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幸福在哪裏?

(2009-10-30 12:56:12) 下一個

最近看了一篇有關“國際預防自殺日”的報道,其中提到的數據令我震驚,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00萬人死於自殺,其中超過1/3為中國人,換句話說,中國是世界上自殺人數最多的國家。

怎麽可能是這樣?想想中國人的生活狀況和水平,不要說比六十年前,就是比三十年前,那也是今非昔比了。有了錢的中國人,怎麽自殺率反而在上升呢?

要說咱中國人,那可真是窮怕了,也苦怕了,一旦有了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整個從上到下全民總動員,一切向錢看,誰發家誰光榮,誰受窮誰狗熊。人們以為有了錢,就有了幸福。可實際並非如此。一直以來,我們都隻推崇GDP增長的神話,認為首要問題是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水平,解除貧困,增強綜合國力。“GDP崇拜”成為一種情結,唯效率主義的發展成為主要甚至唯一取向。這種盲目追求GDP,導致極大地忽視了對其他社會人文關係的構建。殊不知幸福指數與人均GDP未必就成正比關係。

當人們不再為溫飽而發愁時,新的憂慮與煩惱便會接踵而至。比如在單位的職位晉升,子女升學就業,還有那一輪接一輪的攀比,買車買房辦公司,人生似乎有著無窮無盡的目標在等著我們去追逐去實現。房子、工作、人際、婚姻、麵子、家庭……這幾個名詞帶著糾纏不清的關係時刻給予一個中國人壓力是啊,這樣無休無止的上下求索,真叫人覺得人活著豈是一個“累”字了得。回頭看看,我們辛辛苦苦工作本來是為了謀求幸福,可到頭來卻找不到幸福感,這樣的生活意義又在哪兒呢?

時下,越來越多的學者已達成一個共識,就是當人們的收入越過一個特定的門檻之後,幸福就與收入關係不大了。據專家說,隻有大約15%的幸福與收入、財產或其他財政因素有關,而近85%的幸福來自諸如生活態度、自我控製以及人際關係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在經濟方麵都比我們的父母或祖父母要好得多,可是有誰能肯定地說我們感到比我們的父輩更加幸福呢?。有研究說,當住房和食物這些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後,額外的財富很少能增加你的幸福感。

美國《新聞周刊》曾刊載過一篇題為金錢與幸福,哪個更重要”的文章。文章說:事實上,真正重要的並不是我們擁有什麽,而是我們擁有別人所沒有的東西。”“我們看到的都是富人和名人的生活方式,這不斷地提醒我們,別人擁有的東西比我們多,從而讓我們深感不快”。可見,攀比會使人遠離幸福。

行為經濟學家認為,我們越來越富,但並不更幸福的部分原因是,我們老是拿自己與那些物質條件更好的人比。澳大利亞幸福協會的創始人蒂莫西·夏普說:“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你能做:那就是與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你更窮、房子更小、車子更破的人相比,你的幸福感就會增加。可問題是,許多人總是做相反的事,他們老在與比他們強的比,這會生出更大的挫折感,會出現焦慮,覺得自己不幸福。”由此也可以看出,以物欲滿足為幸福的人,永遠都不會感到滿足,所以永遠也找不到幸福。

 

人在現實生活中怎樣才會感到幸福,當然不好一概而論。但是人對於幸福的理解確實能直接影響人對於生活是否幸福的認定,同樣的生活境遇,擁有不同幸福觀的人,會得出相反的結論。

美國一家把幸福作為研究目的的科研機構,通過對生活得輕鬆而幸福的人的研究得出結論,幸福與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背景並無直接關係幸福是來自於一份輕鬆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態度。他們進而總結了十條在生活中能使人感到幸福的秘訣。

  1. 不抱怨生活:幸福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為他們對待生活和困難的態度不同,他們從不問“為什麽”,而是問“為的是什麽,他們不會在“生活為什麽對我如此不公平的問題上做過長時間的糾纏,而是努力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2. 不貪圖安逸:幸福的人總是離開讓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環境,幸福有時是離開了安逸生活才會積累而生出的感覺,從來不求改變的人自然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也就很難感受到幸福。

3. 勤奮工作:專注於某一項活動能夠刺激人體內特有的一種荷爾蒙的分泌,它能讓人處於一種愉悅的狀態。研究者發現,工作能發掘人的潛能,讓人感到被需要和責任,這給予人充實感。

4. 生活的理想:幸福的人總是不斷地為自己樹立一些目標,通常我們會重視短期目標而輕視長期目標,而長期目標的實現更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標寫下來,讓自己清楚地知道為什麽而活。

5.感受友情廣交朋友並不一定帶來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誼才能讓你感到幸福,友誼所衍生的歸屬感和團結精神讓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實,幸福的人幾乎都擁有團結人的天才。

6. 心懷感激: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對生活的不滿之處,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們開心的事情上,所以,他們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麵,因為對生活的這份感激,所以他們才感到幸福。

  7. 給自己動力:通常人們隻有通過快樂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輕鬆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從恐懼和憤怒中獲得動力,他們不會因困難而感到沮喪。

  8. 規律的生活:幸福的人從不把生活弄得一團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條理清晰的,這有助於保持輕鬆的生活態度,他們會將一切收拾得有條不紊,整齊而有序的生活讓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滿足和快樂。

  9. 珍惜時間:幸福的人很少體會到被時間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另外,專注還能使身體提高預防疾病的能力,因為,每30分鍾大腦會有意識地花90秒收集信息,感受外部環境,檢查呼吸係統的狀況以及身體各器官的活動。

10. 降低負麵影響:少接受些有關災難、謀殺或其他的負麵消息,這樣,無形中就保持了對世界的一份美好樂觀的態度。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幸福的理解和感悟。一個人如果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勤奮努力,不抱怨,不貪圖,心懷感恩,以這樣一種境界去麵對生活,是不是就能夠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一首歌中唱得好,幸福在哪裏?幸福她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幸福永遠鍾情於那些懂得生活熱愛生命的人們,幸福就在我們每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裏,幸福就孕育在我們的心裏。


寫於二零零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