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人需要一種高貴的精神氣質

(2009-11-09 13:05:22) 下一個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象一個大熔爐。作為少數族裔的中國人生活在其中,咱時常會冒出這樣的想法,人家別的族裔怎麽評價咱們中國人呢?直覺上,這十幾年之間,美國人對咱中國人的看法有了相當大的改觀。這一方麵是由於中國的國力增強了,另一方麵也說明移民來美國的國民素質提高了。我這裏說的素質主要指文化教育程度。

記得十幾年前我剛工作時,曾問過一位美國同事這樣的問題,當時他非常坦率地告訴我:以前,我對中國人的印象多半來自中國城的中餐館。我以為在美國的大部分中國人就是那樣,開間小餐館,做點小生意,混個生計而已。這種看法直到我認識了一位來自北京的律師才徹底改變。那位律師去我原來工作的公司做廣告,他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有著極好的教養,思維敏銳,也很風趣。後來我又結識了一些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他們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對中國人的傳統印象。他的一席話,給我震動很大。我意識到,在國外我們每個人的行為,不僅代表我們自己,還同時直接影響著我們民族的形象。

這位美國同事原來把中國人同中餐館勾在了一起,這讓我想起了初來美國時認識的一位叫阿朋的中國小夥子,他那時在中餐館打工,為的是攢學費去讀他夢想的法學院。在苦幹了一年多之後,他終於有了一小筆錢,也如願以償地進了一間法學院,拿了個碩士。可是找工作卻連連碰壁。有一次他心灰意冷地對我說:“唉,你知道我在中餐館打工時是怎麽想的?我有時就想啊,我們讀書幹什麽呢?其實如果能開上一間這樣的餐館,做點小生意,不是也很好嗎?隻要能賺錢,幹什麽不行呢?”聽著他的內心獨白,我當時就覺得心在往下沉。雖然他在餐館隻做了一年,可那一年留在他記憶中和刻在他心靈上的東西,有著太多的灰暗,而這片灰暗一直伴隨著他在以後的生活中。試想如果阿朋沒有出國而是一直在北京的那間律師樓工作,他怎麽會生出這般讓人聽起來沒有出息的想法。

阿朋的故事讓我心裏很不好受,我想起了那部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還有張賢亮的《綠化樹》。我便問自己,是不是苦力活做久了,不但磨練了人的肉體,也改變了人的心靈。我並無意貶低正常地從事餐飲業的人員。但是對於一屆書生而言,如若長期從事自己並不情願的體力勞動,久而久之,無疑會使心靈扭曲,嚴重的還會產生心理障礙。從而對以後的人生道路產生不良的影響。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總是要講一點精神的。這正是我在這裏想說的精神氣質。那種以為“隻要能賺錢,幹什麽都行”的精神,實在是不值得提倡。想想看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理念,國內才會出現女大學生被包成“二奶”或“小蜜”。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孩,要懷著怎樣的奴婢心理去享受她們追求的快樂生活。她們的精神境界又豈止是低下呢!在海外生活的國人同樣麵臨著許多選擇。大部分人都有著自己執著的精神追求,不會為一時的利益所驅使,而做出錯誤的抉擇。難道酒吧女藝伎賺錢,就值得你豔羨去奮不顧身嗎?

回頭看看阿朋的經曆在海外華人中也真算不上獨特。有許多人有著和他類似的打工經曆。筆者注意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在眾多的移民大軍中,咱中國人是最不忌諱打低級工的一族。記得讀書那會兒,周圍的許多中國人都在課餘時間打工,幹什麽呢?無非是男生送外賣,女生在餐館當服務生。係裏有位台灣籍教授非常看不慣,他時常提醒他的學生:“學校已經給你們足夠的生活費用,為什麽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打工?靠賣苦力掙幾個辛苦錢,卻因此無法潛心於學業,值不值呢?”我覺得這位教授說得很有道理。看看校園裏其他族裔的留學生,無論是前蘇聯的,東歐的,還是南美的,印度的,沒有哪個象咱們中國人活得這般辛苦。是人家太懶,沒咱們勤快,還是人家不在乎那點小錢,故作高姿態。總之,那種不為區區利益誘惑,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精神,不是很值得我們借鑒嗎?

我認為,人的精神氣質是有高貴與卑賤之分的。高貴是一種美德,它和高傲是截然不同的。高貴不是盛氣淩人,更不是輕視和鄙視別人。高貴精神氣質的內涵及其豐富,它是指純粹,真誠,強大,負責的高貴人格,而高貴精神氣質的外在體現就是人的自尊,自愛,自信和自強。

沒有誰天生高貴,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追求那種高貴的精神氣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雖不能至,心向往之。說追求也並不是抽象和空談,它體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時每刻,甚至每一件細微的瑣事。比如我們上班的著裝,比如公司文化中的點點滴滴,甚至包括參與孩子學校的活動,與左鄰右舍的家長禮短,處處可以體現出我們的大度得體,文化教養與民族特色。

莎士比亞說過:“三年可以造就一個富翁,三代造就不了一個貴族。”我們並不需要去刻意追求作貴族,但是貴族精神確實是應該大力提倡。修煉自己的人格和精神,增進責任感,在服務社會服務人群上有所擔當。這一切都需要提升我們自己的氣質修養,從而具有與自己經濟地位相適應的精神氣質。其實,修煉精神氣質的更深遠的意義是為了我們的後代,為了重塑我們民族的形象。當我們處處表現出高貴的人格精神,還會在乎別人怎麽看我們嗎?

寫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九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或許是老虎 回複 悄悄話 自尊,自愛,自信和自強是對的,但是開個餐館也可以自尊,自愛,自信和自強,甚至在餐館打工也可以自尊,自愛,自信和自強。隻要是自食其力不做危害他人的事的都是值得尊重的。國人幾千年唯有讀書高的文化非常不利於民族的真正崛起。不管智商如何,人人都應有生命的尊嚴,而這恰恰是當今中國被掠奪幾近為零的稀有金屬。
子曰吾雲 回複 悄悄話 不敢苟同作者的觀點。個人認為,作者把所謂“高尚的精神氣質”定義得過於狹隘。難道隻有讀名校做大律師的人氣質才高尚,而做小生意的人或以體力勞動為生的人就不具備高貴的人格精神?恕我直言,這是一種不正常的攀比和歧視的心態。國人應該反省的是,是不是具有這種心態的人太多了?
glia 回複 悄悄話 總體上說非常同意。我本人是一路在象牙塔走過來的,目前也仍然充滿理想。但是有一點,我不認為阿明說的便是沒有出息的話,這何嚐不是他品味過人生疾苦之後的感悟呢?你和餐館裏的人平心靜氣的接觸後就知道了,他們和我們,又有什麽本質分別呢?都是有善有惡,有笑有淚,有聰明有愚笨的,他們和為了錢甘作二奶啥的還真不能相提並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