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笑評幾類“沒良心”之人

(2009-12-01 09:19:59) 下一個

在華人圈子裏,經常會聽到一些人動輒就拿良心說事,指責別人沒有良心,你再看看他們自己,做過什麽好事來證明其良心呢?實話實說,講幾個真實的故事。

(之一)

去年汶川大地震期間,某君從國內打電話來,閑聊起了賑災捐款之事。此君忿忿不平地說:“你們美國人真摳門,堂堂一大國,居然隻捐了幾十萬美元”。我回應說:“那是美國政府,可好多美國公司捐了不少款啊。我們在中文學校和教堂都捐了款。”我知道,三言兩語是無法平息此君的“憤青”情緒,便轉而問他:“那你有沒有捐款呢?”他挺爽快地答道:“嗨,別提了,我想不捐都不行,單位都從工資裏扣掉了。你說這叫什麽事,天下哪有強迫別人捐款的?”問得多好,如果沒人強迫,那他大概就不捐了,或不捐那麽多了。看來還是咱某些國人管理者高明,你想不“良心發現”都不成,嗬嗬。

點評:看來,當良心需要以金錢去表現時,有些人還是會覺得有點疼,但是他們說起別人來,可顯得很輕鬆,儼然一副慈善家的模樣。

(之二)

每年感恩節,學校都會搞Food Drive 活動,就是讓學生捐獻罐裝食品,給那些無家可歸或沒錢購買食品的窮人。每年都要為兒子和女兒去食品店買那些平時我不大光顧的罐頭食品,象玉米,豌豆什麽的。今年當然也不例外。上星期一送女兒上學,把買的一大堆罐頭交給老師。老師先是hug女兒,然後又過來hug我,還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搞得我受寵若驚。待我去把那些罐頭往捐物箱裏放時,才發現那裏麵的東西寥寥無幾。想想截至日期已近在眼前,怎麽沒幾個人捐物呢?是不是經濟形勢不好造成的,不至於吧。那些東東沒幾個錢,無非是要花點時間去買。以前,曾經在當地的英文報紙上讀到過評論,說某些族裔的人不熱心參與捐獻慈善活動。我總覺得他們是存有偏見。今天看看女兒班裏,亞裔人占了一半還不止,Food Drive 搞不起來,是不是與此有關呢?

點評: 咱中華文化裏那種“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維習慣是不是與捐衣捐物這類活動的宗旨相抵觸呢?但是,咱也有古訓叫作“勿以善小而不為”啊。

(之三)

現在中美之間交流多了,經常會有國內的朋友因開會或做生意來美國。接待這樣的朋友多了,自然聽到了許多對咱海外華人的評價。前一陣子,接待了一位來美國談生意的朋友,閑聊間,他對以前大學同學(現在在美國)大為不滿,說這人太不夠朋友了。“他回中國時,我全程陪著他,連吃帶玩,可我來美國,他卻推說公司有事,還說看什麽牙醫,居然隻和我匆匆地見了一麵,就撒手不管了。這小子也太沒良心了。”好家夥,又是一個沒良心的。

點評: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可同時又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有那麽一種人,在輪到該他付出時,他就會拿出第二塊擋箭牌。看來真是人嘴兩扇皮,咋說咋有理呀。

(之四)

以前的同學小紀有一次打電話來叫苦,說她在國內的兄妹們大罵她沒良心。我知道小紀的父親早逝,她來美國後,母親幫她帶大了兩個孩子,等她的小兒子上了三年級時,她就給母親買了張機票,打發她回國去了。我問小紀,為什麽不給媽媽辦綠卡,她說,母親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怕麻煩多。她國內的兄妹大概嫌她不給寄錢,便大罵她沒良心。這樣的事聽到的太多了,見多不怪。

點評:咱中國人有個傳統,孝敬父母,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尤其是我們這些身在海外的兒女。這良心的表現是需要奉獻精神的,包括時間,金錢,愛心,等等。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問心無愧呢?

看來,講良心不是掛在嘴邊好聽的,講良心是服務社區的行動,是捐款捐物的善舉,是奉獻於父母的拳拳愛心,是呈獻給朋友的真心實意。那麽,那些動不動就拿良心說事的主兒,是不是也要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做過虧對良心的事兒呢?

 

寫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山水安妮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很欣賞你的為人態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