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美國也要警惕醫生亂開藥

(2010-01-24 14:10:26) 下一個

一直以來,我都懷著一種成見,就是覺得隻有中國醫生才會亂開藥。因為在國內呆了那麽多年,切身體會太深了。

比如我患了感冒,去醫院看醫生,他(她)見我拿著三聯單,那就意味著不用自己掏腰包。認真點的醫生還會拿起聽診器,跟那比劃幾下,那些不認真的,就輕描淡寫地從頭問到腳,然後大筆一揮,一口氣寫下四五張處方,先是抗生素類,什麽先鋒XX號,頭孢菌素,等等;然後是康泰克(那時泰樂還沒進駐中國)之類的抗炎症西藥;最後還不忘了咱老祖宗的寶貝,感冒通,牛黃解毒丸之類的中成藥再給你開上幾盒。這就齊了。拎著這一大堆藥,回到家裏,你自己就要開動腦筋了。總不能把那些藥都一股腦吞下去吧,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嗬。於是就要分析一下自己得的是什麽類型的感冒,一般性感冒(common cold)?流感(flu)?還是病毒性感冒?然後再對症下藥。要不人咋常說久病半個醫呢。

可來到美國以後,情況大不一樣。給我一種感覺,美國的醫生是不隨便給病人開藥的。比如我得了重感冒去看醫生,他(她)不過是讓我回去服用泰樂,頂多給開一點抗病毒藥物,嘴裏還不停地念叨,這藥不過是幫助你盡快好起來,病毒性感冒本來是無特效藥可治的。多喝水,多休息,等到病毒排出體外,你就好了。聽他那意思,好象這感冒其實會不治自愈的。哈哈,那我來看醫生不是多此一舉嘛。

這是對待成人,美國醫生對待兒童那就更加“摳門”。他們那一套行醫理論,固執得有時讓你恨不能抽上他們幾下。孩子得了感冒,高燒不止,咽喉紅腫,你心急如焚地帶著孩子去看醫生。醫生一概是先測一下咽部分泌物,看看是不是扁桃體炎。如果反應呈陰性,扁桃體炎基本排除;然後再檢查一下耳朵,看看是不是中耳炎,如果耳朵也沒問題;那就再聽聽肺部,看看是不是肺炎,如果肺也毫無問題,醫生基本斷定你孩子得的是病毒性感冒或流感。那就回家慢慢挺著吧,反正也沒啥特效藥。抗生素是絕不會輕易給的,據說那對孩子也不好,用多了會產生抗藥性。記得兒子小時候很小就去了幼兒園,經常被感染上亂七八糟的病毒,每次去看醫生都想和她吵架。我就是討厭她的那種stubborn 勁兒。心想,你開一點抗生素給他,至少會讓他好受一些,好得也快一點,這是我的經驗。可是遇上那種固執的醫生,任你好說歹說,怎麽著都不行。有一次我把醫生逼急了,她說,你在這紙上簽個字,我就給你開藥,我把那頁紙瞭了一眼,無非是說她開藥給我,就是違規行醫(malpractice),後果自負之類的話。哎喲,這美國兒科醫生真讓人受不了,怎麽這麽認真呀?

說實話,醫生認真一點對病人來說是件好事,因為你就省心了,反正相信醫生就好了。不過,近幾年發生在自己還有朋友身邊的事,讓我改變了許多先前的看法,我感到,在美國不是所有的醫生都那麽認真,有些美國醫生也會亂開藥。所以,有時我也不得不懷疑一下醫生的診斷和處方。

比如有些醫生專門喜歡開新藥(brand new),明明一般性藥物(generic)就能解決問題,他們卻會出於某種考慮,讓你嚐試新藥。而許多醫療保險對於新藥的使用有著很嚴格的規定,一旦超越了那些界限,你自己就要付出很高的copay。這還不是主要問題,更嚴重的是,新藥也不一定適合於每一個病人,有時對某些人會有很大的副作用。可是醫生對這些考慮的就沒那麽多。記得有一次,兒子因感冒引發了咽喉炎,需要服用抗生素,按一般慣例,服安母西林就可以了。可是當時那位醫生好象是心血來潮,非要我兒子試試另外一種新藥,我也沒多加考慮。結果,孩子服了藥後,不但症狀未減輕,還帶來了嚴重的腹瀉,隻好把藥給停了。那件事給了我一個教訓,就是,即使是醫生的話,你也要用腦思考一下,不是句句都是真理。自己的健康,還是把握在自己手裏。對於孩子就更是如此,用藥要謹慎才好。

開藥也隻是醫生行醫的一個方麵,其他更重要的還有象測試和診斷。有時由於醫生的失誤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好在美國的醫生在給你看病時,都會給你個機會,問一問你有什麽問題。這一點比國內好多了。我覺得這個機會不能放過,問清楚總比有疑慮憋在肚子裏強。比如藥的作用和副作用,等等。如果醫生給開了新藥,那也應該搞清楚為什麽一定要用這種新藥。

不過,回國了你可就不能這麽較真。幾年前回國,小女因水土不服加上感冒,帶她去看醫生。隻見那醫生大筆一揮,寫下七八種藥。有靜脈注射的,還有口服的,有西藥,也有中成藥,習慣還是沒怎麽改嗬。我有點被那幾張單子搞得暈頭轉向,就拿著它們,一項項地想問個清楚。哪知道,那醫生把眼一瞪,不耐煩地說:“你咋這麽羅嗦呢,回家吃去,不就完了!”吃了一頓衝菜。看來這國情不同,還真是不一樣。

2010 1 2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