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住什麽樣的房子
(2008-12-16 14:40:54)
下一個
其實是我們自己的買房經曆,挺早已前寫的了,現在整理整理,給有需要的人看看吧。希望大家真的要買房的時候,能從各方麵多考慮一下。
我所在的州,經濟不怎麽發達啊,所以房子的價格,不會很貴,不能跟紐約這樣的地方比啊。不過我們住的那個小城市呢,我覺得用我們中國人的眼光看,可能也可以叫做小城鎮吧,卻是矮子中拔高的,房價相比其他小城鎮來說還是偏高些的。
房子也分好多種啦。一種是公寓樓,這個和國內不少城市相似,這種房子一般在downtown比較多,因為downtown人口密度比較大,地段比較好,地皮也就貴阿,公寓樓就是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的資源。我在的小城鎮,這樣的公寓樓,不是新的,1000多平方英尺可以賣到40-50萬美元。最貴的我看到有 700多平方英尺的賣到50多萬,當然那是很好的地段了。這裏也賣期房,我們收到過這樣的傳單,也是公寓房,也在市中心,地段不錯,當然價格也是華麗麗的。打電話過去谘詢,這樓還沒有蓋起來呢,已經都賣完了。現在這樓已經蓋好了,我們有時候路過的時候,就可以看見基本上人都搬進去了。這不是說美國房價低靡麽,我現在的感覺,這房價再怎麽低,好的地段好的房子,這價格都不怎麽會降,因為供不應求啊,好多人都想在那兒買房子。
一般的公寓樓都有停車場,但是好的可能還會有單獨的車庫。就像我前麵說的那個公寓樓,一共3層還不是4層,每層就4戶人家,他們就有自己的車庫。有的公寓樓有陽台,有的沒有。我覺得美國的陽台不怎麽好看,不像國內的,各種樣式的都有。他們的一般都很簡單,幾根鐵欄杆一圍就好了,有的陽台地麵還是木頭的,低頭就能看到樓下的陽台。
第二種就是那種獨立的小房子。好多美國電影裏麵都能夠看到。就是一個小區,一排排的都是小洋房似的,房子之間挨的比較近。這樣的房子一般也是靠的downtown比較近,所以阿,房子不會很大。後麵會有個後院,用柵欄圍起來。裏麵可以種種花,種種草,還可以種菜。這種房子的格局是,一樓一般是廚房和客廳,樓上會有2-3個不大的臥室。人人都愛雷蒙德裏麵他們家的房子就是這樣的格局。這應該算是美國最常見的住房了。我導師家的就是這樣的,這種房子的麵積,一般也是1000到1500平方英尺左右,如果按單位麵積算價錢得話,沒有前麵我提到的公寓房貴,但是它有院子,一般人家都還會單獨有個車庫,總的麵積就要比公寓房大了。這種房子的價格,會相差很多。
上麵講到的房子,價格為什麽還會差很多呢。這和房子的大小,新舊,地段,年齡以及房主對房子的維修有很大關係。地段不用說了,風景好一點的,靠近 downtown的,一般都會比較貴。我導師的房子,他每天起自行車就能到學校,他老婆每天走路20多分鍾能到單位,所以說他們的房子雖然不是很起眼,但是價格也不是很便宜。他們每個月還在努力的換貸。
美國的房子,怎麽說呢,不像是在國內一樣,用的是真槍實彈的。除了公寓樓這種房子必須要用鋼筋混泥土之外,其他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用木頭搭的,或者說是那種複合木板更合適一些。這樣的房子,一般搭起來都很快,感覺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的那種拚插積木似的。比較大點兒的五金商店,比如lowes,homedepot,都有賣蓋房子用的木板。因此好多人都可以自己蓋房子。記得第一次聽我同學說他們家自己蓋房子的時候,把我給驚訝壞了,心想那得是個多大的工程啊。後來看電視,有的時候還會有蓋房子比賽,我記得最快的幾個小時就蓋起來了。因為是木板房子,肯定就不如我們在國內的那種紅磚房子結實了,所以就會有一場颶風刮過,房子都沒有了,就剩一堆破木板了
說到房子的材料,讓我想到一件事情來。那時我上學時租的公寓房,因為是公寓,好歹是用水泥做的,不過那裏麵的房間呢,都是用木板隔開的,也就是說房間的牆是木頭的。這樣的房子,隔音性能肯定不好,於是我晚上睡覺的時候,經常就能聽見我隔壁的那位印度姑娘睡覺打呼嚕阿,說夢話啊。後來我們要裝網線,兩個房間的線要連起來,我們就拿個釘子,拿個榔頭,往牆上這麽一敲,就敲出一個洞來了,這要擱在國內,估摸就要用電鑽了
當然,我說這麽多,你們也不要擔心這房子的質量問題。雖然沒有國內那種磚房子結實,這住人肯定是沒有關係的。想嗬,這全美國人民都這麽住下來了,你還住不得麽。就算一不小心房子被吹塌了,反正也能很快的就搭起來,而且樣式說不定比以前的更好呢。
我在的地方,因為冬天比較冷,因此還要考慮房子的密封性。加州的房子,在這方麵一般就不太考慮。這和我國相似,北方的房子一般密封性要好些。房子是木頭的,兩層木板之間要添加絕緣材料,窗子一般都是兩層玻璃的。屋頂,當然不是瓦片,是一層薄薄的像橡膠一樣的東西,不過做的很逼真,遠看就像瓦片似的。
這種小房子的格局,應該算是美國傳統的方式。現在國內比較流行的開放式廚房,好多人以為是西方的廚房布局方式,其實並不是。開放式廚房也是近代才開始流行的,因為一來現代美國人不怎麽做飯,快餐吃吃很方便,而來開放式的可以讓房間顯得大些。我去過一些老點兒的房子,那裏的廚房,就是單獨的一個房間,和國內的廚房沒什麽區別。
這樣的社區,一般都是這樣的房子,整整齊齊的排著。超市和便利店是沒有的,出門購物一般還是要開車,不過根據遠近,車程可以是幾分鍾到幾十分鍾不等。
第三種,大房子。這種住房方式,是美國開發商近年提出的住房理念,那就是住到城郊去,或者是鄉下去,有一棟比較大點兒的房子,房子與房子之間隔的遠些,保留自己的隱私權。這種房子,很適合那種不太喜歡和人打交道的美國人住,也是不少住夠了小房子的中國人夢想中的房子(我之前就很想有一套這樣的房子,不過後來學習和多多了解後,就不再想了)而且在之前確實也很是火了一陣子。不過現在,好多美國人已經開始在批判這種生活方式了。這樣的房子,也是現在降價最快的一種。
先說住房麵積,這種房子,一般麵積都挺大。小點兒的,也有3000多平方英尺。大的,可以有6000多平方英尺,我把它叫做大大房子,這房子以後我會再提。
這種房子會蓋在哪兒呢。downtown肯定是不可能了,地皮貴著呢,downtown附近呢,一般也被那種挨的很近的小房子占了。因此也隻有再往更遠點兒的地方走了。城市邊緣可以,房子會稍微小點兒,每家每戶挨得稍微近一點兒。不過門前門後還是會有自己的草坪。柵欄是不能有的,因為會影響小區的整體形象,衣服也是不能晾在外麵的。前麵提到的那種小房子,你是可以把衣服晾在自己的院子裏的。草坪一定要修理好,否則有可能遭到鄰居的投訴。花是可以種的,但菜地是弄不得的,草坪的整體效果是不能破壞的
我覺得阿,在買房子之前,弄清楚不同種房子的特性以及你自己對房子的需求,是很重要的。在我們買房子之前,有一對中國朋友剛買了這種獨立的大房子,其實麵積在這些房子中算比較小的,2000多平方英尺的樣子。結果他們天天向我們抱怨阿,有了他們的前車之鑒,再結合我們自身的條件,我們找房子時就沒有考慮這種樣式的。
先來說說這種房子的優點吧。很明顯的,麵積大阿。一般都會有3個臥室,3個衛生間,客廳,起居室,還有很大的地下室,有的房子還會有壁爐,當然現在的房子裏的壁爐基本上都是燒天然氣的。然後就是房子周圍的環境比較好,最基本的都會有挺大的草坪,房子後麵有人還搭露台。地處偏遠點的地方呢,還有可能是依山傍水的。你如果有個大家庭,孩子比較多,可能會選擇這種麵積大的房子。
再來說說有哪些缺點吧。首先還是地理位置了。前麵說了,這種房子一般隻能蓋在比較遠的地方,而且密度比較低,因此離超市阿,商場阿之類的就會比較遠。通常是好幾個社區才會有一家mall,因此出門就比較不方便,車子一定是少不了的,否則你哪兒都去不了(也有特例)。當然,社區的環境比較好,你可以在裏麵散散步。不過美國人很少有散布一說,好多地方都是沒有人行道的。我在這裏,看到出門散步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阿。
第二個,就是好多人比較批判和反對的環境破壞了。開發商蓋這樣的房子,占用了很多農田和自然區域(nature area),這個和我們國內有一些相似之處。占用了農田,有的時候也是農產品價格升高的一個因素之一。另外一個破壞自然區域,則是更多人關注的。其實美國有不少電影就是反映這一現象的。這裏的自然區域包括了森林(second growth forest),濕地(wetland),草原等,導致了自然區域的破碎化(fragmentation),可以引起野生生物種群數量的減少。此外,某些野生動物與人類的生活過於接近,不但給人類帶來麻煩,也改變了野生動物的行為。這樣的科教片,我記得我也看過了不少。nature,nova裏麵好像播放過。
然後就是關於房子的維護了。一般這樣的社區,即使是你自己的房子,多多少少還是要交一些物業管理費的。這些費用,主要是用來管理社區內的道路維護,比如冬天的時候有人會鏟雪。但是自家車庫到馬路上的雪,還是要自己清理了,真是各掃門前雪啊。此外就是草坪的打理。我的朋友老是像我哭訴,因為得自己割草,每次都得花好幾個小時。他們都是比較忙的人,很不喜歡割草這種工作。這也就是為什麽假期總會有些小孩子幫別人割草賺點零花錢。另外,水費也是個讓人頭痛的問題。草坪一般一天要澆兩次水,一個月下來,水費不少。可是你也不能為了省水不澆,因為這樣就會導致草坪枯黃,影響了形象。一個社區的住房價格,和這個社區的整體形象也有很大的關係。我要賣房子,這個房子的價格,也和房子周圍其他鄰居的房子形象有關係,如果周圍環境比較差的話,這房子價格也會降低。這也就是為什麽鄰居有可能會投訴你。我的朋友還好,沒有被鄰居投訴過,但是被他們委婉的提過好幾次意見。比如草坪該割拉,草長勢不好,該施肥拉,該多澆水拉,該清理落葉拉。他們想買樹苗種在草坪上,結果必須要開座談會,鄰居投票決定能不能種,能種在哪兒。因為這些外觀上的東西,都不能由你自己決定的。
簡單說一下我那朋友的房子維護血淚史。其實也沒有那麽誇張,不過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確實是有點兒措手不及。
他們買房子比我們早了幾個月,其實在那個時候,房價已經開始跌了。他們的房子,2000sq,三間臥室,2個半衛生間,可以停兩輛車的車庫,地段也還不錯,步行10分鍾有一個公交車站,開車5,6分鍾能到超市,去學校開車10分鍾的樣子,當然也能坐公交車,不過要換車。這樣的房子,27萬拿下來了,因為兩人都是學生,貸款是不行的,這和我們買房子的情況差不多。雙方的家長,再加上他們自己的積蓄,也是一次性付清了,我覺得中國人的老觀念,就是盡可能的不要貸款。
因為是single house,這房子的維護全都得靠自己,不像公寓和townhouse,外部的維護物業給包了。住了沒多久,告訴我們,屋頂要修,他們又不會弄,請人來修,花了將近1000,後來告訴我們,其實不是什麽大毛病,你說說,這美國的人工有多貴阿。
接著又是草坪上的事情,我前麵已經提到了,他們說,一個夏天,經常提心吊膽的,就怕鄰居投訴。
然後冬天來了,那麽大的房子,光暖氣費就得不少,美國的是中央空調式的,你還不能隻熱一個地方。為了省氣費,他們白天不在家的時候就盡量把溫度調低,還不能把暖氣關了,因為這裏物業有規定,為了防止水管子被凍壞,是不能停暖氣的。小兩口到最後買了個電暖氣,晚上就呆在一個房間裏,用這個電暖氣取暖。冬天下大雪了,他們接著抱怨這除雪有多麽的累人,羨慕我們不需要做這些工作。冬天過了,他們房子門前的石階又出了問題,因為凍土的原因,這春天冰一化了,石階的地基就歪了,石階和房門出現了好大一條裂縫,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整個石階全拆掉重新鋪地基,這又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還得請專業人員來修,修理費用,又是幾千。
後來我們陸陸續續的還幫他們修理過屋子,因為按照他們的說法,如果什麽事情都要找人來修的話,他們就該破產了。我家有一本如何修理房子的工具書,他們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寶貝似的,向我們借了去。靠那本書的幫助,他們自己粉刷了房間,修理了下水管道,補好了一些裂縫。
現在的房價越來越低,他們也有點兒擔心。因為畢業後他們打算回去的,這房子也要賣掉。聽說他們隔壁的房子,比他們的房子維護的要好,也隻賣了22萬,他們那個曆盡磨難的房子,也不知道多少錢才能賣出去了。
現在提到房子,他們就說後悔,真應該買我們這樣的,還省事。因為我們這樣的,似乎沒有怎麽跌,我們鄰居的房子要賣,廣告貼出來,不到30天就賣出去了
家那位,也有好多這方麵的經曆,我就說個比較典型的。他原來那個房子的草坪上,有一棵很大的樹。有一年,這棵樹不知道怎麽就死了,這可難為了他。因為把死樹留在那兒是很危險的,萬一哪天倒了砸到了鄰居,那可就不光是投訴的問題了。唯一的辦法就是請人來把樹砍倒運走。“2000美元阿,2000美元,為了一棵死樹我花了2000美元。”,他向我抱怨。我說,你還不如自己砍了留著當柴燒呢。
我們的那對朋友,在聽了我家那位的故事後,又多了一份擔心,因為他們家的草坪上,也有著一棵這麽樣的樹。他們隻能祈禱在把房子賣出去之前,這棵樹可千萬不要犧牲掉
townhouse,中文翻譯成聯排別墅,不過我覺得這個和別墅實在是沒有什麽太大的關係。townhouse,比起公寓房,住人密度要低些,但是比那些single house呢,密度又要大些。因此townhouse有的時候是可以建在downtown的,我這裏的就有townhouse在downtown附近,麵積1500-2000sq的,50-60萬左右。
townhouse也有不少區別,小點兒的麵積可能隻有1000sq左右,大的可以到2000sq甚至更多。我們住的是1500的。townhouse,一般都是幾戶人家共用牆壁,但是每家都有單獨的門洞,樓層。我們住的,一個單元有8-12戶人家。但是就在我們住的馬路對麵,那個townhouse比較高檔些,蓋的跟個大別墅似的,一個單元就隻有4戶人家,而且每家還有單獨的小花園。
這種房子,一般都是有公共的綠化麵積的,有人專門負責管理。因此就有物業管理費。我們在的這個小區,有草坪,幾個小池塘,還有噴水池。每個月的物業管理費是200多美元,這個每年都會漲一些。我們剛搬進來得時候才190。這物業管理費,除了負責這些公共綠化設施外,還包括維護房子的外表,比如給房子粉刷阿,房門漆油漆阿,定期清洗你的窗子還有陽台的維護。還有就是清理你家的通風管道和幹衣機的管道。冬天要負責清除所有的積雪,嗬嗬,和單獨的房子比起來,是不是省了太多的事了。此外,我住的這個地方水費也免了,應該也算在物業管理裏麵了。我們自己要付的就是電費和氣費了,那個房屋的保險也免了。
我覺得阿,好多中國人吧,當然也包括我在內,來美國之前,總想著,這裏是私有製的麽,一旦買了房子,你就可以隨便折騰了吧。後來買了房子後,才知道不是這麽一回事。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製約的。
比如說那個獨立的房子,按我一開始得想法就是我自己買了,應該是我想怎麽弄就怎麽弄,結果呢,是不行的。我以前看到有人寫的說,中國人買了這樣的房子,又懶得護理草坪,就全鋪上水泥,結果把好好的一個社區,弄得亂亂的,到最後就都是中國人和其他族裔的人住了,社區的房價也下降了很多。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這也能看出來,社區中鄰居周圍的環境,是很重要的。
townhouse在這方麵的製約,可能會比single house的更要嚴格一些。首先是房子的外表,single house,有的時候你可以自己創新裝飾一下,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房子刷成粉色的,綠色的,或者把房子裝飾的像個城堡。但是townhouse,它一般不建議你修改房子的外表,以圖房子的整體一致性。但是房子裏麵,你是可以自己裝修的。
因為這種房子每家每戶相對來說比較獨立,因此在養寵物方麵,不像公寓樓,有很大的限製,但有的時候還是可能會有一些限製。以我們住的為例,每家可以養一隻貓一條狗,但如果要養兩條狗以及更多,就需要申請,由居委會(我自己編的名字,因為覺得和國內的居委會功能差不多啊)決定你能否多養。不過我的感覺,基本上都是能通過的,因為我看到一個老太太養了一條金毛,一條比熊外加一條西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