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納粹將星之二:奧托-庫姆和黨衛軍“歐根親王”山地 (圖)

(2004-09-15 13:55:29) 下一個


圖1. 奧托 ▪ 庫姆肖像 圖2. 第7山地師士兵正在向遠處逃跑的平民掃射,注意山坡下倒伏的累累屍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南斯拉夫戰場,大概是二戰中最殘酷血腥的戰區之一。這裏的戰爭不但反映了二戰兩大陣營之爭(同盟國對軸心國),還涉及政治鬥爭(共產黨對保王黨和法西斯)、民族之爭(塞爾維亞人對克羅地亞人、波斯尼亞穆斯林以及德意誌人)、和領土之爭(南斯拉夫對德國、意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 。戰爭中南斯拉夫各抵抗組織不僅和德軍作戰,而且自相殘殺。鐵托領導的南共遊擊隊頑強抵抗,將十幾萬德軍拖在南斯拉夫,緩解了東線蘇軍的壓力。南斯拉夫也為此付出巨大代價,城市、工廠、基礎設施成為一片廢墟,170萬南斯拉夫人在四年的戰爭中喪生,占戰前人口的11%。死亡人口以青壯年男性為主,平均年齡22歲,南斯拉夫的人口結構戰後幾十年都無法恢複平衡。 在對南共遊擊隊的山地戰爭中,德國黨衛軍第7山地師“歐根親王”也打出了名氣,成為抵抗力量退避三舍的勁旅,而該師第三任師長奧托 ▪ 庫姆,則是遊擊隊員們談虎色變的人物。 1. 庫姆在東線 庫姆(Otto Kumm)於1909年10月1日出生在漢堡的一個工人家庭。他16歲時輟學,到一個印刷廠做學徒,掌握了排版技術。1930年,庫姆加入衝鋒隊,次年加入黨衛隊,接受軍事訓練。1934年3月,庫姆晉升少尉,指揮黨衛隊總支部(Allgemeine)第三分隊。次年,庫姆被調到新成立的黨衛隊精英“日爾曼尼亞”團,擔任排長。不久,庫姆離職接受指揮官培訓一年。畢業以後,庫姆晉升上尉,被調到“德意誌”團擔任連長。 納粹德國吞並奧地利以後,希特勒下令挑選一批骨幹到奧地利組建黨衛隊第三團,庫姆便在其中。1938年11月,“元首”團(Der Fűhrer)正式成軍,庫姆出任第三營10連連長。次年,德國進攻波蘭,二戰爆發。由於元首團正在接受摩托化裝備,未能參戰。在捷克布羅迪森林的訓練基地,豪瑟將軍(Paul Hausser)將黨衛隊各團組成VT師,成為黨衛軍的濫觴。1940年,VT師參加西線荷蘭戰役,元首團作為突擊隊,數次突破盟軍防線。荷蘭投降以後,VT師揮師南下,進攻法國,突破魏剛防線。庫姆在激烈的戰鬥中負傷,但拒絕離開部隊。到法國宣布投降時,VT師已經推進到法、西邊境。 西線戰事結束以後,庫姆被授予一級鐵十字勳章,並晉升少校,成為元首團三營營長。VT師駐守荷蘭,接受一係列高強度訓練以提高戰鬥力,而一批又一批的骨幹被抽走,組建黨衛軍其他各師。1941年1月,VT師接受黨衛軍第2師的編號,更名為“帝國”師(Das Reich)。5月,帝國師參加了南歐戰役,攻取貝爾格萊德。 1941年6月,德軍進攻蘇聯,帝國師和陸軍第10裝甲師一起組成第46裝甲軍,隸屬中央集團軍群。戰事伊始,元首團團長凱普勒調任別處,庫姆接任團長,在以後的三年中率領這支部隊屢立戰功。渡過第涅伯河以後,帝國師作為德軍突擊箭頭,猛插蘇軍防線縱深,導致數十個師的蘇聯紅軍被殲滅。元首團繼續表現優異,在葉爾尼亞(Yelnya)附近居然敢於向紅軍7個步兵師以及裝備T-34坦克的兩個裝甲旅發動進攻,導致紅軍潰退。庫姆的指揮靈活,經常隨機應變。9月底在羅姆尼以東被圍的蘇軍突破德軍包圍圈,庫姆的元首團此時正執行東進的任務。發現蘇軍突圍以後,庫姆立刻指揮元首團折向南方,截住了突圍的紅軍第5騎兵師,將其擊潰,殲滅1千多人。 1941年10月,庫姆晉升中校,並被授予日爾曼金十字勳章。這個月,希特勒發動“台風行動”,目標直指莫斯科。此時天氣已經轉冷,依然身著夏季軍裝的德軍士兵極不適應俄國嚴寒的天氣和泥濘的道路,進展緩慢,而蘇聯最高統帥部要求前線蘇軍節節抵抗,和陣地共存亡。斯大林沒有給莫斯科衛戍部隊提供多少增援,用這些部隊和德軍拚消耗,不惜將他們打光,而在後方集結了17個集團軍共150萬人的預備隊,準備投入冬季攻勢。12月2日,元首團攻取列尼諾(Lenino),離莫斯科僅17公裏之遙。強弩之末的德軍被迫放棄攻勢,掘壕據守。帝國師被調離休整,留下元首團防守陣地,此時的元首團隻剩下650人。僅僅3天以後,蘇軍就發動強大反攻,德軍不支敗退。元首團和其他一些骨幹部隊奉命據守幾個戰略要地,阻止蘇聯紅軍從德軍北方和中央集團軍群的結合部突破。激烈的戰鬥給元首團造成大量傷亡,到次年2月12日,庫姆手下能夠戰鬥的士兵僅剩126人。 庫姆後來回憶這段時間的戰鬥,蘇軍步兵幾乎以肩並肩的密集程度向德軍陣地進行波次衝鋒,前仆後繼,陣亡士兵的屍體堆成了人牆。庫姆估計在元首團陣地前倒下的蘇軍有1萬5千人,擊毀的坦克大約有70輛。2月17日,元首團被調離前線休整,庫姆率領他的殘部來到師部報到,在這裏遇到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將軍(Model)。莫德爾問他部隊在什麽地方,還有多少人,庫姆指向窗外,答到:“元首團全體官兵正在外麵等候您的檢閱。” 此時在師部大院的雪地裏矗立著的35個人,便是2千5百人編製的元首團剩餘的全部官兵。 由於元首團的出色表現,庫姆被授予騎士十字勳章,而莫德爾將軍親手將勳章別在庫姆胸前。帝國師隨後調到法國休整,在這裏換裝成為裝甲師。1943年2月,帝國師回到東線,參加“哈爾科夫”反擊戰。庫姆的元首團再放光芒,獨力進攻7個營的蘇軍,並將敵人擊潰。隨後元首團向縱深插入,攻占鐵路線上的重鎮,截斷蘇軍的補給和增援。為此庫姆的騎士十字勳章上被加授橡樹葉,他是整個帝國師獲此榮譽的第一人。 同年5月,庫姆晉升上校,奉命離開帝國師回到柏林。庫姆軍事生涯的下一站是南斯拉夫,他將去那裏加盟新組建的黨衛軍第7山地師,和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軍較量一番。 2. 南斯拉夫抵抗運動 對於南斯拉夫來說,1941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國王保羅(Royal Regent Paul)為了保住南斯拉夫的獨立自主,同德國、意大利簽訂了友好條約。這一條約激怒了南斯拉夫一些軍政要員,3月27日,以西莫維奇將軍(Dusan Simovic)為首的一批軍人發動政變,廢除條約,驅逐國王保羅,扶立17歲的傀儡彼得為國王。希特勒不能容忍這種背信棄義,命令德軍入侵南斯拉夫。德國空軍將貝爾格萊德炸成一片廢墟,然後德軍從保加利亞和奧地利出擊,南北對進,於4月15日在薩拉熱窩俘虜整個南斯拉夫統帥部,南斯拉夫宣布投降。隨後南斯拉夫領土被德國、意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瓜分,而德國在克羅地亞建立一個傀儡政權。 一些原南斯拉夫國防軍官兵拒絕投降,在米哈依洛維奇上校(Colonel Draza Mihailovic)的領導下在塞爾維亞西部山區繼續抵抗。米哈依洛維奇的抵抗力量自稱“切特尼克”(Chetniks),名稱來源於1804年塞爾維亞反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的起義領導人切特(Hajduchke Chete) 。這是整個歐洲第一支反抗納粹德國的抵抗組織,部隊大多是前南斯拉夫國防軍,以塞爾維亞人為主。這個時期南斯拉夫各地的抵抗組織都遵他為領袖,而流亡英國的國王保羅於1942年初正式任命他為南斯拉夫武裝力量總司令。英國早在1941年底就開始向切特尼克提供援助,空降軍事聯絡官員,而切特尼克也積極營救被擊落的盟軍飛行員,向盟軍提供德軍的情報。 起初,切特尼克的部隊非常活躍,頻繁襲擊德軍小股部隊。1941年10月,在切特尼克的一次伏擊中20名德軍士兵被打死,德軍瘋狂報複,血洗塞爾維亞小鎮克拉古耶瓦奇(Kragujevac),殺死2千平民,其中包括數百學童。這次事件震驚了米哈依洛維奇,為了保護無辜的人民,他改變策略,消極避戰,積蓄力量,等待盟軍在主戰場上擊敗德軍,然後乘其弊一舉收複國土。正當切特尼克漸漸銷聲匿跡之時,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的遊擊隊卻日益活躍起來。 德軍入侵南斯拉夫之時,南共並沒有任何抵抗動作。究其原因,大概在於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此時德國還算是蘇聯的盟友,而南共希望德軍推翻南斯拉夫現行王權統治,為共產黨以後奪權創造條件。直到德軍入侵蘇聯以後,南共這才行動起來,組織全國範圍的大規模起義,而南共領導人鐵托逐漸成為南斯拉夫抵抗力量的核心。 鐵托原名布羅茲(Josip Broz),1892年出生於克羅地亞西北部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是克羅地亞人,母親是斯洛文尼亞人。早年的鐵托由於家境貧困,幹過許多行當,最拿手的是電工。一戰時鐵托參加奧匈帝國軍隊,軍銜上士。1915年3月,鐵托在東線受傷,被俄軍俘虜。在戰俘營裏,鐵托加入共產黨,並參加了十月革命。1920年,鐵托攜俄國妻子回到克羅地亞,積極參與當地共產黨的活動,於1928年被捕,入獄6年。出獄以後鐵托成為共產國際的特務,在南歐各國活動,結識了不少精英人物,這些人成為鐵托日後的親密戰友。1934年,鐵托被選進南共中央委員會。三十年代後期,鐵托前往蘇聯受訓,此時正值斯大林的肅反運動,南共絕大多數領導人遭到清洗。1937年,幸免於難的鐵托被共產國際任命為南共總書記。這時的南共由於官方的打壓、內部權力鬥爭以及蘇聯的大清洗,實力大損,一度隻剩下幾百名黨員。鐵托在短短四年間就將南共發展到黨員1萬2千人,共青團員3萬餘人。 1941年秋天,南共發動起義,很快被德軍鎮壓。起義部隊撤退到克羅地亞和波斯尼亞堅持遊擊戰爭,更名為“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軍”。南共領導的遊擊隊迅速壯大,發展到15萬人,編為9個師和36個獨立旅。起初,遊擊隊和切特尼克相互合作,9月裏鐵托還會見米哈依洛維奇,共商大計。米哈依洛維奇夢想恢複南斯拉夫的王權統治,仇視共產主義,兩人的分歧太大,合作注定是曇花一現。此時德軍公開宣稱,抵抗力量每殺死一名德國士兵,德軍就要殺死100個南斯拉夫人作為報複。米哈依洛維奇因此約束部下,避免和德軍作戰;而鐵托指揮遊擊隊繼續攻擊德軍,他認為德軍的野蠻報複會激發南斯拉夫人民的同仇敵愾,使更多的人投奔抵抗力量。11月,米哈依洛維奇命令切特尼克進攻遊擊隊,並開始同德國、意大利占領軍合作,協同防共。在以後三年多的時間裏,南共遊擊隊同切特尼克大打出手,而數十萬人喪生於殘酷的內戰之中。 在德軍、意大利軍和切特尼克的聯合圍剿之下,南共遊擊隊舉步唯堅。進入1943年,風傳盟軍將在巴爾幹半島登陸,鐵托害怕切特尼克得到盟軍的直接支援而坐大,派人和克羅地亞政府接觸,以允許德軍軍列安全通過遊擊隊占領區為條件,換取德軍和克羅地亞部隊不幹涉遊擊隊進攻切特尼克的承諾。隨後南共遊擊隊大舉進攻米哈依洛維奇的部隊。3月間,在波黑和黑山的一係列戰鬥中,南共遊擊隊決定性地擊敗了切特尼克,成為南斯拉夫抵抗力量的主導。 由於7個德國步兵師和30個意大利步兵師被南共遊擊隊拖住,德軍東南司令部對此非常不滿,於1943年5月專門調集包括黨衛軍“歐根親王”師在內的四個德國山地師發動“施瓦茨行動”(Unternehmen Schwartz),協同意大利、保加利亞和克羅地亞四方會剿南共遊擊隊。5月底,鐵托的主力約10萬人被重重包圍在黑山的蘇傑斯卡峽穀(Sutjeska Gorge),危在旦夕。堅韌頑強的南共遊擊隊以血肉之軀對抗敵軍的飛機和坦克,硬是在叢山峻嶺中殺出一條血路,以陣亡5萬人的代價突圍而去。80年代初南斯拉夫電影《蘇傑斯卡戰役》在中國公映,向我們生動地再現了此戰的血腥和殘酷。 蘇傑斯卡戰役其實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快局勢發生轉機。1943年6月意大利向盟軍投降,南共遊擊隊迅速挺進意大利占領區,接收了大批意軍丟棄的武器裝備,實力大增。12月,德黑蘭會議召開,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達成協議,放棄切特尼克,轉而支持南共遊擊隊。局勢的逆轉讓鐵托信心百倍,加強了對德軍的攻擊。1944年5月,德軍情報人員偵察到鐵托的主力匯集在波斯尼亞西部的德瓦爾(Drvar),德國第二集團軍立刻發動“騎士行動”,而黨衛軍“歐根親王”山地師在庫姆的指揮下承擔了突襲德瓦爾的任務。 3. 黨衛軍第7山地師“歐根親王” 二戰爆發前,全世界的德意誌民族(Volksdeutsche)共有大約1億人,其中2千萬人居住在德國以外的其它歐洲國家,1千3百萬人居住在美國。德軍入侵南斯拉夫時,南斯拉夫境內大約有70萬德意誌民族,主要聚居在塞爾維亞的巴納特地區(Banat Region)。早在1940年8月,負責為黨衛軍募兵的伯格少將就向希姆萊提議,征召巴爾幹半島的德意誌民族組建新的黨衛軍部隊。1942年3月,希姆萊批準組建黨衛軍第7誌願山地師(7th Waffen SS Freiwilligen Gebirgs Division)。由於應召的誌願人員隻有5千人,希姆萊最後命令在巴爾幹地區的德意誌民族中征兵,很快使第7山地師達到了21,500的滿員編製。此次征兵行動一共在南斯拉夫征召德意誌民族士兵42,000人,在羅馬尼亞征召了54,000人,都編入各黨衛軍山地部隊。 這個時期納粹德國在南斯拉夫組建的黨衛軍部隊,還包括其他族裔。黨衛軍第13山地師“漢紮爾”(13th Waffen SS Gebirgs Division der "Handzar")和第23山地師“卡馬”(23rd Waffen SS Gebrigs Division der "Kama")在波黑地區組建,主要由克羅地亞族士兵組成。第21山地師“斯坎德貝格”(21st Waffen SS Gebirgs Division der "Skanderbeg")在科索沃組建,由當地的阿爾巴尼亞穆斯林組成。此外駐紮在克羅地亞的德國陸軍第369,373,392步兵師裏,克羅地亞族士兵占很大比例。黨衛軍第21山地師臭名昭著,在科索沃進行種族清洗,以追剿遊擊隊為借口大肆屠殺和驅逐塞爾維亞人和猶太人。第21山地師在1944年底被蘇軍消滅大半,殘部和第7山地師合並。 成軍以後的第7山地師以奧地利17世紀名將歐根親王(Prinz Eugen)命名。由於主要擔負圍剿遊擊隊的任務,第7山地師的裝備很差,缺少火炮,步兵使用原捷克軍隊的武器,隻有十幾輛西線繳獲的法國坦克。首任師長是黨衛軍少將弗萊普斯(Arthur Phleps),此人是羅馬尼亞出生的日爾曼人,一戰時服役於奧匈帝國軍隊。弗萊普斯是山地戰專家,1941年以前是羅馬尼亞一個山地軍的軍長。1942年4月,弗萊普斯晉升中將,次年5月調任第5山地軍軍長,奧伯坎普準將(Karl Reichsritter von Oberkamp)接任第7山地師師長,而庫姆出任參謀長。庫姆剛到部隊,就參加了蘇傑斯卡戰役。此戰在南斯拉夫組建的德軍部隊表現優異,希特勒大悅,宣布在德軍中服役的德意誌民族士兵將自動取得德國國籍。 第7山地師的軍官大多來自其他黨衛軍部隊,他們相當鄙視這些從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征召的士兵,認為他們受到當地人同化,喪失了不少德意誌民族的優秀品質。許多士兵說不好德語,經常遭到長官的侮辱,被斥作“吉普賽雜種”、“塞爾維亞豬”等等。1943年9月,200多名士兵不堪忍受這種劣待,發動兵變。此事震驚了包括希姆萊在內的黨衛軍高層,在嚴懲作亂士兵的同時,也嚴令第7山地師各級軍官善待士兵。這是德國黨衛軍二戰期間唯一的兵變事件。 蘇傑斯卡戰役以後,一戰成名的第7山地師移防薩拉熱窩,接收了400挺MG-42機關槍和18門75毫米山炮,裝備有所改善。1943年的下半年,第7山地師參與6次圍剿行動,同南共遊擊隊激戰,傷亡兩千多人,士氣開始受到影響。1944年1月,師長奧伯坎普積勞成疾,不得不離職休養,35歲的庫姆接任第7山地師師長。 4. 較量 1944年5月,德軍第2集團軍發動“騎士行動”,庫姆的第7山地師承擔突襲德瓦爾鐵托總部的任務,伺機尋找遊擊隊主力進行決戰。此次行動德軍還派遣第500傘兵營,以降落傘和滑翔機空降德瓦爾,差點活捉鐵托。鐵托僥幸逃脫,撤到意大利盟軍占領區,然後轉到亞德裏亞海的維奇島(Vic Island)遙控指揮。 5月25日,第7山地師開始發動進攻,庫姆很快發現對手已經今非昔比。南共遊擊隊信心十足地展開陣地戰,在群山中依托地形構築防禦工事,以猛烈的炮火頑強防守,戰鬥中也一反常態,完全不吝惜彈藥。一旦德軍攻勢顯露疲態,南共遊擊隊在盟軍轟炸機的掩護下立刻發動反擊,通常是主力頂住德軍進攻,其他部隊利用地形迂回到德軍的側後發起攻擊。德軍則不得不品嚐喪失製空權的苦果,庫姆在戰後的報告裏嚴厲批評德國空軍消極避戰,置德軍步兵於不顧。相比之下,弱小的克羅地亞空軍卻傾巢出動和盟軍飛機硬拚,支援克羅地亞部隊。 南共遊擊隊雖然火力大為提高,在戰術素養上仍然遠遜德軍精英部隊。麵對遊擊隊的堅強抵抗,庫姆命令偵察營穿插到遊擊隊戰線後方,攻克重鎮裏布尼克(Ribnik),鐵托不得不下令全線撤退。遊擊隊前線指揮官抗命不遵,反而集中兵力向第7山地師發動猛烈反攻,企圖將其一舉消滅。庫姆的第13山地團攻克烏瓦拉(Uvala)地區的一個高地以後,還沒來得及鞏固防禦工事,南共遊擊隊就發動了團級規模的衝鋒,成功突破德軍戰線,一直衝到庫姆的師部所在地,但強弩之末的遊擊隊被庫姆的警衛營擊潰。當德軍其他各師陸續圍上來以後,南共遊擊隊不支撤退,化整為零跳出了德軍包圍圈。第7山地師各部乘勝追擊,戰果累累,不但繳獲大批軍用物資,還殲滅了幾支遊擊分隊。6月6日,第7山地師移師薩拉熱窩,在這裏同鐵托的王牌部隊“第一無產階級師”(1st Proletarian Division)發生激戰。第一無產階級師顯然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在硬碰硬的戰鬥中幾乎全軍覆沒。為了避免被殲滅,第一無產階級師殘部被迫撤到塞爾維亞。“騎士行動”以後,南共遊擊隊各部為避敵鋒芒,紛紛從克羅地亞和波黑撤到塞爾維亞山區。 “騎士行動”的勝利隻不過是德軍的回光返照而已。1944年8月,蘇聯紅軍攻入羅馬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相繼倒戈,駐守希臘和愛琴海島嶼的35萬德軍麵臨被圍殲的危險。9月8日,第7山地師和其他幾支黨衛軍部隊堅守馬其頓的瓦達爾走廊(Vardar Corridor),掩護35萬德軍順利撤到南斯拉夫。在這裏第7山地師麵對蘇軍一個集團軍的猛烈進攻,以傷亡一萬多人的代價完成了掩護任務。由於後撤的公裏橋梁被南共遊擊隊截斷和破壞,第7山地師不得不翻越叢山峻嶺撤退。 此後第7山地師一直擔任德軍E集團軍群的後衛,阻擊緊追不舍的蘇軍。這樣且戰且退到11月份,第7山地師隻剩下6,150人,而且主要是由打殘的其他德軍部隊拚湊而成。一次庫姆視察自己的炮兵時,發現一個炮兵連長居然透過炮管瞄準。“你的炮沒有瞄準器嗎?” 庫姆問道。連長回答說:“我們都不知道怎麽用瞄準器 - 我們原來是空軍地勤部隊。” 1945年1月,蘇軍從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E集團軍群結合部突破,整個德軍防線有崩潰的危險。為了堵住缺口,德軍發動“春季風暴”行動,反擊蘇軍。第7山地師是少數幾支仍然有能力進攻的德軍部隊,在此次行動中表現優異,受到德軍統帥部的嘉獎。“春季風暴”行動結束以後,庫姆就調離部隊,前去指揮黨衛軍“希特勒衛隊”裝甲師。此時的“希特勒衛隊”裝甲師,隻剩下16輛坦克和1,600名官兵。即使這樣,庫姆仍然取得了幾次不大不小的局部勝利,但於事無補。5月,德軍統帥部命令各部隊向對麵的盟軍投降,“希特勒衛隊”裝甲師此時正和蘇軍作戰,在東線久經沙場的庫姆明白向蘇軍投降的後果,率領部隊西去,最後向奧地利的美軍投降。 5. 後話 第7山地師在南斯拉夫作戰期間,多次屠殺無辜平民。1944年3月27日,第7山地師的部隊在達爾馬提亞(Dalmatia)地區大肆燒殺,屠戮平民834人,燒毀房屋500間。7月28日,第7山地師的部隊血洗維裏卡村(Village of Velika),屠殺平民428人,燒毀房屋300間。1945年5月,第7山地師在斯洛文尼亞向南共遊擊隊投降。戰後許多第7山地師的官兵被南斯拉夫軍事法庭審判處決。 1945年春天,切特尼克和克羅地亞殘餘部隊3萬餘人跟隨德軍撤到奧地利,向英軍投降。戰後英軍將這些人押送回南斯拉夫,結果鐵托下令將他們全部屠殺,拋屍於山澗之中。1946年7月17日,切特尼克領導人米哈依洛維奇在貝爾格萊德的一個高爾夫球場被行刑隊槍決。克羅地亞偽政權的領導人帕維裏奇(Ante Pavelic)等人則在羅馬教廷的努力營救下從英軍戰俘營逃脫,被送到阿根廷和西班牙等地定居。 庫姆被釋放以後,攜家眷到西德奧芬堡(Offenburg)居住,重操印刷排版舊業,在布爾達出版社(Burda Publishing House)擔任經理23年。庫姆在業餘時間非常活躍,組織退役軍人團體,援助二戰老兵和他們的家屬,並四處奔走為黨衛軍士兵正名,成功說服西德政府補發前黨衛軍士兵的退休金。退休以後,庫姆潛心著作,寫成幾部回憶錄,其中《黨衛軍第7山地師歐根親王》於1978年出版發行,成為暢銷書。這本書也受到一些史學家的批判,認為庫姆美化黨衛軍,對第7山地師屠殺平民的暴行輕描淡寫。庫姆於2004年3月去世,享年94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