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納粹將星之一:裝甲邁耶 (圖)

(2004-09-13 09:53:38) 下一個



圖1. 邁耶肖像

圖2. 邁耶在指揮戰鬥

圖3. 邁耶接受宣判

 

 “他在俄國作戰的三年中,到達了德軍推進的最遠端 - 高加索山脈深處。他三次被蘇軍包圍,每次都率領少數幸存者殺出一條血路突圍。對他來說,卡昂-法萊戰役(Caen-Falaise)是代表瓦格納精神的輝煌之作. . .當他描述他和他的戰友的行動時,聽起來好像他把自己看作(瓦格納歌劇中的傳奇英雄)西格弗裏德,率領著他的戰士們慷慨赴死。” (摘自“對黨衛軍少將科特 • 邁耶的審訊”,《裏戴爾 • 哈特文集》之“德國將軍專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湧現出一代年輕的黨衛軍將領,他們的軍事指揮才華在德國陸軍中是史無前例的,邁耶正是他們的代表人物。邁耶是一個狂熱的納粹分子,願意為他敬愛的元首戰死沙場。但邁耶又是一個職業軍人,與那些看守集中營的納粹屠夫截然不同。縱觀邁耶的軍事生涯,我們可以看到他作戰英勇頑強,指揮有方,能夠將部下的潛能發揮到極限。邁耶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贏得了對手的尊敬。

1954年冬天,在德國監獄服刑的邁耶再次遭到起訴,被控對他部下的戰爭罪行負責。一天,邁耶被帶到加拿大占領軍總部,幾個加拿大軍官告訴他,如果他被判有罪,加拿大占領軍全體軍官將辭職抗議。須知邁耶的部隊曾經在諾曼底和加拿大軍隊激戰,造成數萬加拿大官兵傷亡,其中包括被屠殺的27名加拿大戰俘。加拿大軍官們對邁耶的維護,隻能解釋為職業軍人之間的惺惺相惜。

 

1. 黨衛軍中馬前卒

 邁耶(Kurt Adolph Wilhelm Meyer)生於1910年12月23日,其父是一戰老兵。由於父親早死,邁耶不得不中途輟學,養家糊口。他先當了一年多的礦工,然後又當了幾年警察。邁耶是鐵杆納粹分子,15歲加入“希特勒青年團”(Hitler Yugend), 19歲加入“衝鋒隊”(Sturm Abteilung),接著進入黨衛隊,次年正式加入納粹黨。1934年5月,邁耶被調到黨衛隊精英“阿道夫•希特勒衛隊”(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 簡稱LAH),擔任排長。兩年以後升為第14反坦克連連長。

“希特勒衛隊”1933年5月由黨衛隊頭目迪特裏希(Josef "Sepp" Dietrich)創建,開始隻從黨衛隊各分隊中精挑細選120人,標準高得驚人,身高要求一米八以上,腿和軀幹的比例都有嚴格規定,還要求提供追溯至1800年的家族史。1933年11月9日,也就是慕尼黑“啤酒館政變”失敗十周年紀念日,“希特勒衛隊”集體向希特勒本人宣誓效忠。次年,“希特勒衛隊”參加了著名的“長刀之夜”行動,處決了衝鋒隊首領羅姆(Röhm)和他的死黨。“希特勒衛隊”於同年10月擴充,並得到摩托化裝備。二戰之前,“希特勒衛隊”作為團級作戰單位參加了吞並奧地利和入侵捷克的行動。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邁耶率部參戰,表現勇敢,調任第15摩托車連連長。次年,邁耶跟隨“希特勒衛隊”參加西線荷蘭戰役。此戰中邁耶表現出極強的冒險精神。當他的部隊在荷蘭小鎮澤沃爾(Zwolle)外遭遇荷軍頑強抵抗,邁耶和另一個軍官駕駛一輛民用轎車衝過荷軍陣地,開進小鎮。邁耶前去麵見鎮長,敦促他立刻投降。鎮長被邁耶的膽大妄為所震攝,德軍終於兵不血刃開進澤沃爾。由於在荷蘭戰役中的卓越表現,邁耶被授予一級鐵十字勳章。

1940年9月,“希特勒衛隊”再次擴充,達到一個旅的編製。邁耶晉升少校,他的部隊擴編為“希特勒衛隊”偵察營(Aufklärungs-Abteilung LAH)。1941年春天,“希特勒衛隊”參加南歐作戰,邁耶開始嶄露頭角。希臘軍隊利用希臘北部山區的有利地形,頑強阻擊德軍。4月17日,“希特勒衛隊”旅接到命令,要求派出一支部隊,攻克克裏蘇拉山口(Klisura Pass),邁耶的偵察營奉命出擊。克裏蘇拉山口由希臘第21師把守,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邁耶率部輕裝簡行,沿著山間的羊腸小道翻越群山,繞到希臘防線的側後。黎明時分,邁耶的部隊上刺刀發起衝鋒,和山口外的德軍一起夾擊希臘守軍。經過一天的激戰,山口被攻克,希臘守軍一萬兩千人被俘,而邁耶的部隊僅僅陣亡9人,傷18人。由於在克裏蘇拉山口的戰功,邁耶被授予騎士十字勳章。

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希特勒衛隊”旅隸屬南方集團軍群。邁耶的偵察營作為德軍的攻擊箭頭,突破蘇軍多道防線,經常深入蘇軍戰線幾十公裏,然後再掉頭殺出來。10月,德軍開始進攻克裏米亞,邁耶的偵察營又是一馬當先,深入蘇軍防線後方。邁耶戰後的回憶錄中記載,他的偵察營沿途超越多支撤退的蘇軍部隊,士兵們從車裏探出身子用機槍掃射。不久,十七萬克裏米亞蘇軍被全殲。1942年,“希特勒衛隊”在法國換裝,組建成“希特勒衛隊”黨衛軍裝甲師。次年1月,“希特勒衛隊”裝甲師被緊急召回東線,參加“哈爾科夫”反擊戰。邁耶的偵察營在一個坦克營的支持下,突入蘇軍戰線縱深50公裏,攻克蘇軍撤退的必經之地阿萊克謝尤卡(Alexejewka),並堅守數天,打退蘇軍多次突圍,最後使蘇軍第六近衛騎兵軍被全殲。因為此次傑出表現,邁耶的騎士十字勳章被加授橡樹葉。

此後不久,邁耶被調到後方接受團級指揮官培訓,準備參與組建一支新的黨衛軍裝甲師。

 

2. “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希特勒青年團”1926年由納粹黨創建,目的是訓練未來的“雅利安超人”、第三帝國忠誠的衛士。在希特勒青年團裏,身體和軍事技能訓練比文化教育更受重視,團員在各訓練營裏學習使用武器,加強體能和力量,進行基本戰術演練,並接受反猶太主義教育。參加希特勒青年團起初是自覺自願,從1939年開始,納粹黨命令所以17歲以上的德國青年必須加入希特勒青年團。1940年,希特勒青年團的年齡界限降低到10歲以上。

1943年是二次大戰的轉折點,納粹德國在這一年遭受了幾次慘敗,兵力開始捉襟見肘。這一年,黨衛軍少將伯格(Gottlob Berger)向希特勒建議,征召所有1926年出生的希特勒青年團員,組成一支黨衛軍部隊。是年4月,希特勒簽署命令,組建黨衛軍第12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團”(12th SS Panzer Division "Hitlerjugend")。命令要求所有新兵接受為期六周的訓練。但是由於時間緊迫,軍訓被縮短到四周。到9月,總共一萬六千希特勒青年團員應徵,接受軍訓。這些人年輕氣盛,堅信納粹理念,狂熱崇拜希特勒,可以毫不猶豫地為他獻出自己的生命。

為了保證這支年輕的部隊具有強勁的戰鬥力,一大批來自東線的老兵被充實進來,擔任中、下級軍官。這些人大部分來自久經考驗的“希特勒衛隊”裝甲師。黨衛軍第12裝甲師的首任師長是威特少將(Fritz Witt),此時年僅34歲。邁耶則出任第25擲彈兵團團長。在比利時的訓練營裏,來自東線的老兵們將德國陸軍的步兵操典棄之不用,在四周內教給新兵們許多實戰經驗,輔以頻繁的實彈訓練,靈活的戰術演習完全代替了呆板的隊形操練,因而士兵們在訓練中始終保持旺盛的士氣。

黨衛軍第12裝甲師的裝備在德軍中堪稱首屈一指。全師定員20,540人,擁有7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一百餘門,坦克229輛,裝甲車658輛,以及其它機動車兩千多輛。該師有三個坦克營,包括一個營的“豹”式坦克81輛;一個營的“PzKpfW四型”坦克69輛;以及一個營的StuG III型坦克殲擊車79輛。StuG III型坦克殲擊車取消了炮塔,高僅兩米,裝備一門75毫米口徑48倍身管的加農炮,威力巨大,在一千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109毫米厚的均質鋼板。這種坦克殲擊車是防禦戰的利器,在諾曼底戰役中給盟軍坦克造成極大的威脅。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黨衛軍第12裝甲師急忙向諾曼底的卡昂地區集結,企圖對盟軍發動反擊,將他們趕進大海。這真是一支年輕的隊伍,邁耶的第25擲彈兵團裏,65%的士兵尚不滿18歲,25歲以上的老兵隻占3%。老兵們明白未來的戰鬥將異常殘酷,而他們周圍這些稚氣未消的士兵們將肩負重擔。一個老兵在日記裏這樣寫道:“我們都知道即將來臨的是怎樣的戰鬥,看一眼周圍這些年輕的擲彈兵們,一個個都微笑著。他們毫不畏懼,充滿自信,堅信他們天生的強壯和進取心。這些年輕人將怎樣接受考驗呢?”

 

3. 血與火的洗禮

參加諾曼底反擊戰的德軍部隊,除了“希特勒青年團”以外,還包括黨衛軍“帝國”裝甲師(Das Reich);“希特勒衛隊”裝甲師;第9裝甲師“Hohenstanfen”;第10裝甲師“Frundsberg”;以及德國陸軍第21裝甲師。他們麵對登陸盟軍47個師的進攻。由於這些部隊散布在法國和比利時各地,向諾曼底集結途中遭受盟軍飛機的狂轟濫炸,損失慘重,行程延誤,結果逐次被投入諾曼底戰場,然後逐次被消滅。

6月7日,邁耶的第25擲彈兵團到達卡昂時,發現小鎮一片火海。德國最高統帥部命令到達諾曼底的黨衛軍部隊立刻發動反擊。此時第12裝甲師隻有邁耶的部隊進入陣地,其他各團仍然分散在卡昂周圍。邁耶部隊據守的高地前方,加拿大第9旅猛撲上來。邁耶將他的50輛PzKpfW四型坦克埋伏在高地的反斜麵,等敵方坦克穿過他的防線以後,邁耶的坦克營衝了出來將加拿大步兵和他們的坦克截斷,然後從後麵攻擊加拿大坦克。邁耶的第三營對加拿大新斯科沙高地團(Nova Scotia Highlander)迎頭痛擊,另外兩個營猛攻加拿大軍隊的兩側。促不及防的加拿大軍隊倉皇退卻四公裏,在小鎮布隆(Buron)附近穩住陣腳。 6月8日,第12裝甲師的“豹”式坦克營終於到達前線,邁耶親自率領一隊“豹”式坦克向加拿大軍隊占據的小鎮羅茨(Rots)發動進攻,激戰一夜以後被迫退回,6輛“豹”式坦克被擊毀。經過幾天的戰鬥,加拿大軍隊已經驚詫地注意到對麵德軍都是十七、八歲的孩子,他們異常悍勇,前仆後繼不顧傷亡。但這些年輕的士兵們也表現出戰術紀律和經驗的缺乏,常常盲目地發動進攻,打開缺口以後也未能抓住機會擴大戰果。

邁耶很快發現右側的第21裝甲師並沒有跟上來,他的部隊孤軍深入,暴露的右翼已經有盟軍坦克出沒。邁耶下令撤退,但士兵們很不情願放棄用鮮血換來的陣地,撤退行動拖延了許久。第1716炮兵連的沙夫上士(Rudolf Schaff)在日記中寫道:“第12裝甲師的孩子們精疲力竭地撤了回來,個個沮喪地哭泣 - 他們落淚不是為了沉重的傷亡,而是因為未能達到推進至海灘的戰役目的。” 當晚,第26擲彈兵團趕到邁耶部隊的右側,堵住了缺口。至此雙方都無力進攻,於是各自掘壕固守,戰線暫時穩定下來。6月16日,第12裝甲師位於卡昂鎮西南27公裏的師部遭到英國海軍艦炮的火力襲擊,師長威特喪生。年僅33歲的邁耶眾望所歸,接過指揮權,成為德軍最年輕的師長。

英國第21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決心強攻卡昂,消滅邁耶的第12裝甲師。6月26日,英軍以三個步兵師,兩個裝甲旅,在七百多門火炮的支持下,向卡昂防線的重心112高地發動猛攻。麵對數倍於己的強敵,邁耶的士兵們頑強防守,寸土必爭,時常發動瘋狂的反擊。兩天的激烈戰鬥中,盟軍寸步難行,被擊毀坦克117輛。英軍原計劃兩天拿下卡昂,但兩個星期過去了,卡昂依然在德軍手裏。最後,攻克卡昂已經關係到英軍的聲譽,蒙哥馬利忍無可忍,下令炸平卡昂地區。7月7日,盟軍飛機在卡昂附近投下兩千六百噸炸彈,卡昂被夷為平地。8日,盟軍兩個師再次進攻卡昂,邁耶的部隊頑強抵抗,給德軍在卡昂以南構築新的防線爭取時間。兩天的戰鬥中又有103輛盟軍坦克被擊毀。7月10日,第12裝甲師撤離前線,到法萊以北30公裏的地方休整,卡昂隨即被盟軍攻克。 第12裝甲師在卡昂遭到重創,人員傷亡60%,坦克隻剩下65輛。經過這場血與火的洗禮,幸存的士兵成為經驗豐富,冷酷無情的老兵,他們唯一的期望就是倒下之前盡可能多地殺傷敵人。德國黨衛軍內部刊物“黨衛軍導報”(SS Leitheft)這樣歌頌第12裝甲師年輕的士兵們:“天空中數千架敵機,滾動的炮火覆蓋,集群坦克的彈雨包圍了他們。大地在顫抖,到處是一片火海,但信仰是勇氣最堅強的支柱。臉上沾滿血汙,身上覆蓋著塵土,他們喘息著,戰鬥著,堅韌地釘在自己的戰壕裏。這些青年讓美英軍隊停滯不前。”

 

4. 玉石俱焚

7月18日,英軍發動新一輪攻勢,目標直指法萊城。僅僅休整了一個星期的第12裝甲師作為唯一的預備隊再次拉上前線,堵住盟軍打開的缺口。此時邁耶的部隊已經殘缺不全,勉強組成兩個戰術單位:克勞斯戰鬥隊(Kampfgruppe Krause)和瓦德穆勒戰鬥隊(Kampfgruppe Waldmüller),由50輛坦克支持,在卡昂以南構成一道堅強的防線。法國西北部起伏破碎的地形非常利於防守,邁耶的部隊雖然人數銳減,但戰鬥力依然強勁。他們運用在東線總結的防守經驗,佯裝撤退,然後在預設的陣地伏擊敵軍,這樣使盟軍每前進一步都要承受巨大的傷亡。

這段時間的一個典型戰例,當屬“維裏埃爾嶺”(Verrières Ridge)爭奪戰。維裏埃爾嶺是德軍法萊防線的重心,由三個德國裝甲師的殘餘部隊據守,後來又得到邁耶親自指揮的部隊增援。7月25日,軍長西蒙茲中將(Guy Simonds)指揮加拿大第二軍向維裏埃爾嶺一線發動進攻,其中第五旅的蒙特利爾皇家高地團正麵強攻維裏埃爾嶺。當加拿大士兵通過一塊麥田時,遭到邁耶部隊的伏擊,兩個連被全殲。經過艱苦戰鬥,加拿大第二軍終於克服維裏埃爾嶺一線,但代價巨大,陣亡450人,重傷1,500人。加拿大第二軍在諾曼底戰役中一直是邁耶第12裝甲師的主要對手,總共傷亡18,444人,其中陣亡5,021人。

8月8日,加拿大第一集團軍展開新的攻勢,目標是德軍第89步兵師據守的140高地。加拿大軍隊采用全新的戰術,他們在夜間發動進攻,在沒有炮火準備的情況下,以坦克和裝甲車組成一個縱隊向德軍防線突擊,盟軍飛機不停地在兩側轟炸提供保護。突破德軍防線以後,裝甲車裏的步兵跳下車來,在坦克的掩護下拔除附近的德軍據點。德軍防線頓時瓦解,一時潰不成軍。邁耶到這個區域視察時,發現卡昂-法萊公路上擠滿了潰退的德軍第89步兵師的士兵。邁耶後來在回憶錄中記載:“我意識到必須把他們立刻送回前線。我於是點燃一支雪茄煙,站在路中間高聲問他們,是否想留下我一個人去對付敵人。看到一個師長這樣對他們說話,士兵們停了下來,猶豫了片刻,然後紛紛轉身返回前線。” 邁耶派遣一隊坦克殲擊車去協助第89步兵師防守,然後親率自己的部隊發動反擊。加拿大軍隊推進5公裏以後,不得不停了下來。在接下來的兩天激戰中,又有90輛盟軍坦克被擊毀。

麵對盟軍用之不竭的人力、物力,德軍在諾曼底的失敗其實早已注定。邁耶的部隊連續苦戰後大量減員,兩個戰鬥隊不得不合二為一。合並時,瓦德穆勒戰鬥隊隻剩下20輛坦克和300名士兵。雖然手下隻有幾十輛坦克和千餘人的兵力,邁耶依然在8月9日向111高地的加拿大第四裝甲師發動反擊,以遏製其攻勢。激戰中103輛盟軍坦克被擊毀。 8月14日,加拿大第三師向法萊城東北的159高地發動進攻,而堅守此處的邁耶部隊隻有15輛坦克和500名士兵。在盟軍強大炮火的不斷轟擊之下,邁耶部隊堅守了三天,不得不撤出陣地。法萊城中尚有大約60名第12裝甲師的年輕士兵,他們和其他德軍部隊一起堅守了三天,最後除3人被俘外全部陣亡。法萊城被盟軍攻克以後,盟軍在諾曼底地區的巨大包圍圈已經逐漸合攏,德軍19個師在包圍圈內垂死掙紮。為了讓德軍第七軍突圍,第12裝甲師擔任阻擊任務,一直堅持到8月22日。最後,邁耶率領大約200人和10輛坦克在一個法國農民的引導下衝出盟軍包圍圈。

諾曼底戰役以後德國B集團軍群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第12裝甲師隻剩下10輛坦克和300名士兵。對於一個滿員兩萬人的師來說,第12裝甲師在諾曼底戰役中可算是全軍覆沒了。 由於第12裝甲師在諾曼底表現卓越,邁耶的騎士十字勳章上又加授雙劍徽。9月5日,邁耶在比利時被俘,終於結束了他輝煌的軍事生涯。

 

5. 審判邁耶

英國戰地記者維爾默特(Chester Wilmot)寫道:“德國黨衛軍第12裝甲師士兵在戰鬥中表現出的堅韌和凶猛,是整個諾曼底戰役裏無與倫比的。” 邁耶麾下年輕士兵們的過人之處,在於一種義無反顧的自我犧牲精神。青年人的單純、偏執和衝動,加上對希特勒的崇拜和對納粹信仰的狂熱,造就了一支令人生畏的虎狼之師。

“希特勒青年團”士兵們在體現勇氣、進取心和奉獻精神的同時,也犯下了野蠻的戰爭罪行。諾曼底戰役期間,第12裝甲師殺俘成性,這大概由於部隊裏有不少來自東線的老兵,他們和蘇聯紅軍的戰鬥中已經習慣了你死我活,根本沒有優待俘虜的概念。邁耶的第25擲彈兵團在駐守阿登修道院(Ardenne Abby)時,殺害了27名加拿大戰俘。這些戰俘的屍體被草草掩埋在修道院的花園裏,隨後被加拿大軍隊發現。二戰結束以後,邁耶從戰俘營轉到加拿大占領軍總部,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

軍事法庭的五名法官都是加拿大軍隊的高級將領。埃塞克斯步兵團的麥克唐納中校(Bruce Macdonald)擔任公訴人,佩斯步兵團的安德魯中校(Maurice W. Andrew)擔任辯護人。這次審判得到盟軍統帥部的高度重視,敦促加拿大軍方體現公平和公正的原則,而被害戰俘的家屬通過輿論強烈要求政府嚴懲元凶。麥克唐納中校提出五項控訴,包括劣待戰俘,縱容部下殺俘和親自下令殺俘等等。

控方的證人是一個名叫耶斯奧涅克(Jan Jesionek)的波蘭裔“希特勒青年團”士兵,他作證親耳聽見邁耶對部下說:“要這些戰俘幹什麽?他們隻會吃光我們的口糧!” 但他並沒有聽見邁耶下達殺俘的命令。另一個證人是15歲的法國少年拉切維(Daniel Lachèvre),家住阿登修道院旁邊,他證明戰俘是活著進入修道院的。

邁耶上庭接受控、辯雙方的質詢時,態度相當倨傲,一副“要殺要刮,悉聽尊便”的架勢。由於公訴人麥克唐納中校曾是他的手下敗將,邁耶言語之間頗為不敬,惹得麥克唐納暴跳如雷,需要法官幾次提醒他“克製一些”。邁耶先聲稱不知道修道院裏有過戰俘,當耶斯奧涅克出庭作證以後,又聲稱戰俘在他的部隊進駐修道院時就已經死了,但這又與法國少年拉切維的證詞不符。 1945年12月27日,軍事法庭經過庭議,認為五項罪名中的兩項成立,判處邁耶死刑,由行刑隊執行槍決。宣判之時,邁耶不卑不亢,神情自若,向法庭鞠躬表示接受判決,然後轉過身來,在憲兵押解下昂首闊步離去。

按照盟軍有關規定,軍事法庭的死刑判決需要經過最高軍事長官批準,於是邁耶的判決書出現在加拿大占領軍司令官沃克斯少將(Chris Vokes)的辦公桌上。沃克斯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拒絕批準死刑,他在判決書上寫道:“當我仔細研究針對邁耶的證據時,我發現都是些牽強附會的旁證。” 於是邁耶的判決改為終身監禁。

1946年1月,邁耶被轉到加拿大新布郎斯維克省的多切斯特監獄(Dorchester Penitentiary),開始服刑。 邁耶在服刑期間,閑極無聊,於是給加拿大國防部寫信,根據自己的經驗評價加拿大軍隊,針砭其諸多弊病。邁耶的信在加拿大軍方內部廣為流傳,並受到高層的重視。服刑六年以後,加拿大政府決定將邁耶轉到德國的一座監獄繼續關押。為了不讓加拿大媒體發覺,有關方麵讓邁耶穿上加拿大軍服,趁夜將他偷偷運出多切斯特監獄,直接送上停泊在哈利法克斯港口的輪船。

邁耶在德國服刑四年以後,於1956年9月獲得假釋。邁耶出獄那天,他過去的黨衛軍部下數百人在監獄門口列隊迎接,讓當局頗有“放虎歸山”之憂慮。邁耶獲得自由以後相當活躍,積極為黨衛軍老兵爭取軍人養老金。1957年,邁耶的回憶錄《擲彈兵》(Grenadiers) 出版發行,立刻成為暢銷書,被譯成多國文字,再版十幾次,最近一次的英文版於2001年發行。1961年,邁耶因心髒病去世,終年51歲。

邁耶在加拿大服刑期間,接受了記者多諾修(Jack Donoghue)的專訪。多諾修的采訪錄記載了這樣一段插曲: “(邁耶)隻談純軍事方麵的話題。當他注意到我胸前的退伍軍人綬帶時,問道:‘看來你在歐洲西北部打過仗,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為什麽你們要在維裏埃爾嶺向我正麵進攻?’ 我回答說,我並不知道答案,不過看過那裏的地形以後,我猜想西蒙茲中將一定認為必須拿下這座高地,否則他的後勤補給線將受到高地上德軍火力的威脅。邁耶說:‘如果你們繞過我的陣地,你們就會截斷我的補給線,而我就不得不投降。這真是一場悲劇,我們簡直是屠殺了那些可憐的孩子們。’ 這是他的原話,而他說得很對。那天蒙特利爾皇家高地團有123人死在德軍的陣地前。”

戰爭已經過去多年,被戰爭扭曲的人性也逐漸複原。邁耶在不經意之間袒露胸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老兵內心善良的一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