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觀潮起潮落灑脫,看雲卷雲舒怡然
個人資料
舒怡然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趙老師”到“趙處”

(2009-09-14 12:42:58) 下一個

說到趙老師,您會不會馬上想到趙忠祥?如果是,那我這個標題就沒起錯。回想九十年代初,楊瀾在《正大綜藝》節目裏那一聲聲“趙老師”長,“趙老師”短,叫響了大江南北,家喻戶曉。於是,不知從哪天開始,人們對“老師”這一稱呼似乎有了新的認識。

如果有人問“你該稱誰為老師呢?”這聽上去好象傻瓜都能回答的問題。“當然是稱那些曾經教過自己,或者正在教著自己的人為老師。”韓愈在《師說》篇裏早就給老師下了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應該說是對“老師”的傳統定義,如今肯定有點過時了。君不見隨著國人眼界的日漸開闊,老師這支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學者及社會名流無處不被尊稱作“老師”,這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即便人家與你無一日師徒關係,請你也不必過於狹隘。凡是名流總會有一技所長,別人可稱其為師,你再叫聲“老師”又有何妨。楊瀾稱趙忠祥“老師”當屬此種。在楊瀾看來,趙忠祥身為央視名主持人,“德高望重”,喊聲“老師”也不為過。

如果老師的外延到此打住,也未嚐不可。可是,這事情確是愈演愈烈。後來發展到連好些領導同誌,甚至是歌星影星,不知怎麽搞的,一夜之間也都搖身一變跨入老師的行列。曾親見某位專題節目主持人,把他的特約嘉賓------一位二十幾歲的年輕兩棲明星(歌星加影星)尊稱為“老師”,叫得那份親切自然,真讓人聽著肉麻。

這種陣勢使我想起了剛剛工作那會兒。一幫剛從大學研究所畢業的研究生或大學生,到了個新單位,麵對一幫老同誌,大家就跟商量好了似的,齊稱他們“老師”。除了這個稱呼,還能想出別的嗎?好像沒有。叫人家“老趙”,“老李”,“老王”,顯然不合適。你年紀輕輕的,牛什麽呀?這“老X”之類的也是你該叫的?如果直呼人家大名,那就更不像話了,咱中國人也沒有那個傳統啊!所以,隻有“老師”這個尊稱才比較和正體。這麽一叫就是好幾年。有一天大家聚在一起,不知怎麽就聊起了這事兒,有人就說,“你們發現沒有,這老師稱的有點過了,有人居然管辦公室主任----就是管幾個打字員的那位,也叫老師”,另一位接著說:“嗨,你沒看到,那幾位高中生打字員也成了老師了。而且,你隻要叫她們一聲“老師”,你送去的文件準能先打好,不信你就試試。”真有點意思,想不到“老師”還有“忽悠劑”的作用。難怪有位以前的同事和我抱怨說,她每次去那些機關辦事,都要稱那些比自己小十幾,二十幾歲的小孩兒為“老師”,不這樣不行啊,不跌小辦不了大事兒啊。如此濫用老師這一稱呼,真不知道是在抬舉老師,還是在貶低老師。

不過,世界上的事情沒有一成不變的,濫叫老師之現象總算有了轉機。據說現在國內叫個有頭有臉的人物,便被稱作“趙總”,“李總”,“王總”,再不濟,也會被喊作“趙處”,“李處”,“王處”。聽得出來,這些個稱呼背後,告訴你的是人家的社會地位, 要麽有錢,要麽有權。既有錢又有權,那自然是要受人尊重的了。這比起濫呼老師的時代,可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如果說人們以被稱為老師為榮,尚且說明社會上仍然尊重知識的話;那麽人們以直呼官位權位為耀,說明的又是什麽呢?金錢至上還是官本位?

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如何互相稱謂,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要做到稱人者感覺自然舒服,被稱呼者欣然受用接納,二者配合默契,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從“趙老師”到“趙處”的轉型背後,是不是也預示著當今國內某種社會價值觀的悄然轉變呢?

設想一下,如果今天央視再推出什麽綜藝節目,由張瀾或李瀾小姑娘與趙忠祥搭檔主持,趙忠祥還會不會被稱作“趙老師”,或者說他還願不願意人家叫他“趙老師”,還真得打個問號呢。

(標題的“趙處”可不是指趙忠祥,泛指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