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作家的流行色

(2010-04-18 18:33:29) 下一個

作家的流行色

舒怡然

聽說韓寒入圍《時代》周刊2010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候選人。《時代》給出的理由是,“這位27歲的年輕作家在出版以自己的中學輟學經曆為背景的第一本小說後一炮而紅,成為中國最暢銷的作家之一”。韓寒被《時代》看中,毫無疑問地又引起國內媒體的一陣轟動。

《時代》給韓寒的身份是“暢銷作家”,其實作為網絡作家的韓寒,其在中國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了一位作家所能夠企及的。看看韓寒的每一篇針砭時弊措辭激烈的博文,無一不在瞬間在互聯網上引起強烈反響。就連他在微博中的一聲“啊”的歎息,同樣會在廣渺的網絡世界回音繚繞。有人稱韓寒是當代的魯迅,當年的魯迅哪有韓寒這般人人皆知。又有人說韓寒是中國網絡世界的精神領袖,我看也許並不為過。

我並無意說道韓寒,讚美吹捧他的人,批評謾罵他的人,比比皆是。隻是透過韓寒,讓我想到了作家的時代性,換句話說,作家也有流行色。

回想“十月裏,響春雷;八億神州舉金杯”之後,盧新華的一篇《傷痕》,把人們的心很快拉回到剛剛告別的傷痕累累的歲月。《傷痕》揭開了後來被稱為“傷痕文學”的序幕。我並未讀過盧新華的這個短篇小說,隻是聽過根據小說改編的廣播劇。它的確催人淚下,即使那時尚不諳世事的我,聽後也倍感壓抑。接下來,劉心武的《班主任》,陳國凱的《我該怎麽辦》,葉辛的《蹉跎歲月》,等等,把傷痕文學引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繼傷痕文學之後,作家們很自然地把筆觸伸向了縱深,探尋導致這些曆史悲劇的社會根源,這就出現了後來的“反思文學”。茹誌娟的《剪輯錯了的故事》,盧彥周的《天雲山傳奇》(後改編成同名電影),古華的《芙蓉鎮》(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劉曉慶和薑文主演),等等。其中印象最為深刻影響也極為深遠的當屬《芙蓉鎮》。

反思文學有兩支奇葩,曾引起文學界的廣泛爭議,甚至發展到禁書,那就是戴厚英的《人啊,人》,和白樺的《苦戀》。讀《人啊,人》時還在上大學,印象已模糊。但是對於《苦戀》這個由白樺執筆的電影文學劇本,印象頗為深刻。尤其是它的寓意深長的結尾,畫家淩晨光在文革中受盡淩辱和摧殘。劇終,雪停天晴,他命數將盡,用最後一點力氣,在雪地裏爬出了“一個碩大無比的問號”。《苦戀》最終讓白樺收獲的是一隻苦果,以它拍攝的電影《太陽與人》到底還是被打入冷宮。最近讀了去年《南方周末》采訪白樺的文章,白樺的肺腑之言仍然發人深省。他說:“‘人’字應該寫在天上,而不是地上被踐踏!我那時僅僅向真實走了一步,就造成這樣的結果。接近真實是很危險的!”

說起來也很奇怪,那時還在讀高中的我,卻對以寫“改革文學”而著稱的蔣子龍的作品興趣盎然。幾乎讀過他在那個年代的所有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喬廠長上任記》和《赤橙黃綠青藍紫》。另一位作家張潔,也是我的鍾愛,要按現如今的說法,我稱得上是她的粉絲。認識她是因為那個短篇小說《愛,是不能忘記的》。她後來寫的大部頭改革文學作品《沉重的翅膀》,感覺到她用了很大的功夫,可總是覺得那種主題不是她的強項。改革文學作品的問世,與當時中國上上下下所追索的改革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文學永遠是現實的一麵鏡子。

那個年代我最喜歡的作家應當是那一幫被稱作“知青作家”的人。張抗抗,王安憶,梁曉聲,葉辛。沒下過鄉,未曾親身體驗知青的滋味。但人就是這樣,越是自己不熟悉的生活經曆,就越是充滿了好奇,想去了解和理解。張抗抗的《北極光》,王安憶的《雨,沙沙沙》,讓我感受到了來自江南的女性作家豐富的內心世界。葉辛的《蹉跎歲月》,梁曉聲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這些作品曾給我內心世界帶來怎樣的震撼啊,直到今天都還是那麽記憶猶新。

八十年代的中國文學,充滿了各種聲音各種思想,如千條小溪奔流大海,如雨後彩虹五顏六色。哪個是流行色?誰也說不清。不管是傷痕文學,反思文學,還是改革文學,知青文學,總而言之,他們都是人們“社會心情”的真實寫照。文學永遠是人學啊。

進入九十年代,文壇上刮起了一股王朔熱。傳統的文人鄙夷地稱他的東西為“痞子文學”。我沒有認真地讀過一本王朔的作品,但是卻看過好幾部以他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象《過把癮》,《愛你沒商量》。據王朔自己講,《愛你沒商量》一不小心也許會成未現代版的《紅樓夢》,也未可知。這麽多年過去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夠記得《愛你沒商量》,它有沒有演繹成今天的《紅樓夢》,應該已經是定論。倒是王朔熱宛若一股旋風,來的快,走的也快。從中也讓人看出了,文學終究還是需要一些底蘊的,流行的東西,在當時可能很有誘惑力,但未必有持久的生命力。

現如今流行什麽?六六的《蝸居》很流行,韓寒也是熱門網絡作家。據說韓寒也出版了《韓寒全集》,很是暢銷。在這熱火朝天人心浮躁的年代,誰還有心境去細讀王安憶和梁曉聲?誰還有閑情去研讀曹禺和老舍?作家永遠是時代的產物。在你所處的時代,能夠掀起一朵浪花或是一陣波瀾,已屬不易。倘若“一不小心”流下千古佳作,那也隻能歸於上帝的造化了。

寫於2010 4 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