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常識:是‘宮保雞丁’還是‘宮爆雞丁’?

(2009-02-17 09:46:08) 下一個



沒想到本人為和網友抬杠而胡謅的小故事宮保雞丁居然受到了大家都喜愛,似乎唯有治學嚴謹的金筆同學從雞丁裏挑出了一塊大石頭:“宮爆雞丁,下回 Menu 看清楚點,嘿。。。”

不過,金同學會反省自己,看他繼續考證:

" 宮保雞丁 " :約有 260,000 項符合“宮保雞丁”的查詢結果 ;
" 宮爆雞丁 " :約有 134,000 項符合“宮爆雞丁”的查詢結果。

最後卻又畫蛇添足地加了一句:
民主的說,算是你對吧,但我也不全錯。。。。

究竟誰對誰錯?‘宮保’還是‘宮爆’?這是一個大是大非問題,是關係到 Kungbao chicken 走向世界的大課題。

薑昆在《我有點暈》裏說:“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我也百度了一下:

關於宮保雞丁的來曆,一般認為和丁寶楨有關,有三種傳說:

一說:丁寶楨原籍貴州,清鹹豐年間進士,曾任山東巡撫,後任四川總督。他一向很喜歡吃辣椒與豬肉、雞肉爆炒的菜肴,據說在山東任職時,他就命家廚製作“醬爆雞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時此菜還未出名。調任四川總督後,每遇宴客,他都讓家廚用花生米、幹辣椒和嫩雞肉炒製雞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歡迎。後來他由於戍邊禦敵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其家廚烹製的炒雞丁,也被稱為“宮保雞丁”。

二說:丁寶楨來四川,大興水利,百姓感其德,獻其喜食的炒雞丁,名曰“宮保雞丁”。

三說:丁寶楨在四川時,常微服私訪。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子雞丁,叫家廚仿製,家廚以“宮保雞丁”名之。

另外,也有說法認為這道菜源起於著名人物左宗棠。

說左宗棠最喜歡吃家廚給他做的雞,而做法就是將雞肉切成丁,再配上花生,筍丁,木耳等配料一起炒。清朝巡撫有宮保,少保等稱號,又因為左宗棠曾任巡撫,被稱為左宮保,所以人們就稱此菜為宮保雞丁。

宮爆雞丁和宮保雞丁

宮爆雞丁原來是不叫宮爆雞丁的,應該是宮保雞丁的。現在大大小小的中餐館中,“宮保雞丁”這道菜可謂司空見慣。至於有些菜單上寫成了“宮爆雞丁”,是有人認為烹製方法為“爆炒”,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沒有弄清楚“宮保雞丁”的由來。

說到“宮保雞丁”,當然不能不提它的發明者——丁寶楨。據《清史稿》記載:丁寶楨,字稚璜,貴州平遠人,鹹豐三年進士,光緒二年任四川總督。據傳,丁寶楨對烹飪頗有研究,喜歡吃雞和花生米,並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四川總督任上的時候創製了一道將雞丁、紅辣椒、花生米下鍋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這道美味本來隻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後來越傳越廣,盡人皆知。但是知道它為什麽被命名為“宮保”的人就不多了。

所謂“宮保”,其實是丁寶楨的榮譽官銜。據《中國曆代職官詞典》上的解釋,明清兩代各級官員都有“虛銜”。最高級的虛銜有“太師、少師、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少師、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上麵這幾個都是封給朝中重臣的虛銜,沒有實際的權力,有的還是死後追贈的,通稱為“宮銜”。在鹹豐以後,這幾個虛銜不再用 “某某師”而多用“某某保”,所以這些最高級的虛銜又有了一個別稱——“宮保”。丁寶楨治蜀十年,為官剛正不阿,多有建樹,於光緒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追贈“太子太保”。如上文所說,“太子太保”是“宮保”之一,於是他發明的菜由此得名“宮保雞丁”,也算是對這位丁大人的紀念了。

時過境遷,很多人已不知“宮保”為何物,就想當然地把“宮保雞丁”寫成了“宮爆雞丁”,雖一字之差,但卻改變了紀念丁寶楨的初衷。

好啦,都明白了吧?中華飲食中的學問大著那!爭論了半天也餓了,嚐嚐剛出鍋的宮保雞丁吧: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