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人是否在乎別人講英語帶口音

(2010-06-03 07:31:42) 下一個

美國人是否在乎別人講英語帶口音

舒怡然

 

前幾天幾個朋友聚會,無意間聊起了老美是不是很在乎外國人講英語時帶口音的問題。一席談話使我不禁回想起自己來美國十幾年,所遇到的講英文帶口音的零零總總的故事。說出來也許你就會看出來,美國人到底在不在乎別人講英語帶口音?

我的第一位老板,是個地地道道的紐約人,他講話操著一口正宗紐約腔,而據說紐約口音也標誌著典型的美式英語的語音和語調。他這個人自己喜歡咬文嚼字,自然也非常在意別人講話的發音和語調。記得那時每周一次的研究小組討論會,經常被他搞成了糾正我們這幫外國學生發音和練習說話的研討會。他講究發音,不光是日常用語,連專業詞匯也不放過。我那時才意識到,許多專業術語隻是認識,要真正把它們正確地講出來,還真得費點功夫。

他不僅挑剔我們外國學生,對於係裏其他幾位英語為非母語的老師,他也是閑話多多。時不時拿人家的不怎麽太地道的英語發音或是取笑或是揶揄,使人很不舒服。不過事實是,那幾位副教授均先於他晉升為正教授。所以我那時推斷,大概評定職稱還是要看真本事,看研究論文和學術成果,英語發音是不是還在其次嗬?

使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是,有一個學期一開學,係主任就召集所有做助教工作的研究生(其中大部分是外國學生)開會,要求大家必須參加一個英語強化培訓課程,而且隻有取得B以上成績的人,才能保留助教的位置。後來大家才弄清個中原委,原來假期中,許多學生家長向校方反應,他們的孩子在學校 選的課程,由於很多是聘用了外國學生做助教,輔導課或實驗課講不清楚,從而影響了他們孩子的學習成績。要知道,這是一家私立大學,人家可不想把銀子白白地扔到水裏。但是校方為了節省開支,也不想花大錢去雇傭正式員工來做助教。最後妥協的結果,學校同意開設英語強化課程,來提高外國學生的英文表達水平。

從這件事使我感到,老師這個職業很特殊,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果不能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還如何去完成這一偉大使命?對於一個母語不是英語的外國人來說,做個稱職的老師,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所以我十分欽佩在歐美國家仍然從事著教書育人工作的華人朋友們。

我的一位好友,在我看來她的英文很棒,MBA畢業後找到了挺不錯的職位,應該說是屬於職場上很順利的那種人。可是工作了幾年下來,她向我傾訴苦衷,說是每年她的上司在給她的評語中,都會加上這樣一條,需要進一步提高英文水平。別小看這句話呀,其代價就是我的朋友年終成績隻能被評定為B,而這個B是直接對應著工資的晉升的。也許她所從事的工作,與客戶打交道比較頻繁,要求語言表達的能力比較強。而這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就如同“哪壺水不開提哪壺”了。

所以,美國人是否在乎別人的英語口語水平,應該與你所從事的職業有很大關係。比如說,在銀行,我經常會看到許多印度人,在做著接待顧客/客戶的工作,卻很少看到中國人。盡管印度人說英文也帶口音,但卻是能被他們所接受和認可的。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說說我印象中的印度人,主要感到印度人在公眾場合敢於講話,他們似乎對自己說的英語很自信,而這種自信又反過來影響了他們參與公眾活動的興致和態度。

在美國呆久了,其實我們也不妨問問自己,你是不是很在意別人講英語帶口音?對我來說,一般情況下並不在意,但是有時候會非常在意。什麽時候?就是給孩子選學校選老師的時候。

誰都知道,孩子的語言功能是要從小抓起的,從三歲的學前班,一直到小學畢業,整個過程是一個伴隨著孩子語言功能日漸成熟的過程。我們這些媽媽們在一起,最常談論的話題不外乎孩子的教育。經常有媽媽向我打聽,你們兒子/女兒的學校怎麽樣?是美國老師嗎?我知道她們的潛台詞,那可不是在意老師是否是美國公民,她們在乎的是老師是否講純正的美語。記得我兒子在一家私立學校讀學前班(kindergarten)時,為了能夠進入某位美國老師的班裏,要提前半年以上排隊等候,足見大家多麽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多麽重視對於老師的選擇。

媽媽們自有她們的道理,她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接受規範的語言教育,能夠講流利入流的英語,別再象他們的父輩,多多少少總是吃了語言虧。這種心情和感受,又何嚐不能理解呢?

語言好應該不僅指口語,包括寫作和閱讀。在美國,一個外國人如果語言好,那準會使他/她在職場上如虎添翼,因為不能不承認,語言好也是一種能力。對於從事某些職業的人來說,語言好就不隻是必要,而且是必須的了。

寫於2010 6 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藍天白雲915LQB 回複 悄悄話 英語的重要性不在於發音是否標準,在於意思的表達,領會兩方麵是否準確,中國人根本不在意這個,實在可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