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普網絡流行詞:槑、囧、Orz、雷(zt)

(2008-12-09 10:55:41) 下一個

ORZ,像不像一個人在做體前屈?


槑,讀音méi,古同“梅”。這個“槑”字由兩個“呆”組成,於是在網絡語言裏被用來形容人很傻很天真。

囧,讀音jiǒng,古同“冏”,原指光明。在網絡文化中,它的內小“八”字視為眉眼,“口”視為嘴。它的內涵就是:作為頭,表達沉重的思想;作為臉,表達浪漫與激情;也常常表示鬱悶的表情。

Orz,這種看似字母的組合並非念成一個英文單字,而是一種象形的符號,在日文中原本的意義是“失意體前屈”,代表一個人麵向左方、俯跪在地,O代表這個人的頭、r代表手以及身體,z代表的是腳。網意為佩服、感謝得五體投地,也有沮喪、無奈等含義。

雷,原指自然現象。在現代的網絡語言中,雷可以說成是驚嚇,被嚇到了。指看到某些文字,腦子裏忽然轟的一聲,感覺像被雷擊過一樣。

雷的原意是名詞,典籍《白虎通》解釋,雷者,陰中之陽也。網絡改為動詞和形容詞,用於動詞時,意思是暈倒,擊中,擊懵,如我被雷到了,或是你被雷死了;當形容詞使用時,意思和驚世駭俗差不多,但專用於裝飾胡鬧行為,是貶義,比如中科院太雷了,開幕式太雷了。要是你想誇自己的性能力跟湖南通信局局長曾國華一樣,有五個情人,每人每周交配數不少於三次,就不能用雷形容,可以用“弓雖”說明,或者以“種牛、種馬、種豬”等大牲口來比喻。

和“雷”同樣容易理解的還有“囧”(jiǒng)和“槑”(meí),這兩個字隻要明白是象形字就能捅破窗戶紙,意思在臉上寫著呢,都可以通假SB或阿Q。

網絡發明的象形字中,我以為最具倉頡智慧的是“Orz”。O代表腦袋,r代表手和身體,z代表屈膝的下半身,形容失意、無奈的心境。更妙的是,這個詞有很多變種,比如Or2,指屁股長得別致並富有耐力,“囧rz”,指無奈的弱勢群體。還有“冏rz”,被嚇掉下巴的人。受大家啟發,於是我發明了一個複合型變種病毒,“囧r2-Z”。這是一個動賓詞組,後麵的“-Z”不是負政治負政府的意思,而是舉著第三條腿的凶猛動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加上後綴之後,詞根的原有屬性和意思都發生變化,所以要三思而後用。另外要說明,形式上我抄襲了李安,他用香豔的回形針影射扭曲的人性,我用粗俗的老漢推車說明囧人之所以為囧的寒冷人生。

除象形字,網絡符號中還有大量象聲詞,其中“奧特曼”是創意典型。這個詞的本意,四十歲以下的人都明白,日本卡通片中的一位超級大牛,而網絡新解取自英文“out man”的譯音,要是有人說你太奧特曼,意思如“你和我老爸差不多”,都是冥頑不化、落後潮流的意思。

不明白88或886的人絕對算骨灰級老土,不可救藥的奧特曼,我七十歲的老父親為了證明自己能夠與時俱進,電話中跟孫子告別的時候便一口一句886,即便如此,他還是落伍了,屬於大蝦級老土,因為他孫子不說886了,一句大舌頭啷嘰“我下嫋”便撂下話筒。嗯,他孫子說的是最時髦的鍵盤告別語,具有形神兼備的效果。

流行的網絡符號不都是輕鬆幽默的。正規媒體引用的一些日常用語、政治概念被網民刻意強調而走紅後,就不能單單以好玩來來調侃了。如很黃很暴力、打醬油、俯臥撐。這些語言跟更早時候的帶三個表、河蟹社會一樣,不但具有強烈的諷刺作用,還吃人不吐骨頭,罵人不吐髒字地描繪出高調粉飾和殘酷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也深刻反映了有話沒法好好說的社會狀態,起到了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效果。我用你自己的調調形容你,你沒法關鍵詞了吧,有本事你就屏蔽。

所以中國網絡中,罵人不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地羅列罪狀,醬紫就沒人能看到,效果近乎於零。最高明的法子是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誇他,就像李蓮英頌揚西太後似的,怎麽肉麻怎麽來。

但是這未必對所有人都有效。我有一個特愛打扮,相貌一般往下接近大象小腿的女性朋友,每次聚會就問大家她打扮得漂亮不,搞得大家見麵就誇她,很靚很性感,為人不能太漂亮,看見她就後悔結婚早了之類。本來我們是提醒她別過分,要有自知之明。結果倒好,這個中科院的科學工作者誤以為自己被貂蟬附體,便滿世界地嚷嚷,我是天下第一美人。

遇上醬紫的主兒,我隻能以慣例結尾,我下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