麽,還要看你吃下去的量和吃的頻率。象前一陣國內盛行的喝綠豆湯,有不少人喝得眼前發綠,手腳發涼,典型的低血糖症狀,不得不上醫院就診。什麽原因呢?喝得太多了,超出了人體需要的正常範圍。所以,食補也並非百分之百的安全可靠,也是要有個度的限製。再好的東西吃多了,都會造成身體內部營養失去均衡,最終帶來不良的後果。

看來吃確實是一門學問,要能夠吃出健康,首先就得有科學的思想和眼光,不能盲目地推崇食療,那種輕信“吃什麽補什麽”的做法,就更是不可取的了。

2010 年 8 月 23 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