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也說“做生意,就是頭腦的較量”

(2010-01-07 08:50:25) 下一個

在網上曾經讀過這樣一篇文章,題目叫作做生意,就是頭腦的較量,文章介紹了鑽石大王亨利.彼得森的成功經驗。不知道為什麽,讀後感到十分困惑。現把此文轉載如下,並加了自己的評語。

常言道,人生似玉石,磨礪次數越多,變得越精美,其價值也將越高。“鑽石大王”亨利·彼得森就是這樣的人,正如他的綽號一樣,經過數次磨礪之後終於變成了價值連城的寶石。 

    彼得森16歲成為珠寶商人的學徒,開始了自己的“鑽石人生”。此後白手起家,經曆了令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之後,終於創立了自己的公司--特色戒指公司,多年之後,成為享譽世界的“鑽石大王”。

作為一名猶太商人,彼得森的身上不僅充滿了傳奇色彩,而且還是一個寬厚、謙和的典範。他也因此贏得了人們的普遍讚譽,甚至成為人們競相追逐和模仿的偶像。

這一天,彼得森正在公司忙碌地工作,一個西班牙人找到了彼得森。他向彼得森做了自我介紹:“您好,彼得森先生,我叫西索科,經營著女士手提包生意。每天,我都非常努力地工作。天不亮我就起來準備一天的工作,晚上更是最後一個關門打烊的。可是,就算是這樣拚命地幹活,我的生意卻總是不溫不火的。

“特別是在淡季的時候,有時甚至一兩天都賣不出一件皮具。為此,我感到非常的苦惱,我也曾向身邊的朋友們求教過,但試過很多辦法卻毫無起色。現在,我的提包生意一直慘淡經營,沒準哪一天就要破產倒閉了。

“後來,一個朋友對我談起了您,他說您可能會幫我走出這個困境。為了避免遭受那樣的厄運,請您一定要為我提供一些寶貴的建議和指導,我在這裏先行謝過了!”

聽完西索科的介紹,彼得森沉思了一會兒,開口說道:“西索科先生,在您看來,做生意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麽呢?”

西索科完全沒有想到彼得森會向問這樣的問題,他用手撓了撓頭,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賣苦力豈能賺大錢?在仔細思考了一會兒,西索科才回答道:“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勤勞的人與財富更加有緣。所以依我看,隻有那些辛勤勞作的人,才能將生意打理好,讓自己快速奔向富裕。”

“難道您真是這樣想的?”西索科的話讓彼得森十分驚詫。

“怎麽,我說錯了嗎?”

“如果你真這樣想的話,那可真是大錯特錯了!做生意可不像是耕作,隻要勤勉地勞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可以應付了。我們猶太民族早就說過:'做生意,僅僅知道不停地幹活是不夠的。'換句話說,如果你想依靠做生意發財,隻靠勤奮顯然是不夠的!”

“那……西索科越聽越迷惑。

“不錯,勤勉的確是做好生意的一個好習慣。猶太人的父母也經常教育自己的子女說,對於勤勞的人,造物主總是會給予他最高的榮譽和獎賞;而懶惰的人通常什麽也得不到。但是,這並不是說有了勤勞的品格之後,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

“有這樣一個寓言,一隻蜜蜂和一隻蒼蠅同時掉進了隻有一個小口的瓶子裏。蜜蜂為了早點出去,開始在瓶子底部轉來轉去,一刻不停地叮咬,希望可以咬破瓶子飛出去。而蒼蠅的反應卻截然相反,當它在瓶子裏轉了幾圈,發現四周都很堅硬後,便飛到了瓶口去尋找出去的路。

“結果,蒼蠅在頂部轉了幾圈之後,意外地發現了那個小口,一下子就飛出去了;而蜜蜂卻在瓶子底部找尋了兩天兩夜後,死在了瓶子裏。

“我們的祖先是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誡我們:千萬不要像蜜蜂一樣隻知道不停地埋頭苦幹,因為他們雖然很勤奮,但卻往往是徒勞無功、枉費心機的;要學會像蒼蠅一樣,準確地找到奮鬥的方向,找到獲得生存的機會。”

“哦,原來是這個樣子!”

“不錯,我想你也一定看到過很多猶太商人雖看似不甚忙碌卻頗為富有吧?”

“是啊,難道說……

“不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成功並不是比別人更勤奮,雖說他們也非常努力,但最關鍵在於對自己手上的資源最有效的運用,而不是對自己的充分利用。也就是說,他們總是知道該在什麽地方投入精力,什麽地方根本就不需要投入精力。

“記得在一次年會上,一個醉醺醺的下屬曾經自嘲地對我說道:‘老板,講到勤奮,你根本比不上我;可為什麽論成功,我卻根本不能和您比呢?’

“我反問道:‘為什麽我應該比你們更加勤奮呢?難道說我非得勤奮才能走向成功嗎?告訴你們吧,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可比你們勤奮刻苦多了。但和你們一樣,我也掙得非常非常少!我於是向老板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你們知道他是怎麽對我說的嗎?他竟然告訴我,在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很勤奮,但並不是這些人都能夠發財致富!’

“聽了我的話,我的下屬詫異地問道:‘勤奮發不了財?那不靠勤奮又靠什麽?’我告訴他,當時我也這樣問了我的老板,但我的老板卻略帶調侃地說:‘難道缺我一個,地球就不轉了嗎?我的工作,就是提供讓別人有機會勤奮的工作職位,而不是讓自己比他們更勤奮!’

“那個下屬聽完深有感悟,並連連地向我道謝,說我教會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條真理。

“所以,西索科先生,您一定要清楚,勤奮雖然很重要,但卻肯定不是做好生意的關鍵條件。

“想想我們的祖先們吧,他們顯然比我們要勤勞得多,但他們並沒有創造出比現在更高的物質生活,這不也正說明了光靠勤奮和賣苦力是不能變得富有嗎?

“很多猶太商人之所以能夠給過得舒適,同時又享受著富足的生活,並不是沉重的勞動帶來的,更不是拚命地工作、盲目地跟隨創造的,而是歸功於一個富足的頭腦。他們總是專心自己的事情,把時間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或者可以這樣說,與其默默無聞地埋頭苦幹,不如多動些腦子!

<點評>

誠然,做生意比拚的就是頭腦,說白了,就是看誰更聰明,更能抓住客戶,占領市場。不管是產品研發,生產,還是銷售,這生意場上的每一個環節,到處都有生意人的智力較量。看誰瞅得準,打得狠,站得穩。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做生意,就是頭腦的較量”,確實是至理名言。

然而,凡事總不能走過了頭,欠之毫厘,謬之千裏。做生意,如果總是耍聰明,以為別人都是傻瓜,隻進不出,隻賺不賠。這樣的生意經不知道能夠念多久。要知道,生意有時如同一塊蛋糕,你吃得多了,別人得到的必然會少。雖然不是你死我活,但至少是此長彼削。生意場上,如果無法達到雙贏,總是剃頭刀子一頭熱乎,誰又會伴你走到底呢?或許憑借你的“聰明”頭腦,你可能會一時贏了生意場,但同時你可能會永遠失去了人格和朋友,甚至是客戶。久而久之,也就不要怪別人據此得出另樣的結論,關於你這個生意人,或關乎你這一族裔的人群。

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人人都學做彼得森崇尚的那隻蒼蠅,投機鑽營,而不去做那種辛勤的蜜蜂,那這個世界會是個什麽樣子呢?就如同人人都爭著做老板,你又去找誰來為你打工呢?

所以,“做生意,就是頭腦的較量”這句話,最多也隻能是一句老板經,不是人人都適合念的。即便是老板來念,也要小心才是。搞不好,打工的全跑了,看你還是誰的“老板”?

2010 1 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xinn2005 回複 悄悄話 怡然,我很喜歡你的文章,不過對這一篇有保留意見。很多事業上成功的人對於雙贏有比常人更深刻的理解,並會付諸現實。正如你所引用的故事所說,“彼得森...還是一個寬厚、謙和的典範。他也因此贏得了人們的普遍讚譽”。他所說的“頭腦”,“聰明”是以勤勞為前提的,而不是簡單的“耍聰明”。故事裏麵的蒼蠅如果沒有從另外一個角度(瓶口)去考察它當時的處境,它會和蜜蜂一樣死在瓶底,所以“投機鑽營”並不適合用在這裏。

我認識一些自己創業的朋友,知道表麵的風光之後是多少辛勤的勞動。一個人是否成功取決於多個因素,缺一不可,彼得森隻不過是在闡述其中一個因素而已。這故事很好,我會收藏,用來督促自己除了埋頭苦幹之外,也要常常抬頭看一看,是否需要調整前行的方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