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猶太人血淚流亡史的開端 - 公元66年猶太大起義

(2004-06-16 16:41:22) 下一個
公元66年爆發的猶太人大起義,是猶太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雖然在此之前,猶太人曾經多次暴動,反抗羅馬帝國的暴政,這次起義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為深遠,而羅馬帝國的鎮壓也最為殘酷-耶路撒泠慘遭屠城,第二神殿被夷為平地,超過一百萬人喪生(這個數字出自尤索弗斯(Josephus)的著作“猶太戰爭”,後世史學家認為可能有些水分。根據吉本的“羅馬帝國的衰亡”,羅馬帝國此時的人口為一億兩千萬)。僅僅65年以後,不屈不撓的猶太人再次起義,羅馬帝國終於對猶太民族失去耐心。起義被鎮壓後,羅馬帝國將所有的猶太人驅逐出猶太地(Judea, 即今天的巴勒斯坦),令其永遠不得返回故國。猶太人於是開始在歐洲各地流亡,成為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飽受欺淩和迫害。 1 曆史背景 公元前63年,龐培和他的羅馬軍團征服當時的獨立國家以色列。公元前43年,羅馬帝國在猶太地建立了一個傀儡猶太王國,由曆史上著名的暴君希羅德統治(就是聖經所載的King Herod),而真正的權柄握在羅馬帝國在敘利亞的總督手中。 平心而論,羅馬帝國在猶太地的統治並不是非常殘暴。和一般人想象的正相反,猶太人在當時享受的是帝國的最惠國待遇。這個最惠國待遇源於凱撒的一道上諭。龐培征服猶太地以後不久,就開始和凱撒爭奪首席執政官的位置。當時從猶太地向北到希臘都是龐培的勢力範圍。在這場內戰中,猶太貴族赫卡努斯(Hyrcanus)毅然決定棄暗投明,向凱撒效忠。要知道當時形勢錯綜複雜,龐培和西庇歐等人都有很強的實力,赫卡努斯這個決定需要相當銳利的政治眼光。 凱撒當然是龍顏大悅,勝利之後立刻頒布一道上諭,由羅馬元老院簽署生效,授予赫卡努斯及猶太人民最惠國待遇。根據這道上諭,赫卡努斯家族世襲猶太教大祭司的職位,給予猶太人充分的信仰自由,允許猶太人世世代代據有耶路撒泠,並特許猶太人修建圍繞耶路撒泠的城牆(這個優待非同小可,當時羅馬帝國是不允許被征服城市擁有城牆的。耶路撒泠的城牆給以後前來鎮壓的羅馬軍團造成很大的麻煩)。上諭還包括不少稅收上的優惠條件。正是這個原因,羅馬帝國對猶太人的屢次反抗異常惱怒。 公元一世紀的羅馬帝國正處於頂盛時期,開疆萬裏,滅國無數。此時的帝國軍隊由29個軍團組成,共35萬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職業軍人。由於猶太地毗鄰羅馬帝國的死敵波斯,所以帝國在從敘利亞到埃及這條狹長的戰略要地駐有8個軍團。猶太人在8個羅馬軍團的包圍中,麵臨的戰略態勢非常惡劣。 現代人讀這段曆史,一定會大惑不解,為什麽在這種惡劣的戰略態勢下,麵對羅馬帝國這樣強大的對手,猶太人依然三番五次地起義,直到最後耶路撒泠被毀,整個民族被流放?羅馬帝國在尼祿治下,政治日趨腐敗,耶路撒泠的羅馬執政官日益橫征暴斂,惹得民怨沸騰,這固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一些深層次的宗教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視。 羅馬征服的眾多民族中,猶太民族是一個異類。其他被征服民族如不列顛人,高盧人和日爾曼人,在文化上都遠遜於羅馬,所以對羅馬文化比較容易接收。猶太民族曆史悠久,宗教文化獨特,尤其早在摩西時代就擺脫了偶像崇拜,對羅馬人的眾神崇拜自然不屑一顧。正因為這種文化優越感,使猶太人對羅馬的統治一直有很強的抵觸情緒。猶太人篤信上帝是唯一的主宰,因為摩西和上帝的約定(Covenants), 猶太民族受上帝青睞。這種文化優越感發展成為極端的宗教民族主義。這個時期大批極端主義色彩的幫派組織應運而生,他們認為應該用暴力革命打碎羅馬帝國的枷鎖,實現上帝是唯一主宰的理想。他們堅信上帝站在他們一邊,會在關鍵時刻出手幹涉(Divine Intervention),幫助他們推翻羅馬帝國的統治。 猶太教聖經Torah裏有這樣一句預言:“一個從猶太地來的人將成為世界的統治者”。這個預言和猶太人長久流傳的救世主傳說相呼應,成為激進派的精神支柱。這個預言最後的確得以實現,但和猶太人期望的結果大相徑庭。 2 揭竿而起 公元66年,羅馬在當地的執政官弗洛盧斯(Florus)從猶太神殿中盜取了大量的銀子,這成為大起義直接的導火索。耶路撒泠的猶太居民在沒有事先組成領導機構的情況下,自發的暴動,然後匯集起來,最終占領的整個城市。耶路撒泠駐有羅馬守軍一個營,結果這500人在放下武器後全部被屠殺。 羅馬帝國在各個占領區有一套快速反應機製。每每當地駐軍接到叛亂的情報後,立刻輕裝上路,以最快速度趕到事發地區進行彈壓。這樣的羅馬軍團一般沒有攜帶重裝備,尤其是沒有攻城器械,而且以縱隊行軍,以求快速。由於羅馬軍團威名遠揚,叛亂者望見羅馬軍團的鷹符以後通常都會逃之夭夭,所以羅馬軍團已經習慣了這種威懾性質的武裝遊行。羅馬的敘利亞總督加盧斯(Cestius Gallus)得報後,就率領第12羅馬軍團及其大量仆從部隊2萬多人前來鎮壓。 加盧斯大軍直驅耶路撒泠城下,猛攻8天,城內的起義者驚惶失措。親羅馬的猶太貴族派人前來請降,但加盧斯還未及入城,城內的激進派就捕殺了大批主和派,繼續抵抗。就在羅馬軍隊幾乎就要攻破城牆的時候,加盧斯突然下令撤圍,讓後世史學家大惑不解。撤退的羅馬軍團在通過霍隆(Beth-Horon) 地區時 (這是一個類似平型關的地形) ,在山穀中遭到猶太起義軍伏擊。由於羅馬軍團是縱隊行軍,士兵在峽穀地形中又不能組成方陣有效抵抗,被迫各自為戰,結果慘敗。加盧斯在夜幕的掩護下逃脫,第12軍團在此戰中陣亡5780人。 這次勝利讓起義者振奮不已。一群烏合之眾能夠擊敗一個2萬餘人的羅馬軍團,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起義者愈加相信上帝站在他們一邊,革命事業必然成功。此戰後,激進派的實力大增,不少先前猶豫不決的猶太貴族也倒向起義一方。 3 屠城血證 羅馬皇帝尼祿得知後,派遣57歲,久經沙場的老將維斯帕西安(Vespasian)和他的精明強幹的兒子提圖斯(Titus)率領8萬大軍前來征討。羅馬帝國被征服的各民族用難以置信的目光,觀望著猶太人單挑羅馬帝國。羅馬帝國也明白,絕不能讓猶太人得逞,否則其他被征服民族都會揭竿而起,帝國就會崩潰。 維斯帕西安采取穩紮穩打的戰略,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克服猶太地的周邊地區,逐步收緊對耶路撒泠的包圍。到公元68年末,耶路撒泠的周邊城市大多陷落,耶路撒泠已成孤島。維斯帕西安在外圍的成功又使耶路撒泠的起義者驚惶失措,各派係之間的鬥爭升級,最終導致內戰。 公元69年,暴君尼祿被刺殺,維斯帕西安因為眾望所歸,在猶太地被部下黃袍加身,成為新的羅馬皇帝。他隨即離開猶太地前往羅馬,大軍交給兒子提圖斯指揮。這正應驗了那句古老的預言-一個來自猶太地的人成為了世界的統治者。 羅馬帝國的征討因為這個政治事件而暫停,給耶路撒泠起義者一個喘息的機會。他們又把這個事件當作上帝幹預的結果-上帝終於除掉了欺壓他們的暴君尼祿。在這個短暫的間歇中,耶路撒泠的起義者並沒有利用寶貴的時間加強城防,建立統一戰線,而是更深地陷入內戰的泥潭。公元70年,提圖斯開始了對耶路撒泠的圍困。這樣在城外,羅馬軍隊忙碌地挖壕築牆準備圍城,在城內,起義各派還在互相大打出手。舉一個起義者內耗的例子:本來為了準備和羅馬人打持久戰,猶太人在耶路撒泠城內儲存了大量的糧食,足夠全城堅持好幾年。但一個激進派係使了個破釜沉舟之計,縱火將所有的糧食燒毀,以迫使全城的人死戰到底。雖然耶路撒泠是肯定要淪陷的,但激進派的這種愚蠢舉動大大增加了圍城的傷亡。大多數猶太人不是死於羅馬士兵的屠殺,而是死於饑饉。 照例羅馬人圍城先勸降,如果在羅馬的攻城器械接觸到城牆以後城裏的人依然不從,他們就失去了投降的機會。羅馬人破城後必然大肆屠戮,以警效尤。提圖斯圍困耶路撒泠的時候,正值猶太人的一個重要的節日,城內湧入大量來朝拜,過節的人們,加上先前從各地逃亡而來的難民,城內的人已經有百萬之眾。當時正是盛夏,酷熱的天氣加上水源斷絕,使耶路撒泠城內成為人間地獄。 耶路撒泠依山而建,東,西,南三麵都是峭壁無法攀援,隻有北麵是緩坡。提圖斯把攻城器械集中在北牆的一段,終於在圍城7個月後攻破城牆。起義者和入城的羅馬軍隊展開巷戰,結果羅馬人燒毀了整個城市,包括著名的神殿。城內的百萬猶太人絕大多數葬身於這場浩劫中,隻有少數人通過下水道逃脫。 耶路撒泠淪陷後,起義者退守猶太地南部的幾個要塞,又堅持了三年。最後淪陷的是著名的馬薩達要塞(Masada)。這個要塞建在一個300英尺高的平頂山上,四麵都是懸崖,隻有一條被稱為蛇徑的小路蜿蜒上山。大約有960個起義者在此據守,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當時新上任的羅馬總督席爾瓦(Flavius Silva)領軍前來攻打。他指揮羅馬士兵修建一條坡道直達山頂,然後將攻城器械運到要塞的城牆下準備攻城。起義者不願做羅馬人的俘虜,結果殺了各自的妻兒後全體自殺,為這次大起義劃上一個悲壯的句號。 馬薩達到今天依然保存完好,是以色列非常有名的一個古跡。以色列士兵在入伍時都要到這裏宣誓,他們的誓詞是:“馬薩達將永遠不再陷落!” 公元66年猶太大起義,是猶太曆史上一個巨大的浩劫,也是猶太人犯下的一個戰略性的錯誤。後人說起猶太人將近2000年的苦難流亡史,都會以這次起義為開端。65年後猶太人被驅逐出猶太地,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國家。這個損失巨大,自此以後猶太人在歐洲各國流亡,每每受到欺淩和迫害,總是無處可逃。 大起義的失敗,耶路撒泠的屠城,神殿的被毀,引發了當時猶太人的信仰危機。猶太人的起義是為了建立一個“上帝之外別無主宰”的國度,而猶太人的宗教虔誠是世人皆知的。為什麽上帝會允許羅馬人燒毀他的神殿,屠殺他的人民?全程經曆並詳細記述這次起義的尤索弗斯提供了這樣的解釋:他認為宗教民族主義激進分子以上帝的名義殺戮無辜,犯下罪行,他們占據耶路撒泠和神殿,等於是玷汙了這個聖地,遭到天譴在所難免。這個解釋相當勉強,因為在百萬喪生的猶太人當中,激進分子畢竟是少數。 猶太教在這次浩劫之後也鳳凰涅磐,得以重生。過去猶太教由僧侶和祭司把持,等級森嚴,崇拜的中心是神殿和裏麵的方舟(Ark)。浩劫過後,神殿被毀,僧侶逃散,猶太教丟掉了這些桎梏,反而能深入到百姓的家庭,和猶太人的生活更緊密的結合起來,從而煥發前所未有的活力。這正應驗了猶太教義中的一句:“再美麗的神殿都會倒塌,隻有心中的神殿能夠不朽。” 4 尤索弗斯 如果沒有尤索弗斯,現代人對公元一世紀以前的猶太曆史可能一無所知。尤索弗斯的著作“猶太古典史”(Jewish Antiquities)和“猶太戰爭”(Jewish Wars)被譽為除聖經之外讀得最多的古典作品。他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更是千百年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尤索弗斯於公元38年出生在一個猶太貴族家庭,自幼飽讀猶太教經典,14歲時就被猶太大祭司谘詢法律問題。26歲那年,耶路撒泠的羅馬執政官逮捕了一批猶太僧侶押送到羅馬,尤索弗斯自告奮勇前往羅馬遊說,成功獲得他們的開釋。這次遊說中,尤索弗斯接觸了大量羅馬宮廷中的權貴,並對羅馬帝國的強盛有了很深的印象。 尤索弗斯回到猶太地的時候,大起義已經爆發。尤索弗斯立刻投身其中,被起義領導人派到加利利地區發動群眾,組織起義。尤索弗斯來到加利利以後,無法和當地的民變領袖取得一致,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結果被維斯帕西安的第15軍團包圍在尤塔帕塔(Jotapata)。城破以後,尤索弗斯和幾個起義者藏身在一個山洞裏,眼看著就要被羅馬士兵發現。這時他們決定自殺,想通過抽簽選一個人出來殺掉其他的人,然後自殺。尤索弗斯抽到了這根簽,他殺死其他幾個人以後沒有自殺,而是走出山洞向羅馬士兵投降,並求見維斯帕西安。 尤索弗斯對維斯帕西安說:“您為什麽要把我送到尼祿那裏呢?尼祿來日無多了,而您和您的兒子將成為羅馬皇帝,世界的主人。我是上帝的信使,來向您通報這個消息。” 維斯帕西安一聽之下吃驚不小,雖然他並不相信尤索弗斯,但也沒有把尤索弗斯立刻送往羅馬。 到第二年,尼祿被刺身死,爭奪皇位的兩個將軍大打出手,兩敗俱傷,維斯帕西安坐收漁利,被部下黃袍加身,成為羅馬皇帝,果然應驗了尤索弗斯的預言。尤索弗斯立刻被釋放,然後作為提圖斯的高級顧問,全程參與耶路撒泠的圍城,並被派進城勸降起義者。戰後,尤索弗斯被帶到羅馬,賜予豪宅厚俸。他改姓Flavius(維斯帕西安的姓),娶了一個埃及女人為妻,並取得了羅馬公民權。從此以後一直到死,他都受到維斯帕西安和他兒子的款待,經常是皇室的座上賓。 雖然歸化了羅馬,尤索弗斯依然不忘其猶太人的傳統。他窮其下半生的精力撰寫了兩部巨著,向羅馬人介紹猶太宗教和文化,以圖消除羅馬人對猶太人的誤解和敵視。他的寫作計劃得到維斯帕西安的大力支持,因為他們也想通過尤索弗斯的筆歌頌自己的武功。尤索弗斯死後,羅馬建了一座他的雕像,並把他的作品陳列於帝國所有的公共圖書館內,使他成為羅馬時代一位著名的曆史學家。 尤索弗斯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他出身猶太貴族,精通猶太教經典,起碼在在大起義開始時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尤塔帕塔失陷後,尤索弗斯完成了其人生的一個大轉彎,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變節者,羅馬公民,皇室的幕僚,和曆史學家,用一生的時間撰寫曆史,為蹂躪他的祖國,屠殺他的同胞的羅馬人歌功頌德。尤索弗斯是應該流芳千古,還是應該遺臭萬年? 我們應該知道,尤索弗斯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猶太貴族,他和起義的猶太民眾有著深刻的階級差別。公元66年猶太大起義,是為了反抗羅馬暴政,而猶太貴族一直就是羅馬暴政的一部分。尤索弗斯和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一樣,忠心耿耿的是對宗教文化傳統,而不是對人民。尤索弗斯在他的著作中,對殉難的猶太人民表現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同情,一方麵將這場浩劫歸罪於狂熱的激進派,另一方麵也歎息猶太平民的愚昧和盲從。 尤索弗斯作為一個學者,有超乎常人的深邃眼光。當他進入耶路撒泠勸降起義者時,他說:“古往今來,帝國此起彼落,你來我往,都是上帝的安排;如今上帝對意大利青眼有加 – 羅馬人已經得到了上帝的惠顧,得享帝國。”在提圖斯攻破耶路撒泠,正誌得意滿之時,他在一旁規勸,請提圖斯思量“幸運之星不可能永駐”,“盛極必衰”,“人世之中的事不會恒久不變”的道理。 尤索弗斯並不認同猶太大起義的理念,要求他為起義死節就有些太苛刻了。在那生死懸於一念的關鍵時刻,尤索弗斯選擇了生,背負變節者的罵名,為猶太民族和世界留下兩部曠世巨著,使當時的羅馬人以及後人能夠了解猶太文明,這樣的貢獻決不遜於任何在起義中為猶太民族獨立獻身的烈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