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包裝”到底重要不重要?

(2010-07-25 07:22:25) 下一個

“包裝”到底重要不重要?

 

曾聽到過這樣一則寓言,有一個人進山裏遊玩,無意間在溪水邊撿到了一塊帶有彩色花紋的石頭,他覺得這塊石頭甚是好看,就把它帶回家,並為它做了一個精致的盒子。又找來美麗的錦緞把這塊石頭層層疊疊地包裹起來,放進那個盒子裏。然後,他便去告訴鄰居自己得了一塊寶石。大家都好奇地前來觀看他的那塊寶石,讚不絕口。

後來,城裏的珠寶商得知了此事,便親自前來登門拜謁,想看看寶石。於是,他就打開一層層精美的包裝,最後亮出了那塊彩色花紋石頭。珠寶商看罷,把頭搖搖,說:“你這不過是塊普通的石頭,即使包裝得再精致,也改變不了這一事實。”說完,那個珠寶商便揚長而去。

很顯然,這則寓言揭示了一個真理,包裝可以改變事物的外表,但是卻無法改變事物的內在本質。當然,華麗的包裝可能會一時欺騙和蒙蔽那些不識貨的外行,但是,如果被包裝的事物不過是敗絮其中的假貨爛貨,最終是逃不過人們的眼睛的。

那麽,這是不是說包裝就不重要了呢?或者說,既然是好貨真貨就根本無需任何包裝呢?這又是問題的另一個方麵了。

我剛來美國時,去中國食品店買東西,發現那些來自台灣香港或日本韓國的食品,比如調料和醬菜等等,其包裝都遠比來自大陸的同類產品精美。在價格相差無幾的前提下,作為消費者,毫無疑問地我更喜歡買那些包裝美觀的食品,因為它們不僅看著爽心悅目,而且包裝似乎也改變了商品的檔次,使你對這個商品產生了一種無形的信任感。尤其是食品,幹淨漂亮的包裝會使人們用起它們來更加放心。從這個角度看,在商品社會中,為增強商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精致講究的包裝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了。

我還發現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精致的包裝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消費心理。比如我一向都很喜歡北京小吃----栗羊羹。記得八十年代的栗羊羹都是散裝賣的,每次去食品店買一斤,回到家裏用不了兩天就吃完了,吃得隨意盡興。前幾年我回到北京又去尋找栗羊羹,發現栗羊羹的身價已經鬥升,每一枚上都加了一個精美的套子,看上去很漂亮。仍然是買了一斤,可是這一回我卻是一顆一顆數著吃的,因為覺得每一顆栗羊羹都是精品,好象我吃下去,就破壞了它的那種精美。同是一塊栗羊羹,內容並無實質性改變,隻是外包裝變換了一下,就完全改變了它在我心中的印象,足見包裝對於商品的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不僅商品需要包裝,人也離不開包裝。說起來這給人包裝也應該算是舶來品,在西方,由於商品經濟發達,早就有了這方麵包裝的經驗。尤其是某些特殊的行當,比如歌星,影星,球星,等等,都有專門的公司或策劃人為這些“星族”們提供包裝服務。我最早聽說給人包裝,還是源於港台的歌星影星,人家還起了一個更響的名詞叫“打造”。記得大陸某著名歌星有一陣子試圖去香港發展,剛一去,就有職業策劃人找上門來,說是要打造她一番。這種打造不僅僅指外型,更重要的是演唱風格和舞台效果。此歌星本來擅長演唱高亢激昂的曲目,台風也比較正統。但策劃人認為,這不符合香港觀眾的審美品味,需要重新打造。經過一番痛苦的磨合(她自己的原話),終於被打造成功了。她這才意識到,其實自己也可以演唱低柔嫵媚的歌曲,也可以扭動腰身去迎合歌迷,隻要肯放下架子。看看包裝有多麽厲害,它居然能夠改變一個演員的形象和演唱風格。

在今天的商品經濟社會中,包裝已經成為一種商業行為。為了贏得市場,迎合大眾口味,很多時候,一個人必須接受那些也許他並不怎麽喜歡的包裝,特別是在演藝界,這種現象更是比比皆是。

那麽,我們一般的人需要不需要包裝呢?其實,倘若你去細細體味,包裝這個本是用在商品上的詞語已經被悄然地賦予了社會學含義。人的包裝不外乎“軟包裝”和“硬包裝”。所謂“軟包裝”是指那些屬於人的外表範疇的東西。比如穿著服飾,儀容儀表,言談舉止, 等等。女士們每日晨起的化妝打扮,男士們日複一日的裝束打理,都是為了使自己姿容靚麗,容光煥發,在人前人後像模像樣。畢竟,人類已經走出了原始人的蒙昧狀態,每個人都不再隻是自然人,而是名副其實的社會人。所以我們才會在意這些看似並沒有多少實質意義的“軟包裝”,而軟包裝也於不知不覺中演繹成了我們生活中必須的一部分,由軟包裝還生出了各式各樣的產業行當,比如服裝服飾,化妝品,美容美發,禮儀服務,等等。

“硬包裝”則是指對於人的潛質的證明,也就是那些可以用來佐證人的知識智力水平,才能與技能狀況,等等硬性指標的東西。比如人的教育背景,學曆及工作經曆,等等。在科技資訊日益發達的今天,對人的潛質的要求愈來愈高,由此帶來的是,人的硬包裝也顯得格外重要起來,特別是在激烈競爭的職場上。高學曆,名牌學校,名導師,等等,無疑是最響亮的敲門金磚。

既然硬包裝對人如此重要,那麽這層包裝的真偽就變得愈發重要。因為人們此時關注的已經不是那個包裝底下的內容,而是這層包裝紙本身。隻有搞清楚它的真假,才能保證市場上的公平競爭次序。這一陣子唐駿的“學曆門”事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更進一步地說,畢竟驗證包裝紙的真偽比起考證被包裝的內容之優劣真偽要容易得多,後者不僅需要時間,而且需要慧眼。正所謂千裏馬還需要伯樂賞識,才有意義。

就如同本文一開始講的那個寓言,很多情況下,是否是寶石並不關鍵,關鍵的是要擁有那一層層精美的包裝,而這些包裝則需要絕對的真實,真絲錦緞一點都不能作假。要知道,不是處處都需要寶石,也不是人人都能夠識別和鑒賞寶石。可是,無論是不是寶石,隻有那些放在錦緞寶盒子裏的石頭,才會招人青睞。如果連這起碼的包裝都沒有,又怎麽能吸引人的眼球。在這紛繁熙攘的鬧市中,誰還有閑心去費神費力分辨哪些是真正的寶石,那些不過是帶花紋的普通石頭呢?那會很累人的啊!

包裝到底是重要還是不重要,是不是已經可以略見一斑了呢?

 

201072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